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孩子来说我觉得特別可怕的一句话是:你最乖了,妈妈最喜欢你这样的乖孩子。这句话听起来很温柔,但其实背后很恐怖。他的潜台词实际是:你不乖,我就不喜欢你。
如果孩子们的成长过程没有叛逆的话,我们应该表现的不是高兴,而是担心。因为这说明孩子们躲在我们的雨伞下,没办法走孩子自己的人生。孩子会一直感到不安,一直想满足家人期待的样子。每天都活在满足别人的期待之中。就像在追逐一条永远到不了的终点线。
孩子内心最大的恐惧就是"被抛弃",所以格外会看大人的脸色。长久下去他会监视自己的情感,催眠自己的想法:家就是世界上最好的地方,父母是世界上最了不起的人。时间一长,他会忘了如何去感受,因为不管面对什么事,他都会习惯性去想,"如何感受才是对的"。他的情感都是刻意做出来的,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难免会失去活着的真实感受。他言行举止都很合时宜,但没什么存在感,给人的感觉总是假假的。
从小到大,他绝对不敢说"不要、讨厌"这样否定的词,因为父母不喜欢。实际上呢?再乖的小孩也有厌恶情绪。他活得不像自己,对不开心的事要装出开心的模样,不伤心的时候却要悲伤。他没有别的办法,对依附家长而活的孩子来说,装模作样就是唯一的生存之道。这其实就是在家长们心中典型的"乖孩子"的心路历程,也是不那么受拥有者欢迎的"讨好型人格"的重要由来。
其实作为家长,我们期望孩子"乖"的心态其实是我们自身的映射。我们很容易觉得:我的孩子表现好不好,代表我表现好不好;孩子有没有成功,代表我有没有成功;我没有实现的成功与梦想,因为我的孩子也是我,就可以拜托他来帮我实现,但其实对于陷入这个误区的我们,比起"允许孩子去跳脱'乖'的框框",更重要的是"允许我们自己接受一个与我们自己想象不同的图像"。
学会放手,在心理上塑造一种"我的孩子不是我的孩子"的氛围,才能有机会帮助孩子真正健康成长他应该成长成的样子。而不是成长我们需要他成长成的样子。
家长们群里积极开展讨论,发表自己的读后感
第七期线上读书会圆满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