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预防疱疹性咽峡炎
亲爱的家长朋友:
您好!近期气温不断升高,病毒也开始肆意流行,疱疹性咽峡炎这类传染病进入高发期,我们应该如何做好各项防范呢?接下来让我们对疱疹性咽峡炎有更多的了解和认识,以便做好预防和应对措施!
什么是疱疹性咽峡炎?
主要症状
骤起高热伴有咽喉痛、头痛、厌食,并常有颈、腹和四肢疼痛,发病两天内患儿口腔黏膜出现少数灰白色疱疹,周围绕以红晕,多见于扁桃体前部,但也可位于软腭、扁桃体、悬雍垂、舌部等,接下来两三天内水泡破溃变为浅溃疡。
主要病程
潜伏期(3—5天):可无任何症状,但病毒会在体内大量复制。
前驱期(1~2天):突然持续高热或反复高热,可达38-40℃,并伴有咽喉红肿、食欲不振等症状。
水疱期(2~3天):除高烧外,口腔上腭黏膜出现水疱。
溃疡期(3~4天):低烧或退烧,水疱破溃形成浅溃疡,因溃疡疼痛出现流口水甚至拒食现象。
传播途径
1.呼吸道传播
疱疹性咽峡炎是由肠道病毒感染所引起的一种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具有一定的传染性,可以通过呼吸道进行传播。如果患者在平时不注意做好防护措施,与患者近距离接触,可能会通过呼吸道传播病毒,从而感染疱疹性咽峡炎。
2.消化道传播
疱疹性咽峡炎也可以通过消化道传播,比如食用了被污染的食物、水等,可能会导致肠道病毒感染,从而诱发疱疹性咽峡炎。
3.接触传播
如果患者直接接触感染者的呼吸道分泌物、口腔疱疹液、皮肤疱疹液等物质,可能会诱发疱疹性咽峡炎。
4.粪口传播
疱疹性咽峡炎还可以通过粪-口传播的方式进行传染,从而诱发疱疹性咽峡炎。
如何预防与处置
疱疹性咽峡炎只要早发现、早诊断,早期识别危重信号,及时就诊,合理治疗,一般都可顺利康复。
注意预防
- 勤洗手
饭前便后、外出回家后要用流动清水及洗手液或肥皂洗手,持续至少20秒。
- 勤清洁
定期对孩子的餐具、衣物、玩具等物品进行清洁消毒,做好家里卫生清洁工作。
- 少出门
该病流行期间,应尽量避免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等密闭公共场所。
- 常通风
每日开窗通风2—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
注意隔离
- 一旦发现有疑似传染性疾病表现,请尽早就医,确诊后及早隔离,传染源的有效管理是传染病防治的重要环节。
- 如患上疱疹性咽峡炎需要居家隔离,直至所有疱疹变干,一般需要2周,尤其是在发病的第一周内(传染性最强)。
- 患病期间尽量避免外出,暂不与其他儿童接触。
- 除了生病的患儿不要串门外,家长也尽量少串门,尽量少到人群密集、空气不流通的公共场所,因为家长也可能会成疾病的传播媒介。
- 所使用过的物品要立即进行彻底消毒,消毒液浸泡、擦拭、30分钟后再用清水清洗干净。
- 喷雾器喷洒作用30分钟后,再通风;阳光暴晒物品消毒(太阳底下暴晒1-2小时,要翻面)。
- 注意手卫生,勤洗手。
- 以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保持室内空气新鲜,保持室内温度与湿度适宜。
- 注意患儿体温变化,防止高热惊厥。患儿体温超过38.5℃时,应遵医嘱用药,或通过冷湿敷法、温水擦浴法进行降温。
- 患病期间注意休息,多吃新鲜蔬菜及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食物,味道要清淡,温度偏凉一点。
- 密切关注患儿的精神状态,若出现症状加重应及时就医。
- 幼儿园加强做好晨午间与因病缺勤的追踪工作。
温馨提示
如经医院确诊为传染病例,请及时告知班级教师,以便幼儿园做好传染病防控工作。在晨检中凡发现幼儿发热、皮疹、眼结膜充血、腮腺肿大、严重咳嗽、咽喉部有疱疹或溃疡的,是需要家长配合就医并居家观察的,当幼儿症状消失,返园时经老师晨检无异常后方可返园!每天早上请家长在每天来园前先给孩子测量一下体温,检查咽部和双手有无疱疹等,如有发现体温异常和有疑似传染病症状的,要及时报告老师请病假带幼儿去正规医疗机构就诊!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