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新时代,新形势,教育的变革创新日渐强盛。以人为本,以小见大,适切孩子学段特征,身心健康的教育正是教育之未来。
四月,春光明媚,万物复苏。4月26日,温江区卓越校长班学员们开启了第三天的学习:观摩特色学校,对话教育专家。上午的跟岗研修开展了听讲座、参观校园、进课堂三项活动。
特色学校简介: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简称静教院附校)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公办学校,全校47个教学班,1546名学生,172名教职员工。在教育教学的探索上,静教院附校敢为人先,《后“茶馆式”教学——走向“轻负担、高质量”的实践研究》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上海市教委命名成立上海市“后“茶馆式”教学研究所”,国内外媒体多次报道静教院附校的经验和成果。
上午,大家兴致盎然的来到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此时的校园,鲜花烂漫,绿意盎然,为本次学术盛宴更增添了几分浪漫与温馨。
在寸土寸金的上海市中心,静安附校斩获2022年“RICS中国”年度建造项目优秀奖,被外界评论为是“一个有教育灵魂的学校建筑”。校长张人利以学校建筑为切入点谈学校的办学理念,从三个方面分享了静安附校建筑传递的教育理念。
1、学校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从学校的建筑设计、瓷砖颜色、图书馆的位置、教室的朝向等方面诠释了“学校如何落实以学生发展为本,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的教育理念”,一切设施设备都要符合这个阶段学生的特征。
2、学校体艺教育资源充沛。学校拥有3个室内演出舞台,3个室内篮球场等室内文体空间,保障下雨天学生体育锻炼不受影响,充分保障学生们的文体活动。
3、学校教育融合中西方教育观念。校园建筑的底色、强调对称,跨学科实验室的设计等等,充分体现以中国文化为根,具备国际视野。
张人利校长以其深厚的学科背景和丰富的教学经验,为现场老师们讲述了静教院附校发展过程中一个个动人的教育教学故事,从学校建筑设计传递了学校教育教学既重视知识的传授也重视能力的培养,充分体现学科核心素养和价值观念的教学。张人利校长的分享,大家深深感受到:以学生发展为本,不仅仅是教育教学行为的底层逻辑,也是校园硬件建设要遵循的原则。此次讲座不仅为大家提供了宝贵的教学理论和教学经验,更是拓宽了校长办学思想的半径。
随后,大家参观了学校校舍环境、各类功能室、跨学科实验室等,一草一木,一花一树,一砖一瓦,一墙一室都彰显了育人功能。
最后,观摩了后茶馆式教学课堂。课堂始终体现学生为主的教和学,激励、引导、探究、合作成为课堂的主旋律。
下午,卓越校长班学员在鞠玉翠教授的引领下共同探究“五育并举、融合育人”的时代命题,寻求新时代“五育并举、融合育人”破解方案。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鞠玉翠教授作了题为《基于真实情境问题的评价何以促进五育融合》的专题报告。鞠玉翠教授基于真实情景问题的评价,提出了“五育融合”视域下可行的教学策略与方法。
下午主持人赵蓉校长
主讲专家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 鞠玉翠
她以不同学科设计的“五育融合”方案为案例,以例说理,强调五育融合是一种思维,也是一种眼光,在教育活动中尽可能体现五育功能,培养学生用健全身心、以明智方式、做恰当事情、生美妙情思,当复兴大任。
鞠教授强调了对“五育融合”评价时需关注的四个要点:明确立德树人的内涵和要求;将立德树人的要求转化为明确的评价标准和指标;建立适当的评价标准和指标;丰富激励方式。她特别强调了基于真实情景问题评价的重要性,通过学习、探索和解决真实问题,学生能够展现出德智体美劳融合的新样态。这种评价方法不仅能够全面衡量学生的综合能力,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通过真实情景问题的评价,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鞠教授对话式的讲座风格,务实而专业。大家在思维碰撞、交流对话中形成共识:教育须注重五育融合,基于真实情境问题的评价可以促进五育融合,培养学生的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与核心价值。
一天培训结束后,校长们共同探讨温江教育的发展,分享管理的智慧,感受学习收获的力量。此次校长班研修是一次难忘的学习之旅。
在这个充满生机与希望的季节里,我们共同见证了校长们的成长与收获。让我们携手共进,为温江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更多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