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家长朋友们:
您好! 在“五一”劳动节到来之际,为了您和您的孩子度过一个安全开心的假期。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2024年节假日安排的通知》,现将2024年“五一”劳动节放假时间及注意事项通知如下,一起携手,共同做好孩子的监护和教育工作。
时间安排
❤放假时间:5月1日-5月5日(共五天)
❤返校时间:5月6日(星期一)
❤调休补课时间:
2024年4月28日(星期日)---按星期四课表上课
2024年5月11日(星期六)---按星期五课表上课。
家长会

尊敬的家长朋友们,为了加强家校之间的沟通,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形成家校共建的育人合力。 特邀请您于2024年4月30日(周二)下午1点半, 莅临我校参加“用心沟通 用爱交流 为孩子健康成长护航”的家长会,请各位家长按时到各班教室签到。
温馨提示:
1.学校门前没有足够多的停车位,请您尽量选择绿色出行!若确需交通工具的,请不要随意停放,应停在车位内,所有家长车辆不可开进学校!
2.家长会期间请家长朋友遵守会场秩序,关掉手机或调成静音,请勿随意走动,吃东西,请保持校园内安全和环境卫生。
交通安全
加强孩子的安全教育,引导孩子遵守交通规则,保护自身安全。
(一)过马路,要听从交通民警的指挥,要遵守交通规则,做到“绿灯行,红灯停” 。
(二)在没有人行横道的路段,应先看左边,再看右边,在确认没有机动车通过时才可以穿越马路。
(三)走路时要专心,注意周围情况,不要东张西望、边走边看书报或做其它事情。
(四)不要突然横穿马路,特别是马路对面有熟人、朋友呼唤时,千万不能贸然行事,以免发生意外。
(五)不要翻越道路中央的隔离墩,禁止跨、钻行人护栏,以防发生意外。
(六)学生和家长不得违规乘坐农用车,三轮车,摩托车,超载车和非法营运的“黑校车”。
防溺水安全
防溺水“七不”:1.不私自下水游泳、2.不擅自与同学结伴游泳、3.不在无家长或监护人带领的情况下游泳、4.不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护人员的水域游泳、5.不到不熟悉水域游泳、6.不在上下学的途中下溪、河等游泳、7.不盲目下水施救;
“两会”:1.发现险情会相互提醒、2.会基本的自护自救方法。
四知道:知去向、知同伴、知内容、知归时。
消防安全
(一)禁止孩子玩火:家庭储备的酒精、84消毒液等消毒物品,若装在废旧瓶中一定要做好标识,以防误服。且避免混放、高温,严禁接触火源,为了避免因孩子好奇心而引发的意外,消毒用品最好放置在孩子触及不到的地方,家长每日使用完毕后也一定要立即归置原位,保证安全。
(二)学会自救与逃生:发生火情后,不要记挂着家中的物品,应该第一时间逃生。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弯着腰避开烟雾,往开阔的地方逃生,最好不乘坐电梯,不要跟人群拥挤。条件允许的话,一旦发现火灾,就力争将火灾消灭在初期阶段,学会根据不同的火情使用相对应的灭火方法。
居家安全
放假期间,家长要监护到位,不把孩子单独留在家中。
(一)加强家中电源、燃气、热水器等安全防范,教会孩子正确使用方法,避免触电、中毒、烫伤等事故发生。
(二)加强家庭阳台、窗台、楼顶平台等区域的安全防护措施,教育孩子不攀爬,谨防摔伤、坠落,不向楼下乱抛物品;将易燃易爆、锋利、高温、有毒或其他对孩子有危害的物品(如利器、药品、洗涤剂等)放置妥当。教育孩子不随意把东西放进口、耳、鼻中,不随意把东西往头和脖子上套。
饮食安全
饮食安全与人们的健康息息相关,不注意饮食安全就会危害健康,即中国老话所说的“病从口入”。
(一)养成吃东西以前洗手的习惯,吃东西以前认真用肥皂洗净双手,以免病从口入。
(二)生吃瓜果需要洗干净,如果不清洗干净,不仅可能染上疾病,还可能造成农药中毒。
(三)不吃腐烂变质的食物,食物腐烂变质,就会味道变酸、变苦,吃了很可能会造成食物中毒。
