理论引领促提升,实践微试获新思

朝华
创建于2024-04-29
阅读 277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编程教育已经成为基础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有助于学生掌握计算机科学的基本原理和技术,更能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昌江县的信息科技教研组,我们深刻认识到这一点,并积极探索如何通过创新的教学方法来提升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 

       2024年4月29日,昌江县初中信息科技教师课堂教学评比暨培训活动在首都师范大学木棉实验学校展开。课题组成员将在此次活动中产生,授课教师的教学设计和思维展现将成为课题研究的重要依据。

       在这次活动中,昌江中学的刘莹教师正在向学生讲解编程课程的内容。教室里摆放了多台电脑,学生们正襟危坐地盯着屏幕听讲。这正是“读思达”教学法在编程课堂上的生动体现。通过这样的互动式教学,学生们不仅能更好地理解和吸收编程知识,还能积极参与讨论,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刘老师的课堂中,我们可以看到学生们围坐在电脑前,认真思考着如何解决编程问题。他们利用已学的知识,尝试设计出自己的解决方案。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要考虑算法的有效性,还要关注代码的优化与调试,这大大提升了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最终,学生们不仅能实现自己的想法,还能通过展示和分享,获得来自同伴和老师的反馈,进一步完善自己的作品。

       昌江黎族自治县思源实验学校的吉祥星老师在他教授的《Arduino创意编程》一课中向学生讲解新一代人工智能风向标的相关内容。这个场景不仅展示了“读思达”教学法的实际应用,也体现了编程教育与前沿科技的紧密结合。

       通过聆听专家讲座和私下的积极交流,我们原本计划成立的课题组正式组建,拟研究“读思达”教学法对学生计算思维的影响。

       “读思达”是一种强调理解、思考与表达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读”指的是学生通过对代码或算法的理解,吸收知识;“思”则是指学生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入思考,探索解决方案;而“达”则表示将所学付诸实践,实现目标并分享成果。这种教学法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编程教学过程中,“读思达”三个环节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学生计算思维的发展。“读”为“思”提供了必要的知识输入,使学生能够在已有基础上进行深度思考;“思”则是“达”的前提,只有经过充分的思考,才能有效解决问题并实现目标;而“达”不仅是前两者的成果展示,更是促进学生反思和学习的重要途径。通过这样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得到了全面提升。

       课题组设定了明确的研究目标:一是验证“读思达”教学法在编程教育中的有效性;二是分析该教学法对学生计算思维能力的具体影响;三是总结经验教训,为其他学校推广这一教学模式提供参考。同时,课题组将致力于这一领域的研究,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助力他们在信息技术领域取得更大的成就。

阅读 277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