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望星空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博观而后取,厚积而薄发
——阳泉市高中学科教师全员能力提升研修总篇(历史)

创建于04-25 阅读331

为了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促进教师的教学水平全面提高,让多样的教学策略在交流中碰撞并得以提升。在2024年4月25日上午,阳泉市教研室的崔帅率老师亲临高中年级历史教研组,开展了一次集体教研活动。

活动的主题围绕《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4课《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和第15课《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社会主义实践》展开,主备人杨慧敏老师通过深入研究教材,精心准备,以扎实的知识基础和教学经验,分享了两节课的初案计划。

整个活动分为三个环节:课前研讨、课堂实践、课后教研。

一、课前研讨

在课前研讨环节,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由主备人杨慧敏老师分享两节课的素养生长课堂初案,大体阐述自己的教学思路和详细过程。第二部分由辅备人高思敏老师针对初案提出相关建议,然后由李艳老师和朱东瑞老师进行整体修正,然后由高二年级赵敏老师和田海娟老师针对高一年级备课组的内容给出自己的建议。最后由教研员崔帅率老师提出高温建瓴的宏观指导。

       杨慧敏老师首先对《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进行了初案讲解,她针对本课设计了四个核心问题,分别是秩序失衡:帝国主义与世界大战的酝酿、霸权之争:第一次世界大战、秩序重构:一战后的国际秩序、战争反思:寻找战争的价值。整个教学设计抽丝剥茧且层层递进,体现了不俗的知识功底。随后简单介绍了第15课《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社会主义实践》相关初案。

随后李艳老师为教研员崔老师介绍了大单元集体备课的流程,重点强调主备、合备、复备的步骤,以及案例解析。老师们学习了如何进行大单元集体备课,积极提出疑问和观点,形成初步认知。高思敏老师作为辅备人针对杨慧敏老师的设计提出了相关自身建议,指出帝国主义概念这个教学难点的突破方式,赵敏老师和田海娟老师从旁提出修正想法。

最后,教研员崔老师对大家的初案想法进行了总结点评,对主备人老师的辛勤付出给予肯定,认为本课准备充分,所备题目难易适中,并对本课给出了宏观性的建议,指出应多多利用教材史料,同时强调一节好的教研课就是一次集体备课。

二、课堂实践

       大家集体备课完成后,杨慧敏老师在吸收大家建议的基础上,于高一423班完成了一节公开课,题目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杨老师选用《西线无战事》的相关片段导入了本课,引起了学生的共鸣。在整个讲解过程中,教学生动,引入了大量的相关漫画,学生们兴致盎然。同时,授课过程逻辑性强,思考深入,丝丝入扣,鞭辟入里,完整达成了教学目标。

三、课后教研

最后教研组成员在观摩整节课的基础上,进行了进一步的打磨和点评。杨老师在自评环节中指出,在前期集体教研和大家建议的前提下,本节课完成的比较完整,只是时间上还是有些紧凑;李艳老师也对这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了评价: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信息技术运用恰到好处;崔帅率老师也认为这节课讲解有条理,注重知识的讲练结合,在学生自主探究方面的积极尝试,并提出让学生更好理解的建议。

       本次动使我们更加坚信“个案——共案——终案”的教研模式的重要性。这一模式不仅助力教师提升教学水平,更能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并掌握地理知识,培养他们的历史核心素养。我们深刻认识到,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核心使命,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更要注重学生的品德修养和人格魅力的培养。期待在后续的教研活动中,不断探索和优化教学方法与策略,最大程度的发挥素养生长课堂与集体教研的力量。

阅读 331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