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游书海,撷一缕书香,揽一怀墨韵。为营造浓郁的书香氛围,促进校园阅读的全面持久开展,促进教师的成进,我校推广教师阅读活动,2024年4月25日艺体组教师在会议室开展教师读书分享会。
朱娟老师《传习录》
阅读《传习录》,不难发现其生动活泼的内容,感受到其不俗的语言魅力。悉心研读此书,对学习中国哲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王阳明讲立志成圣,志是动机,是驱动一个人向前的精神力量,然而才分高下,志有长短,故曰:“才力不同,而纯乎天理则同,皆可谓之圣人;犹分两虽不同,而足色则同,皆可谓之精金。”意思是人的能力大小虽然不同,若纯粹天理的心相同,都可以称之为圣人,犹如金子的分量虽然不同,若成色充足,都可以称之为精金。志的关键在于纯不纯,向的关键在于正不正。志不纯,经不起难关考验,向不正。作为教师我们应抱赤子之心,行躬身之事。
“尽心由于知性,致知在于格物。”凡事讲个循序渐进,是“行”这个层面的事,而格物致知是一种方法论,是一种思想,是“知”这个层面的事,那什么是格物致知呢?“致吾心之良知者,致知也。事事物物皆得其理者,格物也。”意思是使事事物物都得到它的道理,便是格物,通过格物实现自我心中的良知,便是致知。
张祥伟老师《大概念教学的设计》
大概念教学的设计,先围绕素养目标,基于“望远镜思维”和“放大镜思维”做好单元规划。在此基础上,从“目标设计、评价设计、过程设计”三个维度开展设计。
一是目标设计,先确定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具备哪些在今后学习或真实生活中所需的素养,素养目标通过大概念呈现,这样就能改变传统教学中仅仅以知识点为目标的教学现状,实现学生学习的重塑;二是评价设计,主要是目标导引下的评价任务设计,即通过任务中的表现、真实性问题的解决等评估学生单元学习目标是否达成,并进行评价量规的设计,以对学生的学习结果形成合理的评估;三是过程设计,主要是基于准备、建构、应用与反思四个元素进行教学过程的设计,将素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中。正如刘徽博士在书中提到的:单元过程就像是编织锦缎的过程,准备、建构、应用、反思作为四个元素就好比四股丝线。准备主要是激发参与动机,明确学习方向;建构主要是通过案例让学生理解大概念;应用主要是学生运用大概念来解决问题;反思则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之中。
张瑞老师《芥子园画传》
《芥子园画传》是清朝康熙年间的一部著名画谱,此书详细介绍了中国山水画、人物画、梅兰竹菊画以及花鸟虫草绘画等,点景人物不仅可以为作品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同时借助点景人物的活动也可以为画面营造出可游可居的艺术效果,让原本缺乏灵气的山水画增添一丝生活乐趣和隐逸情怀、画家可以将自身的情感通过点景人物很好的表达出来,对于自己仕途的郁郁不得志,对于社会动荡的不安,对于安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于周游列国的渴望,等等一系列的情感,在点景人物身上都有很强烈的个人映射,点景人物一方面为整幅作品服务,另一方面又承载着画家自身的个人情感。
王玉老师《悉达多》
我阅读的书籍《悉达多》后感:我通过我的灵魂与肉体得知,堕落乃为必需。我必然经历贪欲,我必然去追逐财富,体验恶心,陷于绝望的深渊。学会热爱这个世界,不再以某种欲愿与臆想出来的世界、某种虚伪的完善的幻想来与之比拟。学会接受这个世界的本来面目,热爱它,以归属于它而心存欣喜。智慧是学不来的。成长,是自己的事。有爱,才能真正释然。你是一切,一切是你。不要在寻求某事物时而不去关注其他事物。我们这个地球上以及社会中,有很多人都在追求荣华富贵、有权有势,貌似这样的拥有才是成功和荣耀,才是追寻到了“最好的自己”,可是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明白,人的物质追求永无止境,这样的追求会让人每天、甚至每时每刻都陷入到一种难以自我控制的恐慌、焦虑、烦躁之中,难以自拔。这便是痛苦。《悉达多》,你会跟随佛祖悉达多去体会他对人生的思考,对幸福和痛苦的思索,对人生道路的抉择……