(四)一些饮料含有防腐剂、色素等,经常饮用不利于少年儿童的健康。
(五)少吃或不吃剩饭菜,如果吃剩饭菜,一定要彻底加热,防止细菌性食物中毒。
(六)不吃无卫生保障的街头食品,少吃油炸、烟熏、烧烤的食品,这类食品如制作不当会产生有毒物质。
防诈骗安全教育
孩子放假在家,家长需要给孩子,做好防拐骗、防诈骗教育工作。
(一)教育孩子上网聊天时,不要轻易将个人隐私暴露网友,一定要慎重对待网友的邀请,禁止学生长时间使用手机及网恋。
(二)不要轻易相信朋友在交际场合介绍给你认识的人。
(三) 在外出乘车途中,不要随便吃陌生人给的任何食品。
(四) 遇到陌生人问路,要提高警惕,不能随便跟别人走。
(五)提高安全意识,不相信陌生来电和短信,不透露银行账号和密码。
心理健康教育
家长要多与孩子沟通交流,假期是亲子共聚的时光,家长可引导孩子制定计划,避免简单粗暴训斥。注重良好亲子关系和个性的培养,提高孩子的自我保护和调节能力,引导孩子学会排除负面情绪,学会正确解决问题,建立阳光、正面、健康的心态。


防范欺凌安全教育
预防“校园欺凌”,应做到“三不”:
(一)不做受害者
( 1 )不携带较多的钱和手机等贵重物品,不公开显露自己的财物。
( 2 )前往厕所、楼道拐角或者学校附近巷子等校园欺凌多发地时尽量结伴而行。
( 3 )与同学友好相处,宽容、理性、平和解决矛盾,不采用过激方式。
( 4 )提升自我防护意识和防护能力,平时加强身体素质训练,以便在危险的时刻进行自保。
(二)不做欺凌者
故意殴打他人、暴力侮辱他人、暴力索取他人财物、故意非法伤害他人的行为有可能构成我国刑法中的寻衅滋事罪、强制侮辱罪、抢劫罪、故意伤害罪等。
(三)不做附和者或冷眼旁观者
( 1 )拒绝煽风点火,拒绝成为欺凌者的“帮凶”。
( 2 )拒绝当事不关己的旁观者,适当对被欺凌者表达同情和关心。
( 3 )在能力范围内施以援手,帮助被欺凌者。
( 4 )及时向老师、家长报告,甚至报警。
预防性侵害教育
加强性教育知识普及:不要忌讳给孩子讲生理知识,多给学生普及性知识,有助于他们免受侵害;可以巧妙地运用绘本故事、微信、小视频等方式帮助孩子建立性别意识,了解性知识。
加强对孩子的关爱:经常和孩子聊天,引导孩子把藏在心里的秘密向家长说,并教会孩子把坏人坏事曝光;比如,很多性侵案件都是熟人作案,这个时候就要教育孩子,即使是亲戚朋友,如果对孩子意图不轨或有举动,也要及时告诉家长。
防恐防爆教育
日常教育篇
当父母上班,孩子留在家里时,如果这个时候有不法分子来入室抢劫等违法行为,那么孩子们要会辨别坏人,当一个人在家时候,千万不要开门,一定要爸爸妈妈回来,不要随便和陌生人说话,要牢记爸爸妈妈的电话和住址信息。
遇到暴力伤害时,宝贝们,请不要惊慌,按照父母、老师教你的来保护好自己吧。
1. 发现周边有异常,尽快向安全的方向逃离。
2. 快速躲避,寻求庇护。
3. 冷静应对,报警求助。
4. 等待救援,向警察叔叔寻求保护。
家长篇
1.请家长严格遵守学生接送时间,在规定时间内接送学生。如有特殊情况,不在接送时间范围内接送孩子时,应提前跟老师联系。
2. 家长将学生送到学校时,应确定学生进校门后方才离开。
3.家长请人代接学生时,要与班级教师联系,告知代接人的简单情况,如:代接人姓名、性别。
4. 家长若在接送学生上放学时段,在学校附近发现形迹可疑人物,应立即返校告诉教师,并配合学校教师采取防护行动。
5. 孩子入校后,学校将锁闭大门,不接受来访,如有事的家长,由保安通知班级老师,家长须在门外等候。
6. 接送学生人员相对固定,未成年人(不满18岁)坚决不允许接送学生回家。
7. 家长接领孩子后,应看管好自己的孩子,并立即带领学生离开。
8.接送学生时,驾驶机动车或非机动车的家长,要自觉将车子停放整齐,接送好学生后尽快离开,以免造成交通拥堵。
9.请家长关注学校微信公众号、微信群等,了解学校新信息,配合学校工作。
各位家长,让我们一起积极行动起来,为孩子的安全保驾护航,让孩子能安全地度过一个有意义的假期。同时也请各位家长督促孩子合理安排阅读、娱乐、锻炼和休息时间,让这个“五一”假期变得更充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