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全面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促进学科核心素养落地,扎实推进新课程标准与课堂教学的紧密结合,助推教师专业成长,提高课堂教学质量,2024年4月25日,妥安乡小学举办数学“单元整体”课堂教学竞赛活动。
聚焦大单元,凝心共研学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中,明确提到了“探索大单元教学”,以深化教育改革,促进“教学评”的一致性。在这一思想的引领下,各学校积极开展集体备课,择优推选讲课教师参赛。
在学期初,各学校结合学校行事历,研读新课标,研究教材内容,研讨教法、学法,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流程。在反复试讲中,验证目标定位是否准确,方法是否科学合理,重难点是否突出,课时容量和时间安排是否适当。同时,观察课堂上存在的各种问题,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充分梳理吸收,筛选出有价值的内容并融入教案的修改中。在这个过程中,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智慧的结晶,经验丰富的教师与新教师相互启发,共同进步,实现了资源的共享和优化。
素养课堂 大放异彩
六位数学教师都能依照数学课程标准,以单元为结构形式,整合教材、结合学生学情和生活实际,有效利用课本资源、深挖教材、精讲习题、强化训练,课内外有效衔接,实现数学知识生活化,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和知识迁移应用能力。
山文美老师执教的《三角形的特性》中,先让学生说生活中自己见到的三角形,再让学生从主题图上寻找三角形,使学生获得比较丰富的感性认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周丽琼老师在执教《三角形的特性》这节课时,确实将课堂知识进行了适当的拓展,这是该课程的一个亮点。通过让学生了解三角形的底和高是对应存在的,并且引导学生通过绘图发现三条高线交于一点的现象,不仅加深了学生对三角形特性的理解,还激发了他们对数学的兴趣。这种教学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情感,并让他们认识到数学知识的丰富性和实用性。
苏新仙老师的这节《三角形的分类》课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创设多样化的学习活动,不仅使学生掌握了三角形的分类知识,还大大促进了他们数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的成长。这样的教学方法有助于学生建立起扎实的数学基础,并激发他们持续学习数学的热情。
毕春苏老师在执教《三角形的分类》时,注重了教学环节的逻辑性和目标的明确性,同时也突出了课程的重点和难点。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以学生活动为核心,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等方式来掌握比较抽象的分类方法,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内化。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三角形的分类,而且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普华锋老师在执教《三角形的内角和》时,采用了“量一量、算一算、剪一剪、折一折”等动手操作的教学策略。这种教学方式充分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构建了一个探索型的课堂教学模式。
肖思蓉老师的这节《三角形的内角和》课,通过情境导入激发学生兴趣,然后通过引导和指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和交流,让学生经历三角形内角和的形成过程,最终使学生获得数学经验和思维能力的发展。这种教学模式不仅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数学概念,还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应用能力。
评课议课 总结提升
评委老师们对每位参赛教师的授课进行了细致的点评,既肯定了他们的闪光点,也指出了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这些宝贵的反馈不仅是对教师们的鼓励,也是对他们未来教学实践的指导。
随后,妥安乡小学教务主任王明朝老师对6位老师的课做了详细点评,从新课标层面结合实例进行了深入的剖析,让老师紧跟课标的要求,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备课时要有“大情境、大单元、大概念、大问题” 的意识。对目标内容的确定、引导问题的设计、数学思维的训练和语言表述的规范等方面提出指导性意见;鼓励老师们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要以新课标为指引,抓住数学课堂的核心素养。
活动的最后,妥安乡小学毕继武校长对参赛教师们的表现进行了深入而细致的评价。他不仅赞赏了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展现的优点和特长,更以敏锐的教育眼光,指出了我们在日常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他的反馈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指导,明确了今后改进的方向和努力的重点。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当将学生置于课堂的核心位置,关注他们的主体地位,确保教学活动围绕学生的需求和成长展开。同时,我们也应该不断提升自身的基本教学技能,通过不断学习、勤于反思,提高专业素养,以确保教学实践的深度与广度。
“水本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继而发灵光”。这次大单元备课分享活动,不仅让教师们再次理解了新课标的精神,还让他们跳出了传统的教学模式,着眼于每位孩子综合素养的提升。在这场以赛促研的活动中,我们共同见证了教师的成长,也预见了教育的未来。让我们携手前行,在教育的道路上,为了每一个孩子的明天,不断探索,不断前进。
图片编辑:普朝亮 张新华
初 审:王明朝
二 审:钟 燕
终 审:钟 能 毕继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