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这样教数学》- -邱县小学数学张苏红名师工作室成员张晓蕊读书分享

花开花落
创建于04-29
阅读 237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好书推荐

作者:华应龙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副校长,北京师范大学、北京教育学院兼职教授。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首批“首都基础教育名家”,先后参加了“苏教版”和“北师大版”国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的编写和审定工作。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推荐理由:华应龙老师的数学课,有独特的色彩和光亮,有丰富而深层的意蕴。本书是一本课堂实录,展示了华应龙老师的12节数学课,以及与这些课有关的教学设计、反思与评价。从这些课中,我们能真切感受到华应龙老师丰厚的学科专业素养和文化底蕴,明白教学中应该把学生真正推到教学的核心地位,只有学生主动地去学、积极地去学,只有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学习,创造性地去学,学习才会“像呼吸一样自由”,学生才会享受学习,体验到学习数学的幸福。华应龙老师的这本书中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研究和思考的地方,值得我们一线教师细细品味。

金句摘抄

1.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源泉和动力,喜欢学习数学和在数学学习上取得成就的往往是从对数学的兴趣开始的,而学不好数学,或不想再学数学的人,往往是从对数学失去兴趣开始的。有人说数学是抽象的,数学的学习是枯燥的,只有耐得往寂寞的人才能去学习数学。作为数学教师,要想真正把学生领进数学的殿堂,就必须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2.课堂教学本质上是师生互动的过程,是师生共同参与的过程。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当有计划,有预设,但实际的教学应当是自然地随着教学进程的推进,根据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表现不断调适和展开。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作用在于对教学的总体目标的把握,并且根据课堂中随时发生的变化、学生的反应,对应该采取的教学活动作出判断,随时给予学生恰当的指导和引导,提出恰当的问题和情境。因而,真正意义上的教学绝不是按照事先准备好的语言叙述出来,而是教师对现场情况作出判断后,根据自己的实践性知识和学生的具体表现所作出的自然的反应。这种自然的流露既不能脱离教学的总体目标,也要与现场的情境、进程形成互动,它是一种教学机智、一种合理的教学决策,是老师实践性知识的集中表现。3.要设计出一节有思想含量的、创新的课,需要经历王国维先生《人间词话》里所说的三种境界:“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心得分享

一节好的数学课,首先应该是学生感兴趣的课。在任何学习之前,兴趣都是学习得以维持的最大动力,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华应龙老师的课堂上,从情境的引入、教具的选择,到新知的传授方法,处处显示出为激发学生兴趣而倾注的心思。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相信每一位老师都有自己的小妙招,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巧妙设计课堂导入。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精彩的课堂开头,往往给学生带来新奇、亲切的感觉,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帮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二是结合学生生活实际。数学的知识一般都比较抽象,各种概念的描述既枯燥又无味,要将抽象的概念、内容变得通俗易懂,必须结合实际,对日常生活中的素材进行挖掘,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让学生有成功的体验,进而提高学习兴趣。第三是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多参与实际动手操作。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们的手指尖上”。动手操作是启迪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还可以让学生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加深印象。华应龙老师对数学操作活动别出心裁的设计与指导, 对学生思维的有层次的开发,对探究体验数学的本质、方法和数学学习过程的把握,对数学史料的灵活驾驭,以及在教中巧妙渗透情感、价值观的做法,带给我们许许多多的思考,我会继续学习和探索,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去驾驭更加精彩、更加高效的数学课堂。

阅读 237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