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网上看到这本《真希望我父母读过这本书》,我便买了来,读过整本书后,我深感亲子关系中最关键的一词是:接纳。接纳孩子的同时也要接纳自己。
作者从心里学角度剖析了孩子和大人之间各个阶段的相处“技巧”以及处理问题的方法。针对亲子关系的传承、孩子的成长环境、如何回应孩子的感受、最初的孕育、如何培养心理健康的孩子和亲子沟通等点,深入探讨了大人与孩子的关系、与自己的关系以及与过去的关系。
整本书我给我感触最深的第三章“回应孩子的感受”。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就是不断探索成长的过程,就是在不断的犯错改正之中获得新知,就是一个与家人你来我往的互动的过程。在这期间父母就是孩子的“陪练”,要给孩子的每一份成长给予高度的关注与回应,孩子要不仅仅是简单的分享,而是希望父母可以和自己共情,不论喜怒哀乐。这个过程就是要接纳孩子的感受和行为的过程。
孩子长时间没有得到相应的回应,就会慢慢产生“自己是不被爱的,被忽视的”心理,会对孩子的心理健康造成影响。
保持良好的亲子沟通。当孩子还小,有分享欲望时,应该积极回应并表达你对他话题的兴趣,即使他的话题内容离奇,毫无逻辑。必须让孩子觉得他可以向父母说出他的真实感受,他的所有想法都能够被接纳。这样孩子长大后,才能继续保持和父母的亲子沟通渠道的畅通。
不要在自己急躁的时候强迫孩子加快速度,每个人的节奏不同,给予孩子尊重。
在生活中的很多场景,比如孩子想自己接水喝,很多时候我们就会抢过来说我帮你接,可能是担心孩子会把杯子摔碎或者孩子受伤,久而久之会让孩子失去主动性。
和孩子在一起的应该是陪伴他,让他主导,只需旁观和帮助,而非直接干预,协助解决问题,而不是替他做事。
我很赞同书中的这句话——孩子以及所有人需要的,是爱上加上界限,而不是只能二选一。
在面对孩子无视界限时,千万要冷静,温和,坚定,而且要说到做到,始终如一,不要只是对孩子发出空洞的威胁,或者是说出伤害孩子的话,只需要把设定好的界限执行下去,让孩子看到父母是言出必行的人。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对孩子一生有着深远的影响。曾经看到过这样一句话,在家庭中,最重要的是和孩子的和谐关系,我不需要他优秀,我希望他具有健全的人格、良好的性格以及与人相处的能力,有了这些,他就能过好他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