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背景
小学时期是人的行为、性格和智力迅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由于身心变化比较快,但文化知识及社会经验的不足,小学生很容易产生不健康的心理,导致心理问题或心理疾病。
为了及时向学生宣传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家长关注孩子心理健康教育意识,有效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育学生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心态,姜家街学校与您一起共学“心”知识,注入“心”力量。
小学生心理健康标准
心理健康又称心理卫生,心理健康是以促进人们心理调节、发展更大的效能为目标,使人们在环境中健康生活,不断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更有效地为社会和人类作出贡献。根据我国青春期儿童的心理活动特点,小学生达到心理健康的标志是:
小学生心理问题的表现
1.狭隘:斤斤计较,心胸太狭窄,不能容人也不理解别人,对小事也耿耿于怀,爱钻牛角尖。
2.嫉妒:当别人比自己好时,表现出不自然、不舒服甚至怀有敌意,更有甚者用打击、中伤手段来发泄内心的嫉妒。
3.敏感:即神经过敏,多疑,常常把别人无意中的话、不相干的动作当作对自己的轻视或嘲笑,为此而喜怒无常,情绪变化很大。
4.失落:小学生抱有许多的幻想,希望将其变为现实,他们会付出种种努力甚至刻意追求,当这种需求持续得不到满足或部分满足,就产生了失败感。
5.自卑:对自己缺乏信心,以为在各方面都不如别人,无论是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中,总把自己看得比别人低一等,这种自卑严重影响了自己的情绪。
6.叛逆:小学生正处于成长过渡期,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迫切希望摆脱大人的监护。同时,为了表现自己的与众不同,对任何事情持批判的态度。
如何保持心理健康?
家长可以怎么做?
保持和谐的夫妻关系
良好的夫妻关系会让孩子更好地学习父母的优点,感受到稳定和安全的家庭氛围,提高他们面对问题的信心。父母之间和谐的关系也对孩子建立自己的人际关系,尤其是未来的亲密关系具有积极的影响,有助于提高孩子未来生活的幸福指数。
营造积极倾听的氛围
家长应主动倾听孩子的想法和感受,为孩子提供一个表达自己的安全空间。通过与孩子进行有意义的对话,不仅能够增强亲子间的联系,还能帮助孩子学会有效的自我表达和情绪调节。
积极的鼓励和表扬
家长应关注孩子的努力和进步,而不仅仅是结果。通过赞赏孩子的努力过程,家长可以增强孩子的自尊心和自我效能感,激励孩子继续努力并勇于面对挑战。
老师可以怎么做?
巧妙暗示,树立自信
教师应时刻留意并挖掘每个学生的独特优点和才能,通过日常的微小互动,如真诚的微笑、鼓励的话语和适时的表扬,巧妙地向学生传递正面反馈。这样能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和潜力,从而克服自卑,增强自信心。
科学评价,促进接纳
教师应教导学生采用客观和平衡的视角来评价自己,强调每个人都有其独特的优点和待改进的地方。通过这种科学的自我评价,学生可以学会欣赏自己的长处并接受个人的局限,促进自我接纳和自爱。
组织活动,锻炼意志
学校可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经受磨炼,通过积极克服不断出现的困难,进行自我约束、自我调节、自我教育,锻炼意志,形成自强不息、坚韧不拔的心理品质。让学生在活动中成长,在活动中走向成熟。
学生可以怎么做?
呼吸放松法
吸气,缓慢并深深地吸气约4秒钟使空气充满胸部。呼吸应均匀、舒适而有节奏;抑制呼吸,把空气吸入后稍加停顿;呼气,要自然而然地、慢慢地把肺底的空气呼出来。注意放松的节拍和速度。
音乐调节法
医学表明:多听音乐能调整神经系统的机能,解除肌肉紧张,消除疲劳,改善注意力,增强记忆力、消除抑郁、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
运动宣泄法
当小学生遇到些负面情绪的生活事件,出现些压抑、烦躁情绪时,适当做一些体育运动,如跳绳、跑步等,也能达到消除不良情绪和情感的作用。
每一个孩子都是天使,需要我们用心对待。家校共育,让我们一同努力,关注孩子的性格、情绪、意志、品格、兴趣爱好的培养,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孩子们播种好习惯,收获好性格,享受好人生!
策划:王秀梅
审核:鲁雪
编辑:毕愿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