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基米德的建构世界——中班第十周

一只小蚊子
编辑于04-27
阅读 525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起整个地球”,这句话大家都不陌生,他是伟大的古希腊哲学家、科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力学的奠基人阿基米德所说。积木以他为名,与其自身依靠摩擦力,就能自由进行堆叠,保持平衡的力学之美完美契合。孩子们结合本月主题,利用阿基米德积木自由搭建,撬开对这个世界的认知与想象,亲手搭建出脑海中的小宇宙,将不受约束的天马行空变成现实,拥有更多的幻想和勇气。

旋转楼梯

05:08

螺旋结构,在自然界、生活中都很常见,它具有对称、平衡、精确等诸多特点。


课程链接:

健康领域:

1.手的动作灵活协调。

典型性表现:阿基米德积木是比较小的,在搭建时需要控制手部的力量,他们发现积木没有对准或太宽,会小心翼翼的进行调整,直到自己满意为止。

语言领域:

1.愿意讲话并能清楚地表达。(能基本完整地讲述自己的所见所闻和经历的事情。)

典型性表现:在陈默进行反思时,他能基本完整地讲述自己的游戏,解答我的疑问。

社会领域:

1.具有自尊、自信、自主的表现。(能按自己的想法进行游戏或其他活动。)

典型性表现:连续三天的游戏都是搭建具有旋转楼梯的作品,从星期三到星期四的游戏中可以看出他的游戏水平逐渐提高,对自己的作品越来越满意,成就感也越来越强。

科学领域:

1.具有初步的探究能力。(能对事物或现象进行观察比较,发现其相同与不同。)

典型性表现:在搭建时,旋转楼梯倒了很多次,每一次倒塌他都会对其进行观察,找到失败的原因和想出成功的办法。比如星期三的游戏中,他发现积木之间的距离太宽容易倒,于是便调整距离。

我的发现与反思:

在本次游戏中我看到了陈默和赵晨轩专注和坚持不懈的品质,同时也看到了陈默善于思考的精神。首先他连续几天都是在搭建旋转楼梯,对自己的游戏表现出了较强的专注力,即使积木倒了很多次也没有放弃,最后在不懈努力下完成了自己的作品,不仅能将积木搭很多层,还成功搭了4个。然后从反思的谈话中看出,陈默从游戏中积累了许多经验,知道积木歪了会倒、积木之间的距离太宽会倒等,当发现问题后会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让旋转楼梯更稳固。

何旭文:要想不倒掉,首先要慢慢搭,积木不能有缝隙。

陈晟:斜着搭,每一个都要歪一点。

徐芮甜:不能放弃,要很仔细。倒了再搭。

……

我们的发现:

要想螺旋对称且稳固,需要找到它的中心点一一用“对角线对称”的方法去找中心点,保证每一块积木和下面一块的旋转角度都基本一致。

高铁站

建构游戏中经常会有一些突发状况,有时是幼儿在运用建构技能方面存在困难,有时是幼儿游离于游戏之外,有时是幼儿建构作品时遇到了重重阻力……当出现这些情形时,教师可以选择继续观察、渐缓介入。这个“隐身”等待的过程,其实也是一种无声的推动———推动幼儿依靠自身力量自主探究、积累经验、勇于试误,教师再“伺机”循循善诱,促使幼儿在游戏中获得发展。

环境提示法:在班级墙面张贴本月主题搭建相关图片。通过墙面环境的示范加以引导。

初次搭建轨道,教室里绵延了很长的轨道。游戏后,分享环节带领幼儿观看视频,共同讨论,丰富幼儿经验。

二次搭建,开始有了房子。我站在旁边好久,说了句:“我刚刚在视频上看到一辆高铁穿过山洞。”朱天琦:“是啊。”低下头,继续搭建他的房子。我走过去,没有发出声音,在轨道上方架空了一个建筑物。又在旁边搭了一棵树。然后走开了。

