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雨后的中午,孩子们散步时,在草丛里发现了蜗牛。孩子们很兴奋,围着蜗牛🐌叽叽喳喳的讨论起来。
蜗牛🐌背着壳
《指南》中提出: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索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自然的、身边的、熟悉的、生活中的事物是幼儿最感兴趣的,对这些事物的探究最能激发幼儿亲近自然、喜欢探究的热情。
蜗之寻觅
强瑾瑶:快看,蜗牛在吃东西。
乔钰焜:对的,它的嘴巴在动
张心妍:我也看到了,太可爱了。
张松扬:这一只蜗牛太孤单了,它都没有朋友。
张艺彤:要不我们再找几只蜗牛和它做朋友吧!
孩子们迫不及待地想再找点蜗牛回来,。
聚焦问题:我们应该去哪里寻找蜗牛呢?带着疑问,孩子们进行了猜测。
燕泽凯:小蜗牛在草丛里捉迷藏。
王靖博:下雨天,小蜗牛就出来溜达。
高家鑫:小蜗牛在潮湿的石头上面。
王诗涵:小蜗牛喜欢吃叶子,它肯定躲在叶子里。
带着这些猜测,我们一起寻找蜗牛出现的地方
今天天气晴朗,孩子们找遍了幼儿园的草地,却没有发现蜗牛🐌的踪迹。
郭昱成:怎么找不到蜗牛呀?
张言玺:我也没找到。
张松扬:快看,这有一个圆圆的壳,是不是蜗牛。
高佳慧:这个不是的。
奇怪,蜗牛躲在哪里了?
今天为什么蜗牛🐌没有出来,是什么原因呢?天气?气温?还是其他的原因?
我们经过一起探索后发现:原来蜗牛最怕阳光,白天太阳很大会躲起来,可能晚上出来,喜欢在阴暗潮湿、有东西吃的环境中,比如、菜地里、草丛里、还有大树下。
在我们的共同探讨下,初步了解到蜗牛一些简单的生活习性和饲养知识。关于蜗牛,孩子们还有太多的问题想要了解。
👧:老师蜗牛是什么动物呢?
👦:老师为什么蜗牛背着壳呢?
👶:老师蜗牛壳里面有什么秘密?
于是我们又继续进行了故事分享《蜗牛,爬呀爬》帮助孩子们进一步了解蜗牛🐌
原来因为蜗牛🐌是软体动物,身体很软,它的壳是用来保护自己的。壳里面的秘密是蜗牛的身体器官哦,千万不要把它摘掉,蜗牛会受伤🥰我们要爱护小蜗牛。
蜗之乐趣
看着孩子们对蜗牛这么感兴趣,老师从网上买了大个的白玉蜗牛,支持幼儿对蜗牛进一步的探索。
蜗牛本领真大呀,它喜欢倒立👀
我们给蜗牛喂食啦
我与蜗牛亲密接触
👶:“我看到蜗牛的眼睛了,它的眼睛好小呀”😂
👧“有两个长的触角和两个短的触角”。
👦蜗牛的背上有一个重重的壳,就像一间小房子一样。
“蜗牛的触角有什么作用?”
👩“蜗牛的触角是用来感觉外界环境的器官,蜗牛的触角就像盲人的拐杖,是用来触摸着行路的。长触角的顶端生长着眼睛,小触角起着鼻子的作用,它可以闻到气味”。
👶蜗牛有牙齿吗?
原来,蜗牛有25600颗牙齿,是世界上牙齿最多的生物
蜗之创作
快来看看我们小朋友们画的小蜗牛吧😊他们的蜗牛有着各种各样的颜色,有着各种各样的纹路~
给蜗牛穿上新衣服后,小朋友们对蜗牛都爱不释手了,都抢着要与小蜗牛做好朋友呢
《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师幼互动第28条指出:“重视幼儿通过绘画、讲述等方式对自己经历过的游戏、阅读图画书、观察等活动进行表征,教师能一对一倾听并真实记录幼儿的想法与体验。”每个儿童都有自己独特的表征方式,不同年龄的儿童有不同的表征特点,儿童对自己游戏经验的表征和反思是需要去倾听和发现的,教师要像放手游戏一样放手,让儿童去表征,聆听儿童的想法,发现儿童的发现。
健康活动《蜗牛🐌回家》
在我们眼中不足为奇的小蜗牛,却成就了孩子们一次特殊的学习旅程。孩子们不断地探索,猜测,从未知→发现→观察→了解。在一次次解决疑惑的过程中得到知识经验,获得最珍贵的经历。成人眼中的“微小”,也许正是儿童心目中的“壮阔”,不忽略任何的"微小",满足孩子们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关于蜗牛的故事我们还在继续.....
孩子们通过自己寻找蜗牛的经历,对蜗牛的生活环境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自己总结出了蜗牛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地方。在这样的亲身体验、实践探究的过程中加深了印象,也激发了孩子们进一步探究的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