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无涯,“研”无尽——桂馨·枣阳科学教育工作室第三期第二次活动

佩佩
阅读 3375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勤学而交流,则博学且睿智。4月26日,桂馨·枣阳科学工作室的成员们来到琚湾镇蔡阳小学,如期举行本年度第二次教学活动。

                  

环节一:展示课

                  《土壤里面有什么》

      土壤是动植物赖以生存的家园,乡村孩子对于土壤并不陌生。蔡阳小学的徐艳玲老师通过图片引出土壤里面有什么,激起了学生的探知欲,通过用看、摸、闻(扇闻)等方法来观察土壤,孩子的思维瞬间打开。看土壤,黑黑的,有干树枝等物质。摸土壤,湿湿的,黏黏的,软软的。闻土壤,有一股腐烂味儿。

       为了进一步探究土壤里面的物质有哪些,徐老师引导学生把土壤放入水中和放在火上加热,分别会有什么现象发生呢?徐老师利用手机投屏,把加热土壤的全过程展现给学生看,并让学生分小组上去闻一闻,学生发现土壤逐渐变干并有一股糊臭味,进而向同学们介绍土壤中的腐殖质。

              《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

      《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是由随阳中心小学陈凌云老师带来的展示课。陈老师由一个有趣的小故事导入,并引发学生的猜想,橡皮泥放入水中是沉还是浮呢?在猜想与实际现象产生巨大反差后,激起了学生的探知欲。接下来陈老师让学生把准备好的几种材料进行分类,沉的放一边,浮的放一边,学生兴趣高涨,积极参与分类讨论。

      为了验证自己的分类是否正确,陈老师让同学们把这些材料一一放入水中进行观察并记录,孩子们认真做着实验,一边放一边记录。

       动手操作是孩子们最感兴趣的活动,也是最能改变孩子思维认知的。通过实验,学生发现有些自己以为的会沉的物体竟然浮了起来,自己以为会浮的物体竟然沉下去了。实验后交流讨论,最后总结出物体的沉浮与物体的质量和大小(体积)有关。最后陈老师带领学生初步感知浮力。

环节二:评课议课环节

       由南城中心小学的章梅老师主持的评课议课。工作室的成员和琚湾镇辖区的科学老师对两节课分别进行评价,两节课各有特色,赞美声一片,但也都提出了各自中肯的小建议。最后由市教研室科学教研员孙辉刚老师对两节课做总结指导。孙老师用“欣喜”和欣赏”两个词分别来形容两位老师的课。从“精简”一词出发,对实验环节和实验材料进行分析指导。

   环节三:参观交流

       徐老师带领大家参观了创造思维实验室和校史馆,感受科技和名人的力量。

00:06

环节四:名师引领

      平林中心小学的胡明校长关于《核心素养下课堂教学目标的制定与实施》做专题讲座。胡校长先从桂馨的口号“探究,快乐,成长”为出发点,以具体的教学案例为年轻教师讲解课堂教学目标的制定与实施,老师们一边听一边记,满满的干货分享,老师们收获满满。讲座结束后,胡老师让老师们动手操作,制作电磁铁。看,老师们多积极,动手能力超强的。

      教研室孙辉刚老师从“学段目标与课程内容的进阶性要求”,对课堂目标进行深入解读,并给年轻科学教师布置了“作业”。孙老师用四句话送给年轻教师:1.探究课程,要发展学生的思维(主要是学生的思维变化);2.以中心问题探究研究内容;3.以学生的角度去设计课程;4.知行合一,加强技术与工程的教学。学无止境,希望年轻教师多学习、多思考、尽快成长。

      教研活动结束,由琚湾镇中心小学的杜爽爽老师带领大家来到程克绳故居进行参观,并观看了程克绳烈士的英勇事迹纪录片,各位老师认真观看,表达了深深的敬意。

      “教”以潜心,“研”以致远,在新课程理念、新课标要求的背景下,我们会在教研之路上砥砺前行、大胆创新,深化课程主题意义、落实科学核心素养,为教育赋能。教无涯,研无尽,研前有准备,研中有碰撞,研后有思考,教育之花会愈发灿烂!

阅读 3375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