没一会儿,陈晟和周盎然也在轨道上架空,模仿我的建筑物。陈默和曹谨瑜在他们搭建的作品中搭建了两棵和我一样的树。

在这过程中,我选择运用榜样比较法,教师在一旁搭建示范,引起幼儿关注。


02:53

从单一的垒高,逐渐发展成多层复合,架空、对称。基于幼儿的生活经验,萌发建立物体链接的想法。不同的摆放方式,拼搭出多样的造型和多维度的空间,从简单到复杂的建构,用架空、对称等方式,幼儿感受到建筑的美感和空间的立体感。

搭建过程中,对于斜坡一直会倒,不断尝试,调整。最终找到解决办法。

建构游戏中“量的比较”

量的比较是根据物体或现象所具有的具体属性和特征,在两个或两组物体之间建立关系,可分为连续量的比较和不连续量的比较。幼儿对物体量的认识主要通过感官来获得,如视觉、触摸觉、运动觉等。在建构游戏中,幼儿依托堆叠、架空、围拢等建构行为感知物体大小、长短、重量等方面的特性,出现量的比较的核心经验。

堆叠是指幼儿沿着水平或垂直方向把积木连在一起或摞在一起。幼儿利用积木进行堆叠的过程涉及长短、高矮等连续量的比较。幼儿搭“斜坡”的时候在“坡道”的两边用几块长度一样的积木垒高了“墙”,这就涉及在垂直方向上对积木进行长短的比较。幼儿在比较的过程中也能发现,应该使积木的一端对齐然后才可以进行准确的比较。

围拢是指幼儿将积木围拢到一起形成某个闭合空间。闭合空间的形成要求幼儿不断调整积木的摆放位置,在这个过程中涉及长短、远近的比较。调整积木之间的远近距离,最后才能使盖顶成功围拢。

架空是指幼儿将两块积木拉开一定的距离垂直放置,再将第三块积木水平连接在两块垂直积木上方,在这个过程中涉及远近、轻重的比较。幼儿在搭建中出现了架空行为,为了保持更好的平衡,幼儿不断调整两边积木的位置。

建构游戏中的“模式”

模式就是有规律性、有预见性的序列。幼儿对模式的认知可以帮助他们认识抽象规律,促进数学思维的发展。建构游戏中的模式主要依托平铺、堆叠、围拢等建构行为表现,主要是重复性模式,也有少部分发展性模式。通过上次游戏的分享,我们发现杂乱的颜色不够美观。孩子们提出可以运用有规律的颜色搭建。在这次的搭建中,曹堇瑜的平铺行为出现了重复性模式。最后架空搭建的作品,出现了发展性模式。发展性模式由按照同一变化发展规律的单元构成。

支持:

提供搭建图纸引导幼儿识别、创造模式。幼儿对于模式的认识轨迹为“识别—复制—填充—扩展—描述—转换”。鼓励幼儿在交流中发展、巩固模式。教师可以是通过提问引导其他幼儿发现颜色模式。幼儿与同伴、教师交流的过程也是对自己创造颜色模式规律的巩固,还能发现自己和同伴搭建作品颜色模式的不同。


下一步调整:

1.提高幼儿游戏的目的性和计划性,鼓励幼儿游戏开始前分组讨论建构的主题、步骤、材料等,慢慢的可以引导幼儿用设计图纸加以辅助。

2.分享交流环节必不可少。从易到难,从独立的个体到呼朋唤友的组团,从无想法到有组织、有计划,让孩子们在互相磨合中不断发展,在互相学习中不断成长。

这段时间让我惊叹孩子们创新能力的同时也深刻体会到幼儿独特的学习方式和推动游戏发展的能力。作为教师,我们也在支持幼儿游戏的过程中,不断成长,总结经验。

我们和阿基米德的故事还将继续,期待孩子们带给我们更多的惊喜……

阅读 525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