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春光正以最美的姿态在人间流淌,有梨花如雪,有桃花灼灼,有樱花浪漫,到处一片繁花似锦,芳菲尽染,处处美不胜收。
在这样美好的季节里,我们深度研修营不负春光,在语文教学研究中深耕不辍。本月我组齐聚珠海市第十六中学,主要研究语文部编版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事理说明文的整体教学设计和作业设计。本次活动还有希望之星实验学校的老师们参与,他们热情积极聆听,并且给我们的研究课题提出了宝贵的建议和看法,彼此之间思想火花迸发,整个会场研讨学习氛围浓厚。
本次活动的第一环节是由珠海市第十六中学钟丽清老师授课,其课题为《点亮逻辑之光,起航科技之旅——〈大自然的语言〉微项目学习》。钟老师独具匠心,设置本校“科技大讲坛”的情境,请学生写一篇介绍实验背后的科学原理的事理说明文。她以课文《大自然的语言》为学习范本,引导学生按照析篇—悟段—研句的顺序,逐一总结出三个方法来实现说明文的“逻辑”特点:由主要到次要,由现象到本质和“观点+例证”。每个环节紧紧相扣,内容夯实,指导清晰,课堂氛围良好,是很好的一节科普文写作示范课。
第二环节是由珠海市斗门区实验中学彭晓红老师分享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作业设计,其名为《分析推理阐事理,质疑问难激兴趣》 。彭老师围绕为《珠海风物志》的撰写投稿和讲解自己设计的环保袋两个主要任务,分四个课段设计单元作业,不落窠臼。在具有创新性的同时,她还在自己的班级布置设计好的单元作业,敢于实践。她在分享自己的作业设计后,还谈到自己在实践过程遇到的困难和反思,给在座的每位老师提供了较好的借鉴。
第三环节是由珠海市第九中学吴燕文老师分享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其名为《分析推理明事理,善思多究育精神》。吴老师极具慧心,她的单元教学设计与彭老师的作业设计一脉相承,通过整合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多篇说明文,紧抓文章的说明顺序、说明方法等重要知识点,由浅到深,循序渐进,培养学生为《珠海风物志》撰写科普文章的能力和环保袋设计与讲解的表达能力。每一个环节说明都有评价量表,体现了“教——学——评一体化”的理念,具有较强的指导性。
最后,组长彭老师给我们分享“教——学——评一体化”的心得,并且给我们推荐了评价类的书籍,干货满满。在场的老师们都听得入神,并且深觉获益匪浅。
会后,组员们纷纷发表自己的学习感言,具体如下:
钟丽清活动心得:理论到实践的落地,要经历重重困难。本次《大自然的语言》项目式学习课程的开发让我思考了许多问题:事理说明文的核心概念是什么?与事物说明文的区别与联系是什么?如何让学生通过语言形式抓住思维?选择不同的逻辑思维的原因是什么?这节课要落实的素养是什么?学生未来是否会遇到这样的情境与问题?等等。在经历了常规教学与项目教学、阅读指向还是写作指向、文本指向还是情境任务指向的纠结后终于确定了这节课,从学生习作来看,还是收到一定的效果,有好几个同学甚至对自己的科普文非常关注,要求面批。二组吴老师的单元设计和彭老师的作业设计以珠海“风物志”和环保购物袋的制作为情境,注重支架与评价,在认真实践之后反思得失,实践经验对我们深有启发。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是一成不变的,于常规教学中做新尝试,能让我们发觉新学情,得到新成长。
王瑞活动心得:大单元教学是未来教育的一种趋势,这种教育理念和教学设计对老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教学模式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取得过辉煌的成就,但是也必将会有新的符合时代发展的教学模式来带领新的潮流,所幸有很多勇士在摸着石头尝试。今天钟老师带着他的《大自然的语言》的课例进行了示范,以核心任务为圆心,以事理说明文的逻辑思维为半径,以任务驱动的方式进行了说明文的复习,旨在提高学生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在写作训练中得到落实。彭老师以自己的大单元教学尝试为主要进行,对说明文单元的四个课段进行了详细的过程介绍,路漫漫,大单元的教学探索一直在路上。吴老师从单元作业设计的角度,以“珠海风物志”为核心作业内容进行特色作业的布置,激发学生的学习,探索欲望,并在调查研究实操的基础上对珠海风物进行多方面的学习,培养学生实实在在的能力。经过这一次次的单元教学实践,我们也越来越清晰这一前沿的教学理念。希望通过我们更科学合理地设计教学内容,优化特色作业方案,给孩子们带来不一样的学习体验。
彭晓红活动心得:在教研基地经历近三年的语文教学理论学习,听了一场场专家的讲座,观摩了一节节优秀老师的课,我的脑海里不断有一个声音说“单元整体教学可能成为现实吗?试试吧,哪怕失败了呢。”本着一股不到黄河心不死的精神,借着本次活动展示单元作业设计的契机,我鼓起勇气做了一次尝试。成功吗?失败吗?何必评价,何必着急下结论?对新事物的认知必然有个走弯路的过程,值得珍惜的是“我在尝试的迂回曲折中获得直观的感受。”这经历对于我进一步学习理论知识,深化对语文教学的认知打下基础。今天,我们组里的小伙伴一如既往地乐于分享,互通有无,而且结识了来自希望之星实验学校的语文同行。大家对语文教育的热情探索鼓舞了我,这是难能可贵的幸福体验!
