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鼠疫
鼠疫是由鼠疫杆菌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烈性传染病。在自然环境下,鼠疫主要在野生啮齿动物间流行,人类在被带有鼠疫菌的跳蚤叮咬或吸入空气中的鼠疫菌后会感染。
全人群对鼠疫的感染性均很高,若不及时治疗,其病死率可高达30%~60%。鼠疫属国际检疫传染病和我国法定的甲类管理传染病。
鼠疫有哪些症状
鼠疫是由鼠疫杆菌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烈性传染病。感染了鼠疫后发病急剧,主要症状表现为寒战、高热不退、头痛剧烈、淋巴结肿痛、眼睑结膜及球结膜充血,甚至出现意识不清、呼吸困难、咳血痰等症状,病人很快陷入极度虚弱状态。由于呼吸困难、缺氧导致病人口唇、颜面及四肢皮肤出现紫绀,死亡的患者甚至全身紫绀,皮肤呈黑色,故被称为“黑死病”。
鼠疫的传播
1. 传染源
为感染动物和肺鼠疫患者,宿主动物常见有啮齿类动物和野生食肉动物,如灰旱獭、红旱獭、喜马拉雅旱獭和长尾黄鼠等。
2. 传播途径
(1)蚤叮咬的传播方式为鼠-蚤-人,即跳蚤叮咬病鼠后再叮咬人,或剥取染疫旱獭皮或剥食其它染疫动物,此类传播方式常引起腺鼠疫或败血型鼠疫。
(2)人-人传播方式,即健康者接触患有肺鼠疫的病人后,经呼吸道吸入感染,此种方式感染的主要为肺鼠疫。
3. 易感人群
人对鼠疫普遍易感。疫区从事野外工作的人或猎杀、剥食旱獭的猎人、牧民接触染疫动物可能性大,感染的可能性高于一般人群。
如何预防鼠疫
1.减少活动区域
在鼠疫高发时期,应当避免去疫区活动和旅游,这样可以避免接触到鼠类等可能携带鼠疫菌的啮齿动物。对于生活在疫源地的人来说,在灭鼠期间,也不要随意进入疫区处理地段。家长以及老师也要教育小孩不要接触意外病死的小动物。
2.避免和鼠疫患者接触
当与感染了肺鼠疫的病人接触时,最好保持在一米以上的接触距离。并且需要戴口罩、勤洗手以及回家后对衣物进行消毒。如果身边有疑似鼠疫的患者,和不明原因的高热和急死患者,也要及时向当地医院进行报告,避免疫情进一步扩散。
3.不擅自捕杀染疫动物
所处在鼠疫疫源地的工作人员和居民,一定要充分遵循不能私自捕猎染疫动物、不食用疫源动物、不私自携带疫源动物出疫区等防疫准则,这样也能控制鼠疫不在大范围暴发。
4.采取必要防虫叮咬措施
居住在鼠疫疫源地周围的居民,可以在家中和衣物上喷洒驱虫剂,外出时也要注意束紧裤管,减少皮肤直接暴露。必要时,要经常使用驱虫制剂,这样可以有效的驱赶跳蚤,避免被跳蚤叮咬。
5.外出做好防护措施
由于鼠疫菌可以通过空气和飞沫传播,所以外出一定要带好口罩,以做好基本的防护措施。
6.出现异常及时就医
如果曾经去过疫区和疫区周边,且持续两周以上出现发热、淋巴结肿大疼痛、咳嗽、咳血等一系列异常症状后,应立即就医。对于早期的鼠疫患者来说,应用抗生素治疗效果较好。
鼠疫防控知识“三不、三要、三护”(视频来源:草原明珠锡林浩特)
保护好身边环境,做好个人卫生,科学防控,提高防护意识,鼠疫是可防、可控、可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