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面研修:教育故事中的成长启示与教学反思的探索

黑铁
创建于04-29
阅读 2876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镜面研修之四:教育故事

      简单相信 傻傻坚持

         横峰一小  汪丽红

     电影《吾爱敦煌》,樊登讲书《花开与敦煌》,李蕾讲书《我心归处是敦煌》,都是讲老一辈艺术家为了研究、保护祖国文化事业,在风中都透着寂寞的敦煌奉献了自己的一生的故事。他们的故事不仅令我感动,也让我产生了共鸣,因为我的职业与他们的事业有许多相似之处。 在敦煌工作的艺术家都秉持着这样的人生态度:“不知不觉间,几十年就过去了,人的一生非常短暂。但是我们能在短暂的一生中与自己喜欢的事情为伴,这就是极大的幸福。

    一个人能找到自己的使命,并为这个使命付出一生的努力,会觉得这是很幸福的事。”弹指一挥间,我的三十年教师生涯就过去了。因为喜欢,我付出,我努力,我也正在享受着幸福。

     30年前,我成为一名教师。那时的我意气风发,并未彻底理解这个职业,更未领悟到自己职业的意义。我和爱人都是教师,毕业后分配在在乡村小学。90年代初的农村贫穷落后 ,信息闭塞,我们的青春、学生的童年都在我那不满桶的水里晃荡着。过着安逸又虚无,满足又狭隘的生活。

    这样巴适的日子直到我09年考入横峰一小。一小的杨银华校长通过网络等各种渠道看到了外面正在变化的世界、发展的教育,结识了全国许多教育界名人。她不停地买书给我们看,每个学期送大家出去培训,把好的资源引进横峰,每周组织我们学习、 磨课------她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窗。透过这扇窗,我的教育观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以前我爱看书,但没有一本是教育类书籍;以前我从未认真上过一节公开课,一小每学期都有"同课异构";以前我不懂"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对于教师的意义,现在我们经常参加全国天花板级教育研讨会;以前我认为分数就是学生的命根,现在我不再用分数衡量学生的成长……

    山东常丽华的全课程,窦桂梅充满激情的课堂,张祖庆的创意电影课程,李云龙的批判性思维,王崧舟的诗意语文,看云老师的母语教学------都说常在河边站,哪有不湿鞋。慢慢地,变化也在我们身上悄然发生着:案头多是专业书籍,课堂不再有满堂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之类的专业术语张口就来……

    来一小带第一届学生时,学校正在做组建小组合作的课题。我向来对新鲜事物感兴趣,于是认认真真学习、观摩、试验,把时间及精力全用在自家一亩三分田里。有耕耘必有收获,工作带给我的是成就感、愉悦感。

    教第二届时,外出学习遇到了山东的韩兴娥老师,她是山东一个普普通通的老师,因为不擅长上公开课,于是几十年如一日研究"海量阅读"。韩兴娥老师遵循低年级在"海量阅读"中识字;中年级在"海量阅读"中诵读、积累;高年级则"海量诵读经典"。因为觉得自己与她的风格类似,于是把她当作偶像。从一年级开始,我跟着韩老师的步伐,买来她的书,带着孩子们念儿歌、诵诗词、读论语……就这样磕磕绊绊,摸着石头过河。第一、二年,孩子识字快、识字量大,积累及背诵能力得到了锻炼。到高年级,我们接触了论语、古诗词,同学们的学习兴趣浓厚,语文水平提高很快。我工作积极性空前高涨,第一次在职业中找到了从未有过的使命感。

    今年是我任教的第三届,刚好碰上中央的减负政策。这时遇见了管建刚老师的高效课堂。管老师认为 "高效能的课堂就是学生在学习,而低效能课堂就是老师在教学。老师应该把课堂还给学生。"他的观点我非常认同,教师应该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如今我的课堂讲授的时间很少,每一个学生都在忙着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不是在预习就是在批注,不是在朗读就是在背诵,不是在抄笔记就是在默写,不是在合作就是在汇报……这样的课堂,不仅给学生减了负,也给自己减了负,职业给我带来从未体验过的幸福感。

