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环境立德树人】吃饭这件“小” 事—北辛街道中心幼儿园小三班班本课程(一)

Lulu
创建于04-27
阅读 347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对于生活习惯和生活能力培养有明确的要求:“生活、卫生习惯良好,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其中,“3-4岁幼儿能在引导下不偏食、挑食。喜欢吃瓜果、蔬菜等新鲜食品;愿意饮用白开水,不贪喝饮料。”3-6岁幼儿是幼儿生活习惯形成的关键期,良好的进餐行为对幼儿生活习惯的养成有着重大的影响。

课程缘起

开学到现在,孩子们在充满爱的环境中逐渐稳定情绪,慢慢适应集体生活,建立起幼儿园的归属感。他们开始学习新的生活技能,例如穿衣、进餐、喝水、如厕等等,大多数幼儿的自理能力较强,但是也有一些幼儿存在着一些困难,在进餐时就经常传来这样的声音….

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我们班的幼儿已经能够尝试完成独立进餐了,但是在午餐环节存在着挑食、掉饭的现象。为了培养幼儿良好的用餐习惯,减少浪费食物的行为,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

集体大讨论

食物大调查

为了更好的了解幼儿对各种食物的喜好,我们开展了小调查,我们让孩子用绘画的形式画出自己喜欢吃和不喜欢吃的食物。

          孩子们通过口述和自己动手绘画的方式将自己喜欢与不喜欢的实物绘制了出来,帮助孩子们了解自己爱吃的食物有哪些。在调查表中我们也可以发现每个孩子都会有一些不爱吃的食物。于是,新的问题,又出现了。

问题一:我们为什么要吃饭呢?

我们为什么要吃饭?香喷喷的饭菜吃下去之后都到哪里去了呢?它们在我们的肚子里会发生什么变化?为了探究这个问题,我们一起阅读了绘本《肚子里有个火车站》了解了人类的消化和吸收的过程,知道了吃进去的食物到底去哪里了。

在这节课里我们知道了原来我们吃的食物进入身体就像旅行一样经过身体各个地方,真是太神奇了!

问题二:不喜欢的食物就可以不吃吗? 

为了激发孩子们对各种食物的兴趣以及了解各类食物中的营养,我们一起认识了“食物宝塔”,知道每天都需要吃不同类别的食物,均衡饮食对身体更加健康。

问题三:吃不下了怎么办?

          为什么每次午饭都会有几个吃不下的宝贝呢?针对为什么吃不下饭,我们展开了讨论。

于是,孩子们开始自己端餐,想盛少点可以自己跟老师反馈。可见,学会主动的表达有助于解决“吃不下”的难题。

多运动

小朋友们接着又提出来一个新想法,可以多运动,看着他们兴致勃勃的样子,于是,我们出发了!看,小朋友们玩得多开心呀!

00:53

针对吃不下的问题,孩子们通过讨论并进行实践,知道了每天要按时入园参加户外活动,在运动中消耗体能,增强进餐的欲望。

问题四:为什么不能浪费粮食?

集体活动中,通过分享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爷爷的故事,讲述袁隆平爷爷不惧失败、潜心研究杂交水稻的艰苦科研历程,让孩子们充分了解袁隆平爷爷伟大的奉献和科研精神,为孩子们树立一盏探索科学的明灯,也让孩子们感受到粮食研发的艰苦,了解了粮食生产的不易。

同时,还学习诗歌《悯农》,播放农民在地里劳作的视频,让孩子们感受农民的辛勤劳作。明白我们碗中的米饭,一粒一粒都是农民辛苦劳动得来的!激发孩子们学会关心他人、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的同理心!

00:20

随着课程的推进,孩子们挑食的情况明显改善,进餐的积极性也大大地被激发,大部分孩子爱上吃蔬菜,知道粮食来之不易,不能随意浪费。

光盘达人


别看孩子们年龄小,但是他们的行动力可是一点都不弱。看,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大家,节约粮食最简单最直接的方式就是——把饭菜吃光光,不浪费一点饭菜,争做“光盘小达人”。

课程总结

        陶行知先生说:“生活即教育。”一切的生活都是课程,一切的课程也是生活。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进餐习惯的养成是一个持之以恒的过程,“吃饭这件小事”的课程一直在进行,我们将继续探索,不断进步,让良好的进餐习惯一直伴随着孩子们的成长。

撰稿:张璐

审核:种文文 党钰

终审:孙杰

日期:2024.4.28

阅读 347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