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是最美的姿态,成长是最美的风景。作为一名年轻教师,为了深入贯彻落实新课程标准精神,做到“心中有纲,胸中有本,手中有法”,切实把新课标的教育理念和基本要求落实到课堂教学中,不断提高课堂驾驭能力和教学效益,实现课堂教学由“低效”向“高效”的转变,切实推进素质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我有幸于2023年加入了李慧媛工作坊,与各位老师一起学习。心中有“标准”,脚下有路径。通过学习,加深了我对新课程标准的认识、理解,也为“双减”政策下如何更好地推进素质教育,指明了方向。
通过学习与实践,我逐步理解了灵动教学的语文教学观,即是遵循儿童发展和课堂教学规律,积极落实语文学科特点,追求在语文教学中训练语言运用能力和学生思维发展为核心的“乐学活用,言语提升”借课文灵动教语文的教学观。
追求语文教学的灵动自然,首先以解读文本、优化教学内容结构为研究起点。教学内容的选定本身就是一门学问,“语文教学内容的选定”问题,是语文教师每天都要面对的现实问题,一篇课文教什么,学什么,依据是什么,很难达成共识。唯有学习思考,付诸实践,不断沉淀,才能得其方略,奔赴“灵动”。
选择同样的教学内容,倘若学生不同,那么课堂呈现也是千差万别的。在追寻语文课堂教学的“灵动”之路上,“学情”无疑也是关键点。
课堂的预设和生成是辩证统一的关系。语文课堂呈现的“灵动”,是优化教学设计,活化教学方法,让预设和生成在点拨中碰撞,打通文本、作者情感和学生自我生活体验,实现作者视野、教师视野与学生视野的最大融合,生成智慧。
课堂评价是课题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语文课堂的灵动评价具有即时性、指向性、激励性、导引性等特征,不仅可以丰富教学过程、优化课程设计、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还能引起学生强烈的共鸣,促使课堂生成出彩,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灵动语文需要努力引导学生“灵手”主动,灵思互动,达到灵魂触动的境界,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动情,既传授语文知识,也提升语文能力,更培养语文素养,对于深化语文阅读和写作等教学大有裨益,是一条中学语文教育的创新之路,希望大家一起继续探究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