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估要点:精神状况检查

创建于04-27
阅读 542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有些人致力于采用完全科学严谨的立场来研究我们所生活的世界,而又不与这个世界隔离。这绝不容易。这可能吗?

        ——K.D.莱恩《经验的声音》

      一提到“精神状况检查”这几个字,你脑海中的第一反应是什么呢?也许大部分人下意识会认为是检查精神是否正常。那到底是不是如此呢?精神状况检查主要检查些什么?作为一名咨询师,又需要注意些什么呢?

      2024年4月26日19:30,心理咨询小组(第二期)迎来了第二十一次线上研讨活动,随着主持人高娟的开场白,第二期颜值与才气俱佳的国宝级学员焦璐隆重登场,他首先介绍了精神状况检查的定义和目的,然后详细阐述了精神状况检查的基本概念和需要注意的问题。最后,他提醒大家作为心理健康工作者,需要具备评估和交流来访者精神状况的技能。而前面的诸多疑问也随着主讲人的分享,一一得到了解答。

      焦璐提到,在进行精神状况检查前,咨询师需要对来访者的个体和文化问题进行讨论,以避免出错。在精神状况检查中,咨询师会记录来访者的大体外表情况,如仪表、衣着、瞳孔扩张或收缩、面部表情等。此外,还需要关注来访者的身体反应,如与咨询师的互动、身体反应与实际年龄不符等。同时,咨询师还应注意评估者特定的躯体运动,以及过度的躯体运动可能与焦虑、药物反应、脑器质性功能障碍、紧张性精神分裂症、药物诱发的诱发性木僵等有关。

      主讲人焦璐的分享得到了全组学员的一致肯定。高娟认为焦璐以口语化的方式将书本知识内化为了自己的知识,对一些名词进行了细致的解释,并对书中零碎的内容进行了整合。      

      杨皓玲认为焦璐在互动性方面表现出色,有强有弱地讲解,与听众有目光交流。

     黄家菊表示焦璐的分享让人耳目一新,引人入胜,但建议在PPT上还多增加一些关键词。

     熊君认为焦璐的分享很有沟通感,没有念稿子的感觉,并举了很多生活化的例子。

      余欣怡针对焦璐在分享中所举的例子“来访者的年龄看上去比实际年龄要小时,咨询师应该注意什么”有不同的见解。学员们进行讨论后分别分享了自己感受。

      曹老师对该问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解释。这种情况在心理学上指“退行”和“退化”。如一个10岁的孩子还在尿床。一个20岁的大人站在你的面前,还咬手指头,他就比本身的年龄小,你一看他就觉得他只有七八岁或者五六岁,而不是简单的年龄小。同时,曹老师还提到了一个12岁男孩在咨询后三个月内个子长高了12厘米,因为心理能力影响了孩子的发育。

      随着研讨会的深入,更多的专业议题被逐一展开,从“如何理解缄默”到“什么是思想奔逸”再到“经常听到有规律的滴答滴答的流水声,这是幻听吗?”学员们深入的思考与独特的见解,让这些问题的答案逐一揭晓开来。通过交流,大家深入了解了什么是精神状况检查,以及何时需要或不需要进行一个完整的精神状况检查,有了更加多元的思考。

     每周研讨的过程看似是聊天,但在聊天的过程中,学员们的灵感和潜力得到了激发,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和互动,获得了新的思想启发。不要轻视聊天, 古人说“与君一夕话,胜读十年书”,从聊天中可学到的东西,是平时不注意的。学术上的聊天可以扩大知识视野,养成一种较全面的文化气质,启发学识上的思路。聊天与听课或听学术报告不同,常常是没有正式发表的思想精华在交流,三言两语,直接表达了十几年的真实体会。许多科学上的新发现,最初的思想渊源是从聊天中得到的启示,以后才逐渐酝酿出来的。聊天之意不在求专精,而在求旁通。

      期待下一次的研讨,也期待全新的我们!

阅读 542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