王森老师《我的阿勒泰》
第一次读李娟的书,她的文字很真诚纯粹,感情充沛。读她的文字就像聆听来自阿勒泰的精灵吟唱,内心感到很平静。这本书是作家李娟的散文集,描写的是她在新疆北部阿勒泰生活的点滴。读完了这本书,我仿佛跟随着她完成了一段旅行。李娟用纯洁质朴的文字记录了那里的人、事物、景色,这本书没有华丽的词藻,没有跌宕起伏的情结,充满的是生活的烟火气。尽管阿勒泰环境较为恶劣,但经过李娟温柔细腻的笔触把正在阅读的我们带到了阿勒泰茫茫的荒野,深深的森林,壮观的冰川和河流面前,使我们身临临其境,它变得那么亲切、那么真实。每一个细微的事物,如飘动的云、冷冽的风、沙沙作响的树叶,都被赋予了生命和情感。李娟不仅仅单纯的记录了生活,还写下了属手她白己对生活、生命的感悟。这本书不是什么鸡汤,也没有刻意煽情,它很平淡,却直抵人心。北疆之北是阿勒泰,它是清爽的风,它是狂野的梦。
王维老师《天才在左,疯子在右》
我阅读的书籍《天才在左,疯子在右》后感:《天才在左,疯子在右》此书是高铭老师所著,里面的文字通俗易懂,都是以对话方式呈现的,读者大多可以很容易理解,并且能够随着作者投入到书的情景里面去,大多数看这本书的人都会废寝忘食,并且还可以看好几遍。在作者的描述中,让我知道在精神病人的世界中,原来有这么多的想法,他们的思维超乎了平常人的思维逻辑,他们的推理方式实在是不得不让我对他们刮目相看,让我刷新了对他们的.走进这本书仿佛走进了一个玄幻的世界,我看到了许许多多不同的.世界。我惊奇的发现有些精神病人的逻辑居然是很清晰的即便是一种看似异乎常人的逻辑。而他们也有和常人一样的各自不同的性格滔滔不绝的,沉默不语的,拐弯抹角的,没事找事的。他们以我们不懂得的方式在观察着这个世界,也许这就是我们认为精神病人难以沟通的原因了吧。
作者说,他希望读者可以拨开文字和表象的迷雾,更开阔地接近着奇妙的世界。看完这本书后,我对这个世界有了进一步的思考。我们的世界到底是什么样子的,二维的,三维的,甚至是四维的?真的希望经过我自己的思考,有一天我可以骄傲的对别人说,在我眼中的世界到底是个什么样子的。
陈准老师《人生海海》
“人生海海,敢死不叫勇气,活着才需要勇气”这是作者用“上校”波折且勇敢的一生告诉我们的道理。
刚开始读《人生海海》这本书运时候,是拿过来就读的那种,完全没看简介以及内容,唯一驱动我读下去的动力就是“它很火”。带着这-好奇心我读下去了并且读完了读完才知道我们都应该拥有的英雄主义是:认清的了生活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C作者用“上校”的一生来给我们串起这一串故事及每个人物。每个人物在面对如海一般的潮起潮落的人生中的选择与命运。好人被流言蜚语所毁、坏人依旧坏。告诉我们的是,生活并非泾渭分明,人生就是如此,逆流而上还是顺流而下都是每个人的选择。
在复杂多变的人生里,我们要勇敢做自己因为生活总要继续,太阳依旧每天升起,历史的洪流也会一波又一波的翻涌,所以,勇敢点吧,人生海海,不过而而。
张媛老师《上好课的教学艺术》
邵清艳编著的《上好课的教学艺术》充实了我的教育生活。读了它,解开了自己在平常教学中的很多困惑,明白了什么是超群的课堂教学艺术。使我获益良多:这本书具体阐述了于永正、孙双金、王崧舟等八位名师的教学艺术,有先进教学理念的个人独白,有他人对名师胜利神秘的恰当解读,对名师个人课堂教学艺术特色的详尽介绍,更有课改里程碑式的经典课例。读此书,仿佛听到了先辈名师的亲切话语,看到了先辈名师的成长脚印,从他们身上,我领悟到了教学艺术的真谛。
收获:备课比上课重要。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这法那法,不钻研好教材就没有法。备课是处理教材,就是用仔细的态度,像同学一样对待每一篇课文,做到 “先学后教”。于永正老师说,高超的教学方式来自老师对所教内容的精确理解和把握,大到一篇课文的结构,小到一句话,一个词,都要了然于心,把它弄清晰,弄明白,否则就不能教,也无法教。于老师在微小处下工夫,讨论教材充分,所以上课时得心应手,游刃有余,因而得“庖丁”的雅号。
读一本书,寻一片光,每一次阅读,都是一场奇妙的相遇;每一次阅读,都是一场精神的邂逅。时光静好书韵悠长,让我们共享“悦读”时光。
编辑:张媛
审核:靳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