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静谧的夜。唐朝士兵在营帐外驻守。此刻,月光几近于无,但他们的目光依旧那般专注,毫无懈怠之意。不久前,与外族军队激烈战斗的惨烈画面,仍旧清晰地浮现于他们的脑海之中。
突然,一阵声音打破了这份宁静。那树林中传来一阵大雁飞起的声响。不好!究竟发生了何事?众人的心都不由得悬了起来。
紧接着,远处传来一阵阵急促的马蹄声,是那样的紧迫。原来,是一群匈奴军队正在准备逃窜。
将军在得知情况后,迅速下令用轻骑兵追击匈奴,欲生擒单于。他深知,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立功良机。
随着雄壮的军号声响起,很快,营帐外的将士们便集合完毕。他们的眼中满写满了对单于的愤恨。正当将军准备下令追击之时,那大雪忽而飘落,迅速覆盖了弓刀。而在他们挥出弓刀的瞬间,无数令人胆寒的刀光将一一显现。
此诗的成功之处在主要于两点:其一,是环境氛围的营造。在这月黑风高之夜,突然出现的大雁声,以及那单于逃跑的重大敌情,让无数人的心都紧张起来,成功地营造出了紧张的氛围。其二,是诗所拥有的巨大想象空间。诗人并未直接描写后续的战斗,而是通过对战前准备的描绘,展现了将士们必欲杀敌的志向。而后的战斗究竟是成功擒敌,还是被设伏狙击,都引得读者去想象,去完善。
唐人的边塞诗在历史上独树一帜,光耀千古,边塞诗中蕴含着巨大的民族自信,也有着誓死杀敌的铮铮誓言,更有着保家卫国的豪迈情怀。唐人的边塞诗是其他朝代的诗人所难以企及的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