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倾听与表达

长白山大四班
创建于2024-04-26
阅读 288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3-6岁是孩子语言发展,特别是口语发展的重要时期。因为这个年龄段是幼儿语言飞速发展的时期,是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时期。幼儿在运用语言进行交流时,也在发展着人际交往能力、判断能力等。那么究竟如何做才能让幼儿的语言得以更好地发展呢?将幼儿的语言教育渗透于一日生活中,让幼儿在一日生活中去尝试认真倾听、阅读、与他人交流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什么是倾听与表达?

  倾听首先是“听之以耳”,就是听得见。要听清楚对方的话,听全对方所说的内容,不要断章取义,不要选择性倾听。其次是“听之以心”,就是听得懂。能从对方的谈话内容中抓住问题的重点,体会对方的感受。不泛泛而听、浮于表面。  

表达能力又叫做表现能力或显示能力,它是指一个人把自己的思想、情感、想法和意图等,用语言、文字、图形、表情和动作等清晰明确地表达出来,并善于让他人理解、体会和掌握。

二、倾听与表达的重要性

倾听与表达是幼儿感知和理解语言的一种表现方式,良好的倾听习惯不仅有利于幼儿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所观所想、所思所悟,还能增强其社会交往能力,促进其个性发展。在幼小衔接的关键期,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具备一定的表达能力,也是幼儿学习能力培养的重要部分。

三、培养倾听与表达,幼儿园里方法多

倾听与表达源于活动

幼儿的倾听习惯并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我们有意识的引导和培养。在一日生活环节中,我们通过不同的方法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和语言表达能力。


1.一分钟讲述


幼儿分享自己周末调查到的不休息的劳动者;大胆分享爸爸妈妈的工作内容;外出游玩感受及趣事见闻、感兴趣的话题分享给同伴、老师听。

2.故事促倾听


通过幼儿阅读故事创编墙、新闻播报员、自然角新闻、阅读分享会、图书漂流多种形式,激发幼儿倾听故事的兴趣。

故事创编

新闻播报员

阅读分享会

图书漂流

3.倾听表达流动于区域


 在区域中提供丰富的操作材料,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与同伴自然交流,无障碍沟通,让幼儿有话可说、有话想说、有话愿说。

倾听、表达流动于游戏计划

倾听、表达流动于经验分享

倾听、表达呈现于教学活动

采访活动

五、家园共育

      1.多留意生活中的教育机会。

      注重游戏化、体验式的学习方式。以直接经验获得为主要手段。家长应抓住生活中教育契机,如在坐公交时和孩子一起看公交站牌,买东西时给孩子读一读产品配料表,去公园时观察一下公园里的指示牌,认识生活中常用的图标等,培养孩子的文字意识。

      2.养成家庭固定时间亲子阅读的习惯。

      和孩子一起阅读,阅读过程中,孩子们需要观察、调动自己的已有经验去理解,专注力和思考力都会得到大幅提升,词汇量等语言素养也会呈良性积累状态。

       3.“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家长应创造机会和孩子一起去不同的地方、参加多样的活动,拓展孩子的眼界。外出归来后,可以与孩子一起回顾讲述刚刚经历的事,说说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感,用绘画的方式增加表征的质量,记录日常生活中孩子的表达。

 “幼小衔接,我们在行动。” 我们以点带面,以“倾听与表达”为突破口,指向儿童可持续发展,实施全方位多维度的衔接,让我们共同携手,倾听儿童,相伴成长,帮助孩子顺利度过幼儿园到小学的关键转折点,树立科学的幼小衔接观念,协助幼儿顺利衔接小学学习生活。

阅读 288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