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以潜心,“研”以致远——云南省高中化学孙毅名师工作室研修活动

雨的印记
创建于04-26
阅读 1875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研”路芬芳踏歌行,最美人间四月天。为推动工作室成员、学员的教学专业发展,促进老师们对教育教学创新的思考,发挥工作室引领示范作用,2024年4月22日,孙毅名师工作室的全体成员共赴一场意趣盎然的教育研修活动。

      本次活动由张毅成员组的钱红交老师讲授人教版新教材选择性必修二第三章《配合物的合成与测定》,刘佳老师讲授人教版新教材必修二第二章《乙烯》,在初夏的暖风中,工作室成员集体听评课,并展开了充分的讨论。

               春风“化”雨,“学”无止境

                      ——钱红交老师课堂教学展示

一、创设真实情境,搭建有效学习

       钱老师以“蓝色纸花遇水变红”的魔法导入课堂,当堂制备了不同配体的钴配合物,这些颜色缤纷的配合物极大的吸引了学生的关注,激发了学生对配合物真实结构的探究热情。

 二、借助任务驱动,发展高阶思维       

       配合物可以相互转化吗?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开启了整节课思维火花碰撞的高峰。学生积极讨论后分别从改变温度、浓度等角度对CoCl4-转化为Co(H2O)62+的实验进行了理论分析。

      

三、溯科学研究历史,展现代科技之光

       通过介绍19世纪两位化学家对CoCl3·4NH3结构的探究历程,同学们对钴配合物的组成结构进行了合理猜想并设计了实验方案,钱老师用氯离子传感器帮助同学们确定了配合物的真实组成。


      课堂结尾,钱老师鼓励同学们阅读文献,了解顺铂发展历史,完成分析报告,把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精神升华到了新的高度。

         践行新课标,赋能新课堂,彰显新风采

                                 ——刘佳老师课堂教学展示

  一、传统文化焕新光,科学知识解谜团

      课堂伊始,刘佳老师通过介绍苏轼在《格物粗淡》一文中“红柿摘下未熟,每篮用木瓜三枚放入,得气即发,并无涩味”的内容导入课堂,在教学中渗透了“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的化学思想。

二、实验探究有高度,思考追问有深度

       乙烯与卤素的反应机理探究是本节课的一大亮点,刘老师鼓励学生小组讨论可能的反应机理,并提出相对应的实验验证方案,方案提出后,其他同学积极的完善方案,整个课堂迸发出强烈的思维火花。

三、举一反三,授人以“渔”

      在层层递进的对话中,刘老师进一步带领学生分析乙烯的加聚反应机理。刘老师通过温和、严肃、认真的对话,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鼓励学生积极交流,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春风化雨般感染着学生的知情意行。

         两位老师的优质课例给工作室的老师带来很多思考和启迪,孙毅老师也表示:新课标强调发展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这包括化学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与实践、科学态度与责任。这些素养不仅是学科育人的集中体现,也是学生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必需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需要更加注重基础性和时代性,结合人类对物质及其变化的探索历史和化学科学的发展趋势,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化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同时,也要关注化学与科学、技术、社会、能源、环境之间的关系,注重跨学科知识的相互渗透和联系。并且教师也需要积极转变课堂角色,引入小组合作的学习方法,通过设计相关探究任务等方法,引导学生展开合作学习,以此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提升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本次教研活动是工作室共同探索和创新的一个契机,相信通过大家的努力,能够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和教学环境。感谢各位老师的辛勤付出,期待下一次教研活动的到来!

图片:孙毅工作室

文本:张癸淇

审核:张毅

终审:孙毅

阅读 1875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