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三班积木建构乐

Dummer
阅读 224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积木区是被誉为“塑造工程师的地方”,是幼儿进行建构游戏的主要场所。在建构区内,幼儿动手动脑、发挥想象,通过对不同建构材料进行观察、操作、搭建,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而在幼儿园生活了两年多的孩子们,对幼儿园更是充满了热爱与不舍,这样的氛围和讨论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他们的生活中、谈话里、游戏时……随着孩子们对幼儿园的深入了解,增强孩子们的情感表达,亲手搭建动物园的想法在孩子们的心中生根发芽了。

观察对象:大三班积木区

观察时间:2024年6月上



动物园搭建萌芽

         积木去搭建之前,老师提前让幼儿讲一讲自己去过的动物园,了解动物园里有什么?如果自己搭建,想搭建一个什么样的动物园。孩子们的兴趣度很高,并说要提前进行建构图的规划,防止搭建过程中出现歧义。

       明宇小朋友率先进入建构区, 并对动物园进行简单的搭建规划,小朋友分工明确,依依说他去画一张建构图,其他小朋友负责搭建。

      明宇分好工之后,小朋友们按照图纸进行搭建,子奥搭建了兔子乐园,并找到了相对应的图片标志。在搭建过程中,子奥已经可以用对称的方法进行搭建。

      动物乐园不断更新

      活动结束后,老师询问孩子们需要哪些材料,子杨说他去过的地方需要马路,不然车进不去,于是我投进了马路,让孩子们自由探索。

      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很强,可以对动物园进行区域的划分,并将小动物吃的食物进行投入,将动物园真实性提升,动物园里面的小动物跟食物都是孩子自己动手制作的。

建构技巧我知道

          孩子们搭建的动物园结构已初具雏形,但是在搭建上技巧方面还有待提升,于是教师教搭建技巧投放到区域当中,以图片视频的形式给孩子们讲解孩子们对搭建技巧有了初步的认识,并运用到搭建中。

搭建技巧完善动物园大门

完善动物园建构结构

教师指导策略

1.培养幼儿有计划,有目的的构建,在构建前,可以小组讨论,成立主题,分好工,画好设计图,按照设计好的图纸进行搭建,在搭建过程中,发现问题能够思考问题,积极动脑去解决不合理的地方。

2. 游戏结束后,用图片欣赏的方式鼓励幼儿在欣赏自己及同伴作品的过程中的亮点,丰富自己已有经验,积极讨论,总结失败经验或成功的经验,逐渐发展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

3. 提供绘画工具,可以让幼儿把自己搭建的作品画出来,说一说自己的设计,和其他幼儿讨论,进一步发展幼儿的空间方位能力。

观察时间2024年6月下

积木区再探索

        经过孩子们在建构区的游戏,了解到孩子们对建构区投放材料的需求,在此,我改变了规定主题,让孩子们自主选择搭建主题,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发现孩子们喜欢对当天的课程活动进行搭建,比如说主题四科学万花筒中房子大观、我居住的社区等孩子们便会在建构区进行大连,各种各样的房子跟自己居住的社区。

我居住的社区

各种各样房子

    在一节安全课中,教师给孩子们强调了游泳池中的注意事项,并告诉幼儿每一个泳道中都会有一个排水口,孩子们根据自身经验进行了搭建游泳池,并为每一个赛道安装上了排水口。将所学内容与自身生活经验相结合,丰富搭建环境。

搭建技巧

     教师给孩子们讲解了部分搭建技巧,并且利用墙面环创中为孩子们展示搭建技巧,大三班孩子们兴趣度很高,搭建技巧有了很大的进步,不仅可以进行垒高,围合,封顶的技巧也有了一定的掌握。

        孩子们的纸杯越搭越高,到第五层的时候,子奥提出积木可能要倒塌了,让小伙伴们离开,说明大班幼儿通过平常的学习以及经验的积累,已经具备一定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孩子们的生活经验非常的丰富,视频中的孩子们正在进行建筑外的旗杆的搭建,在搭建过程中,孩子们商量出旗杆是高高的,于是孩子们找到了四根相同的长木棍进行搭建,过程中,木棍会掉落,但孩子们一直敢于尝试,没有放弃,最后成功。

01:18
01:17

        当孩子们经历了多次失败后,并没有放弃游戏,而是积极地思考、不断地尝试,从英桓用手扶着积木到牛牛一次又一次地搭建“保护墙”,孩子们用多种方法稳固自己的搭建成果,这让我看到了一个个善于思考、勇于尝试的孩子。

游戏价值

1、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

      孩子们在搭建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难,但是他们在行动上的反复尝试,在情绪上的积极挑战,最终以自己的力量解决了问题,收获了成功。在此过程中,孩子们表现出来的专注、不怕困难、敢于探索、积极想办法解决问题等良好的学习品质,可以看出孩子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升。

2、安全意识的提升

      孩子们在搭建时,因缺乏搭建的经验,积木总是反复倒塌,从而进行了多次搭建。孩子们的坚持让我深受感动。当孩子们看到积木有点摇晃的时候,他们会提醒同伴并迅速跑开,避免积木倒塌伤到自己或者他人,孩子们也会用行动和语言安慰、保护同伴,可以看出孩子们安全意识得到了提升。

材料投放

材料的选择在于多选择自然材料,多形状材料,简单材料,根据孩子们的兴趣进行及时更新,孩子们搭建游泳池,教师加入新材料雪花片,丰富孩子们的搭建材料。并投放纸杯等材料,让孩子们学习垒高等技巧,投入马路,指示标志等让孩子们在搭建中提升方位感。材料的选择源于孩子们的兴趣,并且正在不断更新。

教师反思

1、给幼儿提供自由探索的时间和空间


   游戏过程中,孩子在前,教师在后,敢于放手让孩子自由探究,给孩子提供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在做中学、做中思考。出于对幼儿自主的尊重,每一次我都让幼儿自由探索讨论,进行搭建活动。搭建的过程虽然经历了很多次失败,但是正因为这些失败,给予了幼儿一次次合作、动脑思考解决问题的时间和空间。

2、游戏中不断出现新的挑战,维持幼儿的游戏兴趣


   游戏中的新挑战是维持幼儿持续搭建游戏的关键。从基层到垒高,再到封顶完成,孩子在活动中不断遇到各种新问题,面临新挑战。不管是前期一次次重新搭建,还是幼儿在搭建时提出的“保护墙”,教师都应该尊重幼儿的兴趣来开展游戏。

3、儿童的深度学习在迁移应用中持续推进


   有效的学习迁移,是孩子实现深度学习的重要手段。搭建过程中,孩子会提到需要一层“保护墙”才能结实,这是来源于生活中经验的迁移。当积木在一点点搭高,英桓看见积木没有完全对齐判断积木可能会倒时,这是生活中重心、平衡经验等知识的迁移。同时,孩子们运用绘画的方式记录着自己的探究过程,这些观察、记录与讨论交流正是幼儿思维过程的表达,也是他们进行进一步探究的阶梯。孩子们在不断的迁移应用中深入学习,不断发展思维、不断创新游戏。

阅读 224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