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春光无限好,遍地黄花分外香。学习是最美的遇见,成长是最美的风景。在这春意盎然的季节里,为充分发挥教师示范引领作用,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提升我校教师的专业素养和业务水平,打造专业化教师队伍。
教研活动是老师最好的成长平台之一。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夯实教师驾驭课堂教学的基本功,我们启动本学期教研活动,“立足大单元,结合课型模式,赋能新课堂”展示活动。
赵红霞老师用童话故事引题《小兔请客》,创设了孩子们喜欢并且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的情境引入,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为学习新课埋下伏笔。本节课是一节算理课,算理是计算的道理,回答“为什么这样计算”的问题,算法是计算的操作步骤和方法,回答怎样计算“的问题,两者相互依存,算法的形式必须是以理解算理为基础,赵老师打通了本节课的算理(即数的意义,2个十加3个十就是5个十,全课围绕这个核心根源展开教学,让孩子们理解以“十”为计数单位的整十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实质是与10以内数的加减计算方法相同,同时在活动中有趣的让孩子们借助学具深入体验计算的方法,加深算理的理解。总之,整堂课每个孩子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主动积极的探索了新知,体验了自主探究的乐趣,感受到了数学的其乐无穷,也享受了成功的喜悦。
刘敏老师讲解的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利用了学生学习十几减几时已有的学具:小棒、计数器、方块等亲自操作从而理解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算理并掌握计算方法,使学生头脑中形成几个十加减几个十的表象,有助于学生加深对相同单位的数可以直接相加减的认识。其次学生认识了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两个情境连成一个完整的数学故事,一气呵成。
新授部分尽量体验感悟,练习部分与生活相结合,努力引导学生完成对分米和毫米这两个长度单位的探索、认知和应用过程。
1、实践操作,引导探究。
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依据这一理念,利用学生已有的测量经验,徐美英老师在教学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时,以活动为主线,设计了两次估一估,量一量的活动,让学生在情境中生疑引探。通过估一估、量一量、说一说、比一比、找一找等一系列活动,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活动,让他们自己去经历、去体验、去获得,使抽象的单位变得可以体验,从而真切地感受到了1分米和1毫米的长度,初步建立1分米、1毫米的长度概念。
2、从生活出发,感受数学就在身边。
数学教学应该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在教学中,徐老师向学生提供生活中的一些实物:2分硬币、银行卡卡、铅笔、橡皮和一些值日卡等,既使学生感受到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源于生活,又使他们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和亲切感。
3、营造氛围,体验情感 。
本节课还关注了学生的数学学习的情感和体验,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真是其乐无穷。在教学中让学生在一个积极主动学习的课堂环境中,不仅真正建立1分米、1毫米的空间观念,而且使他们真正体会到数学好玩,数学真有趣。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数学不再是抽象、枯燥的知识,而是充满魅力和灵性、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数学教学给学生带来的不是知识的灌输,而是探索的魅力、发现之余的喜悦和无穷的求知欲。
《铅笔有多长》是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测量的第一节,是第二次对测量长度单位的认识。讲授时首先范海燕老师以复习米、厘米的知识导入,引导学生回忆上个学期认识的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并知道1米=100厘米,同时回忆如何测量:把尺子方正,一端对准0刻度线,看另一端的数字是几,就是几厘米长。然后通过小游戏,让学生再次巩固练习长度单位在具体情境中的应用,让学生明白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第二步明确任务:认识分米和毫米,发展量感。通过测量两种铅笔的长度引出分米和毫米,在通过在尺子上找一找、用手比一比,用学具摆一摆等活动,让学生感知1分米、1毫米有多长,再建立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
最后检测长度单位在具体情境中的应用。
让学生在课堂上通过各种活动建立量感,发展空间观念。
面积单位是在学生理解了面积的意义,能够初步比较图形面积大小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面积单位的学习离不开长度单位的知识基础,本节课的主要任务是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面积单位是学习单位间的换算和面积计算的工具。这节课刘广平老师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同时培养了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面积单位模型的初步建立。
学生从学习长度到学习面积,是从一维空间向二维空间转化的开始,学好这一内容,不仅有利于进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能为学生以后学习面积单位和图形面积的计算打下良好的基础。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实践体验,才能真正对所学内容有所感悟,进而内化为已有,并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在这节课,温雪燕老师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组织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通过“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涂一涂”等有趣的活动,在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体现“做数学”的乐趣。
高山仰止,方知才疏,三人同行,左右为师。课后,低数组围绕此次活动开展研讨,在教研会中上课老师分享其设计理念、教学思想;听课教师们对于自己的启发感受、困惑问题与老师们进行交流讨论。在听、说、评、议中实现教研同行,帮助教师们更新教育理念,拓宽教育认知,促进专业成长。
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研之弥深。老师们表示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多向优秀的教师学习,更新教学理念,提升教学能力。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以实际行动不断精进自己的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