总结、 回顾自己 的工作,我认为以下几点是我取得成绩、找到意义、体验幸福的关键。

    孔子说“君子不器”。我们面对的是鲜活的、正在成长变化的个体,更需要专业技能与素养。这个职业既寂寞又清贫,但是我们还是要几十年磨一剑,让自己成为教育方面的行家、专家。教育是慢的事业,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如果总是急着想开花、结果,注定是行不远的;教育工作弹性很大,一天工作三五小时,七八小时都可以,寒暑假彻底忘记自己身份也可以,只是时间会给我们答案。我们不光要授业解惑,更要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引领孩子精神的成长。工作时我经常想:孩子直接关系到整个家庭的幸福与前途。如果是我的孩子,我希望他遇到怎样的老师?总是带着这样的想法去工作,不光自己会理所应当地努力,与家长的沟通交流也很顺畅。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无论学生时代多么优秀,无论在如今的岗位上多么得心应手,终生学习的理念一定要有。好奇心让我勇于尝试,勇于创新。对新生事物永葆兴趣,让自己与时俱进。没有人是完美的,工作也一样,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经常反思,让我有效提升教育教学能力,让我能更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与长处,让我的工作精益求精。  

    《吾爱敦煌》中的主人公樊锦诗因为“简单相信,傻傻坚持”,所以体验到了工作的幸福感,找到了生命的意义。横峰的教育需要我们像她一样,坚持探索,坚持付出;相信岁月,相信种子。


03:43

镜面研修之五:教学反思

06:52

做个有“心机”的老师——关于激励孩子的思考

                        横峰三小  钟海英

     作为教师的我们都知道,教学是教学相长的过程,更需要一种双向奔赴,如果只是教师的“一厢情愿”,必定会让汗水付诸东流。正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因此,在我们教学中,首要解决的往往不是教学本身,而是激发孩子的求知欲、唤醒孩子的学习自觉。

      如何唤醒孩子的学习自觉,激励孩子向上向善?我也是绞尽脑汁想尽了各种办法。刚工作的那几年,我通过向前辈“取经”,网上学习研究,摸索出了一点门道,认为物质奖励对孩子吸引力很大,自掏腰包买了一大堆奖品,只要学生表现好我就给奖品,而且是当堂兑现。最后发现这种方式与我想要的效果大相径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较之前有了点改进,但是时间一长就被“打回原形”:有些学生光看着奖品,心思根本不在上课和思考上,反而使学习效果大大降低了;有些孩子性格内向,课堂根本不敢发言,有没有奖品对他们而言毫无差别;有些孩子在获得了几次奖品后胃口越来越大,之前的“小恩小惠”已经满足不了他们的欲望,甚至有个别同学还跟我起哄说:“老师,要不,你给我们买套房子吧!”伴随着他们哄堂大笑的声音,我的心沉到了谷底,因为我知道这个奖励设置失败了。

     如何激励孩子是一项复杂的综合性教育工作,一次就能做好本来就不可能。因此我并未气馁,而是越挫越勇。在第二次尝试前,我深思熟虑了很久。为什么失败,如何改进,有什么捷径……在一连串的问题中,我发现其实学生是这所有问题的核心,“解铃还须系铃人”,我又把目光重新聚焦到孩子们身上。

     第一步:调研,我在课上让每个孩子写出学习中最希望获得的是什么?课后我又跟学生唠嗑,了解他们对这个奖励的真实想法。通过调研我发现,学生并非不喜欢奖品,而是奖品来得太容易,获得的渠道太单一,奖品也太单一。

     有了第一步的发现,我马不停蹄地进行了第二步:设置一整套奖励机制。奖励渠道上我做了改进,从课堂表现发言到作业书写到背诵朗读等各个方面都涵括在内,在奖品设置上我也把学生的心愿奖品采纳进去,这样不仅有物质奖励,更有精神奖励。有了想法,立马跃跃欲试。我把班上每个组设置了一个组长负责登记,表现好累计几次就可以到我这里领取奖品。这一次反响不错,学生积极性明显提高。但是一个星期之后,问题又渐渐浮出了水面:组长每天要登记本组同学何时因为什么表现良好,这样一条条记录下来,工作量巨大,最后导致一个个组长都叫苦不迭;根据表现次数去领奖品,其实奖品与任务完成度是不对等的,比如写一篇作文是记录一次,背两个单词也记录一次,这两个任务的难易程度显而易见是不对等的。为了规避这两个问题,愁了几个晚上,最后在看到班级群里的自主管理总结时,突然脑子灵光一闪,何不把自主管理的积分制也引入进来,这样两个问题都可以完美解决。

