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设计意图
幼儿园周边的资源很多,《指南》中指出:教师应运用幼儿喜闻乐见和能够理解的方式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如:和幼儿一起外出游玩,在观看和欣赏的过程中激发幼儿的自豪感和热爱之情。
孩子们都知道家乡就是我们所居住生活的地方,和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通过对幼儿园周边建筑的探索,让幼儿直观感受家乡的风土人情及发展变化。
二、活动目标
1.通过多感官了解自己的家乡——白沙街道。
2.运用多种方式探索白沙老房子,感受老房子和新房子的区别。
3.体验、萌发喜爱家乡的美好情感,为家乡感到自豪与骄傲。
1、教师前期实地探访,确定具体路线。
2、调查表、物品准备。
3、幼儿前期经验积累(教师前期照片及资料讲解)。
出发前大🈴照(っ'-')╮=͟
师幼集中在园门口有秩序地出去探访。
一路上孩子们叽叽喳喳,十分兴奋和期待
成成老师边走边讲解所见的各种房子的建构风格…
首先来到“井头巷”探究古井奥秘
一睹古井风采
孩子们边听老师讲解边做笔记
认真的样子真可爱
接着我们来到白沙社区党群服务中心
了解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情办理,相对应在哪些部门的常识
接下来到了白沙粮油加工厂,了解一下这加工厂的历史
孩子们一路上欢声笑语,但也不忘和路旁的人们热情打招呼👍
这站来到了白沙食品有限公司
下一站⭐️白沙供销合作社
了解供销社的来历
最后一站来到我们幼儿园旁边的“西平义学”
西平义学:义学始于汉,此后历代大兴义学。以地方公款设立学校,教育地方子弟的都称义学,或称义塾。义塾多训童蒙。文社不延师掌教,只每年定期举行大小试,一般是大小试各两次,石滩文社大试三次,东江文社、汇东文社仅大试一次,兴江文社还增诗斌一次。设立义学和文社,目的是培养地方应科举试的人材,所以社内成员都可以参加考试,成绩优等的给予奖励。西平义学在白沙墟。同治初年(公元1803年后)白沙绅士倡立文社。清同治初年,关克让、莫厚卿等合白沙绅士倡立文社。至光绪十九年(1893年),首事关耀林、关植林兴建义学
孩子们一边探寻,一边听老师讲解
我们站在“西平义学”的老榕树下,随着“声声慢”的旋律,唱出“青砖伴瓦漆…
探访结束,孩子们的笔记本上也记下这意义非凡的一课。
回到课堂上分享今天的所见所闻。
活动延伸:小朋友们回家与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分享今天的所见所闻。
想要了解更多,请加幼儿园视频号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