胺碘酮是临床广泛使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对治疗室上性和室性心律失常具有良好的效果。但是胺碘酮及其稀释液pH值呈酸性,渗透压高,其中有效成分碘对血管的刺激大;且胺碘酮在输注时可形成针状晶体粘附在静脉内膜上,刺激脆弱的内皮,导致静脉炎。研究显示,从外周静脉输注盐酸胺碘酮容易引起静脉炎,其发生率可高达 55%,为降低静脉炎发生率,专家建议通过中心导管使用胺碘酮,然而这对于临床而言是不切实际的,因为胺碘酮通常是在紧急情况下或是短期使用,一般选择外周静脉导管给药。
什么是静脉炎?
静脉炎是指静脉内膜的炎症,是一种进行性的并发症,其临床表现为沿静脉走向出现疼痛、红肿或局部静脉条索状,甚至出现硬结的炎性改变,是静脉输液中最常见的不良反应。
那要怎么预防静脉炎呢?
(1) 合理选择静脉和留置针
提高中心静脉置管率,输注胺碘酮时应首选中心静脉给药。如应用外周血管,应选择上肢前臂血管,因其粗直、弹性好、易固定且便于观察,尽量不要选择细小或弹性差的血管。避免下肢静脉给药,因为下肢血管静脉瓣较多, 血流缓慢,药物易渗出形成静脉炎。选用20-24G静脉留置针、单独开放一条静脉通路可减少静脉炎的发生。
(2)保护及合理使用血管
对需要较长时间输注胺碘酮的患者,要注意保护及合理使用血管,由远心端向近心端穿刺,避免一根血管反复刺激,可建立两根血管通路交替使用,每6-8h更换一次,用生理盐水10-20m L脉冲式冲管,给予血管充分的休息和自我修复时间,缩短损伤血管的时间。
(3)输注过程中多注意观察
胺碘酮输入过程中,要多观察、多询问。密切观察穿刺部位有无红肿,输入是否顺畅,输液处是否疼痛;发现异常,及时告知护士;即使输液部位轻微疼痛,未发现明显的红肿表现,也要立即更换穿刺部位,并给予制动、抬高、敷药等处理。
用药侧肢体避免摁床、扒床档等活动,防止药物渗出;用上肢垫抬高输液侧肢体, 促进血液回流;输液侧肢体不要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可适当活动或做伸拳握拳动作,尤其在侧卧位时不要压迫输液侧肢体,以保证血流循环顺畅;注射部位有轻微疼痛感觉时,要及时通知护士给予处理,不可忍耐不说,以免加重静脉炎的发展。
(4)预防性药物外敷
在输注胺碘酮的过程中,沿穿刺血管涂抹药物或给予局部湿敷,能有效延缓胺碘酮所致静脉炎的出现,降低其发生率,减轻其程度,有效保护血管。
(5)拔针时的注意事项
胺碘酮输入结束或需更换穿刺部位时,拔针前先用生理盐水10ml冲管,稀释残留药液减轻血管局部刺激;拔针时关闭液路;拔针后采用正确的按压手法,增加按压面积,将皮肤穿刺点及血管穿刺点全部按压;延长按压时间,防止药液渗出到皮下。
发生了静脉炎要怎么办?
输注胺碘酮的过程中,一旦局部出现红肿或疼痛,首先应立即告知护士,将患肢抬高、制动,避免受压;护士会停止药物输注,局部给予对症处理。
(1)喜疗妥软膏
喜辽妥软膏能促进渗出液的吸收,阻止局部炎症的发展,消除水肿,有利于组织的修复,对静脉炎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将喜疗妥软膏沿静脉走向外涂,并轻轻按摩至完全吸收,每12h涂药1次,连续使用3-5天。
(2) 水胶体敷料
水胶体敷料是目前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用于防治盐酸胺碘酮注射液所致静脉炎的措施之一,其主要成分是羧甲基纤维钠,具有较强的自溶清创能力,可吸收渗出物质,从而减轻局部组织水肿,缓解疼痛。
(3)硫酸镁
硫酸镁具有高渗作用,可促使组织水肿消退。Mg2+可引起血管平滑肌松驰,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促进渗液吸收,从而减轻红、肿、热、痛等炎症反应。
(4)如意金黄散
如意金黄散由姜黄、大黄、黄柏、苍术等成分组成,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功效。如意金黄散加食醋调成糊状外涂, 加蜂蜜冲调外敷可治疗Ⅱ级静脉炎。
(5)湿润烧伤膏
湿润烧伤膏主要成分为黄莲、黄柏、黄芩、地龙、罂粟壳,具有清热解毒、止痛、生肌的功效,可扩张局部血管,加速血液循环,促进组织代谢,利于创面修复。
(6)土豆
《本草纲目》中有关于土豆具有补气、健脾、消炎、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之功效的记录。
(7)其他
山莨菪碱加红花加酒精混合液湿敷,三者联合起到中西医结合的作用;扶他林乳胶沿静脉走向均匀涂于患处,具有抗炎、镇痛作用;鲜芦荟汁外敷等亦有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