     有了想法立马行动,激动得连觉都没睡,连夜做好积分制方案。方案中详细规定了所有教学日常活动任务所对应的积分,包括兑换的时间,兑换的自主选择性(不同等级可以采用自愿原则,是兑换,还是继续累积,直到累积到自己想要的奖品为止),最最重要的是要有奖有罚,要说到做到,说多长周期兑换一次,必须如实进行,不能给学生开“空头支票”,而且兑换的周期要注意长短,太短工作量大,太长对学生的激励性也会打折扣。让我喜出望外的是,这一次效果巨好,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热情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甚至有了一下课就围着我背书的情景。看到这番景象,我很欣慰,付出终于有所回报,甚至还有点沾沾自喜。期末的时候他们也不负所望,帮我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战。

     就这样带着他们从五年级到了六年级。我以为一切都如往常,我只要开学第一课与学生约定好,定好积分制规则即可。但到后面我发现六年级的孩子与五年级真的是大不相同。他们有自己的想法和主意,需要的不再是一时的“口福”或者把玩的小玩意,甚至连学习用品也会开始挑三拣四。在一次颁奖会上我敏锐地捕捉到了其中一个孩子眼神里隐藏的一丝鄙夷。孩子虽然还是原来的孩子,但也不是原来的那个他了。我知道,我也不能一成不变了。有了前几次的经验,我驾轻就熟,立马找到问题的症结: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比例设置不协调、奖品设置的不合理。这一次,吸纳了更多学生可以使用的,或者说渴望得到的精神奖励:与教师共进午餐、任意挑选同桌、免抄写作业券、让老师写一封表扬信、获得特权卡或心愿卡……在一次次的摸索、实践、反思复盘中终于有了一些成效,但我明白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一次的学情也是不尽相同的,任何好的方法都不是一劳永逸的,只有常用常新才能收到实效。

       教学工作纷繁复杂,要做好更需要心血浇注。如果能在默默耕耘里加一些“心机”,在实干中加些巧干,用好巧时巧法,必定能使自己实现“忙里偷闲”,使学生越学越快乐!


        书写教学反思的技巧与方法:

一、反思务必立足实践——经验+反思=成长 

      在日常教学实践中,教师不仅要“心动”,更要“行动”。教师要养成善于反思的习惯,并及时将个人对教学的反思记录成文

二、反思务必勤于阅读——反思顿悟促成长

       教师专业成长的最快捷径——专业阅读和写作。只有充分阅读,在阅读里汲取养分,在经验的教学书籍如魏书生、李镇西、管建刚中阅读,在专业的理论书籍中啃读,在跨学科书籍里进行逾越性阅读,才能实现教育能力的跃迁。

三、反思不必拘泥于时间——随时随地

        定好每日规划,分割好时间块。尤其是充分利用早起和暮省的空白段时间进行教学复盘和反思。坚持一段时间,形成习惯。

四、反思务必建立自己的步调——循序渐进 

       一篇教学反思的形成一般要经历诸多过程:教学实践——发现问题、提出疑惑——寻求解答——实践检验——总结提炼。但真正撰写教学反思的过程,需要自己的步调。例如,我一开始并不敢写完整的反思,只是用简短的几句话记录下来。渐渐地再到一段话,再到几段话,最后尝试写完整。 

       反思的形式也不必拘泥。可以是教学专业成长类,可以是师生相处的教学记事,也可以是培训的心得体会。只要结合自身实践、深沉思考,都是反思,都是自我成长的阶梯。



写在最后:

      请横峰县2023年新入职教师观看、阅读一小汪丽红老师的教育故事和三小钟海英老师的教学反思,并以此为镜面 ,书写自己的教育故事和教学反思。

     作业要求:1、于5月10日上交两篇都不少于800字的电子文稿,2、文稿标题下方属上所在学校及姓名,3、标题使用宋体三号加粗,正文使用宋体四号,4、建议使用1.5倍行

阅读 2876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