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起
雨后清晨,学校的操场上多了一些新的伙伴——“蚯蚓”,晨间活动的时候这些新伙伴迎来了一双双小脚,于是我们跟蚯蚓的故事开始了。
孩子们纷纷蹲下身去观察这些小家伙们。
👧🏻张文雅:蚯蚓跳舞啦!
👧🏻李婉瑜 我刚刚看到一个蚯蚓钻到地下去了。
👧🏻李瑾怡 这个蚯蚓变成了一个“6”!
👧🏻潘语宁:我想看看他怎么钻洞的。
👦🏻袁昌皓:给蚯蚓在这里好好生活,它生活在野外。
👦🏻吴子虔:这是一条蚯蚓宝宝,是他们生的宝宝。
当别的小朋友想要过来动蚯蚓宝宝的时候,吴子虔和弟弟表现出了强烈的保护欲望。
⭐教师思考:孩子们不仅能够注意到蚯蚓的形态,而且能够用生动的、有意思的语言把自己观察到的描述出来。而且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把蚯蚓当成了自己的朋友,自然的产生了对蚯蚓的保护欲。
👩🏻教师提问:为什么会有这么多蚯蚓?
👦🏻👧🏻孩子们:因为蚯蚓喜欢湿哒哒潮湿的地方,昨天夜里刚下完雨,操场上很湿,所以蚯蚓就跑出来了。
⭐教师思考:大班孩子们的生活经验丰富,对于蚯蚓的生活习性也有所了解。
我们有话说
回到班级,孩子们还在讨论早上在操场上遇到的小蚯蚓们,于是我们开展了一次关于蚯蚓的讨论。
对蚯蚓的疑惑:
👦🏻毕文杰 : 蚯蚓身体那么软,怎么能够钻的洞那么硬的泥土?
👧🏻李婉瑜: 有的蚯蚓是黑色有的是红色或者绿色?
👦🏻伍禹皓: 为啥蚯蚓那么黏糊糊的?
👧🏻王昱晓:为什么蚯蚓能够在土里活?
👧🏻李心雨:蚯蚓切成两半会死吗?
其他幼儿: 不会,会长出两个。
👦🏻毕文杰: 蚯蚓是怎么走路的?
👦🏻伍禹皓回答 :一扭一扭的
👧🏻李瑾怡:它往前爬的时候一会缩一会直一会缩一会直(蠕动)
👦🏻毕文杰: 蚯蚓没长嘴巴怎么吃东西呢?它没有鼻子眼睛怎么看见路怎么呼吸的?
👧🏻潘语宁:蚯蚓会不会咬人?(不会)
👧🏻王昱晓:蚯蚓在土里那么黑怎么看见路的?
👦🏻张文俊 蚯蚓怎么不会爬到很高的地方
其他幼儿 因为它滑溜溜的,他从上面怎么下来呢,难道跳下来吗?
👧🏻徐梦妍 它会不会拉屎?它拉的屎又是什么样子的呢?
👦🏻毕文杰 我见过蚯蚓拉的屎,像毛毛虫一样,不过是棕色的,一个小圆连接着一个小圆。
男孩毕文杰 蚯蚓是怎么睡觉的?
⭐教师思考:虽然我们对蚯蚓有一定的了解,但是这个生活在地底下的小家伙实在太会隐藏了,身上还有很多很多孩子们不知道的秘密。有些问题可能老师也答不上来,但老师可以引导孩子积极思考,支持和鼓励幼儿大胆联想、猜测问题的答案,最后我们求证得知蚯蚓是有眼睛的,它吃在土里腐化的食物和植物的根,断了蚯蚓是能活的。这些看似很小的问题,实际都是孩子们宝贵的经验。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大胆提出问题,其他孩子利用自己的经验帮助解答问题,体现了孩子们之间互助互学的学习品质。
属于孩子们的《蚯蚓的日记》
带着孩子们的疑惑,我们翻开了《蚯蚓的日记》的绘本,给孩子生动的讲述了蚯蚓的故事。
孩子们听完绘本,晚上回家大胆创编了属于自己的《蚯蚓的日记》,我们一起来听听看他们的奇思妙想吧。
⭐教师思考: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作品中得以尽情的发挥,他们能够看着图片进行完整清晰的讲述,语言表达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放在心上的蚯蚓
小小的蚯蚓离开了我们的操场,却一直都在孩子们的心上。
👦🏻伍禹皓:老师你看,我找到了一只晒干了的蚯蚓!
👧🏻张文雅:我在图书馆看到你给我们讲的那本书了。
👦🏻章子凡:我周六的时候看到蚯蚓了。
👦🏻伍禹皓:这里(微地形)有一条蚯蚓!
👧🏻李心雨:我在小区里也看到蚯蚓了,它在旁边的草丛里。
👦🏻毕文杰:我在我奶奶家的菜园里看到了好多蚯蚓,因为菜园是泥土做的。
一天,孩子们在绘本馆的时候,找到了《蚯蚓的日记》,开心的看了起来。
又一个雨后的清晨...
周恩熙:老师快来,我发现了一个虫子
张梓萱: 这是鼻涕虫吧。
李心语: 它像是蜗牛🐌。
周恩熙: 她怎么没有壳。
张梓萱: 它就是鼻涕虫,它有好多鼻涕。
👩🏻提问:为什么上次下完雨操场上好多蚯蚓,这次没有呢。
👧🏻李心语:我知道,因为小蚯蚓说,上次来操场上玩太多人了,这次不来了。
孩子们的答案好可爱啊,总能出乎意料。😉期待我们能看到更多操场上的小伙伴!
⭐教师思考:让我欣喜的是,孩子们现在遇到自己不清楚的事物时,他们善于思考,提出问题,并能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给予回答。可能他们有时候回答的并不准确,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在思考和调动脑海中的经验时思维能力也得到进一步发展。教师应该给予孩子们大胆猜测、自由表达的机会,并适时的给予指导。
《指南》指出“支持幼儿在接触自然、生活事物和现象中积累有益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引导幼儿在探究中思考,尝试进行简单的推理和分析,发现事物之间明显的关联。”孩子们通过自己认识进行分析猜想,再结合老师有意的引导,最后获得了新的认知和经验,从而提高他们今后解决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
结语
在与孩子们一起探索蚯蚓的过程中,我们遇到了很多的问题,我们就像小蚯蚓一样,一点点的去探索未知的世界。与我们,与孩子,都是一种成长的过程和经验的积累。
🌵本期编辑🌵
编辑:张竞竞
拍摄:朱海燕 张竞竞
参与人员:鼓楼大二班幼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