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老化改造面临的困难及对策

小啾啾
创建于04-28
阅读 319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据统计,2035年左右,我国老龄人口将超过4亿,老龄化比例超过30%,正式进入超级老龄化社会。而目前居家养老仍是绝大多数老年人默认的首选。但是在目前的居家环境中,老龄人呼叫、报警设施缺乏,老旧楼房没电梯出行不便……这些问题都会给老年人的居家生活带来极大隐患。因此,因此居家和社区适老化改造任务的紧迫性、艰巨性尤为突出。一、适老化改造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一)适老化改造认知不足,传统观念有待改进。一是适老化改造相关政策宣传推广覆盖面不够,目标需求人群获取信息渠道单一,适老化改造的知晓率、普及率较低。二是群众“怕麻烦”“怕花钱”等传统观念根深蒂固,缺乏对“适老化”的科学认知,浅显认为适老化就是在楼道、卫生间安装扶手和采取防滑措施、增加扶手、紧急呼叫的产品等,未能从实际需求出发,将适老化融入房屋设计、装修等各个方面。(二)适老化改造服务难度大。一是对老年人能力评估难度大。老年群体个体个体差异大,身体状况随时有变,对老年人的自理能力、基础运动能力、精神状态、感觉知觉和社会参与等方面的分析评估困难,致使适老化改造的前瞻性不够。二是需求情况掌握困难。农村多为留守老人,居住分散,改造服务半径较大,对老人的家庭情况、居住环境情况(包括房屋建筑结构体系、墙体情况及家具布置情况)、老人居住习惯等情况、需求情况掌握困难,改造工作不精准、服务质量有待提高。(三)适老化改造涉域众多,部门合力有待加强。一是活动空间不足。在生活中,老年人尤其需要日常休闲、交流、锻炼身体的公共场所,而老旧小区由于当时设计和建设标准较低,户外公共活动空间存在规模小、数量少、品质低等问题,老人活动诉求无法得到满足。二是出行不便。由于小区建设年间久远,缺少无障碍及适老化设施,不利于老年人正常出行。老旧小区均为多层住宅楼,有不少老年人因为没安装电梯的缘故,长期在家无法下楼。三是配套服务不足。老旧小区大多数缺少物业管理和社区服务,不能提供符合老年人身心需求的文化活动、日间照料、陪伴护理等服务项目,老年人健康多元化需求难以满足。而实际上,居家适老化改造是民政部门负责,社区环境适老化改造涵盖在老旧小区改造范围内,由城建部门负责。前期的适老化改造基本上是各部门在各自领域单独实施,条块分割明显,缺乏统筹设计和考虑,改造方案协同性不足,工作合力有待加强。(四)适老化改造供需不平衡。一方面,自上而下的财政补贴政策仅针对特困、低保等困难老人群体,覆盖面小,而随着老年化的加剧,实际市场需求庞大,供需失衡;另一方面,有一定经济条件且有改造意愿的老人需要适应性强的专业改造,而市场上产品和服务质量参差不齐,无从分辨和选择。二、意见建议(一)重视老年人习惯的引导。老年人的身体机能老化是一个逐步过程,应强化宣传引导,使其了解延缓老化过程的途径,例如辅助训练、突发事件后使用辅具等。活力老人阶段,让老年人学习正确使用适老化产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减缓人体机能老化速度,降低意外事故发生几率;进入高龄后,老年人的适应与学习能力下降,若对高龄老年人适老化改造过度,不但无法帮助老年人,还可能因过度调整居家环境使高龄老年人难以适应环境,为其生活带来不便,增加意外发生几率。应定期(不定期)对老人及家庭环境进行适老评估,了解身体老化程度,判断目前方案是否适合,根据需要适当调整,并进一步判断其是否适合居家养老。(二)强化分类施策,建立多元资金分担机制。一是针对特困老人等实行特惠制,按照最高标准予以补贴;针对大多数老年群体实行普惠制,根据不同改造类型如基础类、完善类、提升类等制定分类补贴或以奖代补政策。二是对从事居家养老设施适老化改造的企业给予优惠贷款、财政贴息、税费减免等政策。三是积极探索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培育适老化改造规模化实施运营主体,调动各方专业力量和社会资本统筹实施。四是将居家适老化改造纳入居民住房公积金和房屋维修基金提取范围,对于子女用于父母适老化改造的费用,纳入其个人所得税抵扣范围。(三)强化协同,建立适老化改造统一协调机制。加强民政、住建、财政、卫健等相关部门政策协同,打破“各自为战”的工作格局,建立部门联席会议制度,明确牵头单位,划分责任分工,制定工作方案,充分发挥议事机制效能,合力打通适老化改造中的堵点、难点,统筹推进适老化改造工作。(四)强化体验,加大适老化改造宣传普及力度。通过宣讲、图片、视频等形式普及适老化改造的相关政策,宣传触角要延伸到村、社区“最后一公里”,让老人能“看得见、摸得着、听得懂、放心改”。通过政策引导、舆论宣传,降低传统观念、居住习惯及经济条件等制约因素的影响,提升全社会对适老化改造的认知水平,推动适老化改造落地和推广。

阅读 319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