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渝北区巴蜀小学校二年级三班丨“我是小农夫”——2024年春季劳动教育主题研学实践

久佰行走课堂
创建于04-25
阅读 2201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是温暖,鸟语花香;春是生长,耕耘播种的季节。这生机盎然的日子,不仅属于农民伯伯,也属于每一个热爱大自然、热爱劳动的孩子们。2024年4月25日,第二课堂携手渝北区巴蜀小学校二年级的同学们开展“我是小农夫”主题研学课程。

竹渠运水

      通过竹筒连接而引水供水的技术,叫做“竹笕引水”,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巧妙地利用天然材料进行农务灌溉的智慧结晶。在这里,同学们走进大自然的怀抱,体验运水之乐,探寻生态之谜。同学们全神贯注地观察着渠水从高处流下的情景,感受着大自然的神奇魅力,不仅锻炼了动手能力,更学会了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他们互相协作,分享彼此的心得,一同感受着学习的快乐。

青团制作

      青团作为一种传统食品,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据史书记载,早在唐代,清明节就已经有了吃青团的习俗。最初的青团制作方法较为简单,主要是用荞麦面和豆腐制作成团状,然后在炭火上烤熟。随着时间的推移,青团的制作方法逐渐演变成使用糯米粉和豆沙、芝麻等馅料制作,从而成为了一种更加美味可口的食品。

榨油体验

      油菜从一颗籽到遍地黄花,最后榨出菜籽油,经历秋冬春夏四季,正如这期间生长的田边,期待中慢慢生长。

非遗扎染

      扎染是古代常见的纺染印花工艺,扎染工艺分为扎结和染色两部分,通过纱、线、绳等工具对织物进行扎、缝、缚、缀、夹等多种形式组合后进行染色。一方棉布,是作画的载体,靛青的染料,是自然的馈赠。面对一方白布,同学们发挥自己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把手中的布捆、扎成各种形状,再将布团泡进染料中。同学们接触非遗文化,学习非遗项目,不仅能增强对劳动的全面理解,更能在创作过程中感受生活的美好。

稻田戏影

      皮影艺术是现代影视和动漫的起源,是一项集绘画、雕刻、表演、口技、音乐、魔术、传说于一体的民间艺术,民间俗称“驴皮影”,被誉为“百戏之母”。同学们齐聚香樟树下感受非遗文化,在光影间欣赏千年艺术的魅力。一方白幕,昏黄灯光,二三人物,在皮影艺人灵巧的双手下赋予了生的活力。演出结束后,同学们还近距离观看体验皮影戏的道具和表演过程,感受民间传统艺术的独特魅力!

香薰制作

      在这个充满现代科技的时代,我们有时会忽略大自然的恩赐。而在这次的研学课程中,我们将重新发现那些古老的、天然的宝藏——艾草、薄荷、石菖蒲、白芷和藿香。它们不仅是中医传统中重要的中草药,更是我们制作驱蚊香熏的原材料。在课程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同学们很快学会了制作驱蚊香薰,不仅让同学们亲身体验了传统中草药的魅力,更让大家学会了如何利用自然的恩赐来守护自己和家人。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事关亿万学生健康成长。此次研学活动,不仅丰富了同学们的生活体验,开阔了眼界,也激发了同学们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的情感,培养了同学们动手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吃苦耐劳、敢于探索的精神,让同学们体验到了课堂外的趣味和欢乐!

阅读 2201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