吴燕文活动心得:仰望星辰绘愿景,脚踏实地筑梦想,在二组的教学研讨活动中,我们是这样一群孜孜不倦的耕耘者。每一次的头脑风暴,每一次的精彩碰撞,每一次的真诚交流,每一次的无私分享,我们勇敢地突破思维的定式,勇敢地尝试教学的方法,旨在寻找语文教育教学的新境地。虽然理想与现实之间存在的距离,但是不破不立,我们尽管面临很多的挑战,却依旧坚守初心,迎难而上,丽清的《大自然的语言》立足于学生高阶思维的培养,以学生生活经历突破口,激发学生的兴趣,打破说明文枯燥学习的藩篱,探讨如何学以致用,使语文课堂充满活力。晓红的单元整体作业设计,体现了语文人在课改新形式下的深刻思考与大胆尝试,扎实的理论研究,勤恳的教学实践,积极的总结反思,展现了语文的魅力与语文人的活力。能与二组志同道合的小伙伴一起同行成长,真好!
陈蕴彦活动心得: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近期的几次大单元设计活动,小组成员的构想和设计真的一次又一次让我大开眼界,并且让我逐渐理解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的核心。大单元教学设计着力于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钟丽清老师的科普文写作微项目化学习设计着力于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设计清晰,精彩纷呈;吴燕文老师的大单元设计结合珠海本地特色,以环保袋设计和珠海风物志的写作为抓手,对事理说明文单元进行梳理与延伸,独具匠心;彭晓红老师精心设计单元作业,并且真正应用到自己的班级教学中,具有实操性,用心至极。期待下一次的小组聚会,相信会碰撞到更多的思维火花。
黎淑波活动心得:说明文单元有很多实用性的知识点,按照以往的单篇教学,知识点零散杂乱,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很容易陷入应试的窠臼。丽清老师巧妙设计微项目写作课,用说明文知识写科普小文章,成功创设了真实的生活情境,指向核心素养之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晓红老师的单元设计不再是空中楼阁,极具设计性和实践性,证明了大单元教学具有合理性的。燕文老师的作业类型非常丰富,从基础性作业到拓展提升作业,形式新颖,能力突出。这次的教研活动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大单元教学范式,坚定了我们打破常规,无畏创新的勇气。
林旸活动心得:本次活动围绕事理说明文展开课堂教学、单元教学设计和单元作业设计。丽清老师的项目式学习以完成一篇事理说明文为任务展开教学,学生在《大自然的语言》一文学到说明文从主到次、从现象到本质的顺序,并将学到的内容运用到真实的写作中。从学生的作业反馈来看,学生基本都能注意到从现象到本质的写法,能在说明文的开头用生动、生活化的现象解释现象。燕文老师和晓红老师从思维角度入手,通过一系列教学活动和作业层层深入,一步步落实学生思维发展。
按部就班,不做改变地教学,老师可能会很舒适,但实际的教学效果不会有任何改变。但如果教师改变观念,改变教学方式,可能会给学生带来不一样的学习体验,也会让教师在教学之路上有新的发现!
四月的风,和煦怡人;五月的天,也必将明媚灿烂。面对即将到来的五月,我们充满着期待与憧憬,我们仍然朝气盎然,在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的研究中探索与深耕,相信我们在拨开路上的“雾霭”后,终见春后的彩虹,一路夺目,一路锦绣。
撰稿:陈蕴彦
审核:彭晓红 吴燕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