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天生好奇、乐于探究,对大自然、动植物有亲近感,对观察和探索科学世界表现出强烈的兴趣。”春天是万物复苏、绿意承接生命的季节,更是孩子们观察生命、欣赏生命的季节。
![](https://epss-volc.jianpian.info/biz/4f75aebb6e6344d2a77761982c1b0205.png)
![](https://epss-volc.jianpian.info/biz/d7a394cc30bb4f7f8504c1e04f261e2e.png)
一、课程缘起
![](https://epss-volc.jianpian.info/biz/9874fa62e7384b66b8f6c66e66158ff9.png)
幼儿园大二班的苹果老师送给了我们好多的蚕宝宝,对于这个小小的小虫子,孩子们最好奇不过啦! 一个个问题从孩子们的小脑袋瓜里冒了出来。
蚕虫宝宝的到来,引来了孩子们极大的兴趣,我们抓住这一契机,及时捕捉了孩子们的兴趣,我们开启了一场走近“蚕宝宝”的课程之旅。
二、和蚕宝宝的初次见面
2024年4月8日
![](https://epss-volc.jianpian.info/biz/9874fa62e7384b66b8f6c66e66158ff9.png)
早上入园,孩子们就发现了班里的新成员,他们迫不及待的围上来看一看蚕虫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幼儿发现:
沁茹:蚕虫宝宝在吃桑叶,它在叶子上咬了好多的小洞洞,它吃桑叶很慢很慢,它的嘴巴应该很小。
伊伊:它们还很小 还是宝宝呢!
小毓:我们看了蚕虫,它像毛毛虫一样的,蚕虫躲在了叶子里面,它会吃树叶。
嘉怡:蚕宝宝是长得长长的,我看到她的眼睛是黑色的,外面是白色的,蚕虫宝宝在吃树叶? ”
梓晨:我看到的蚕虫是白色的,它的眼睛是黑色和白色的,它还吃了树叶,树叶上有好多小洞是蚕虫吃的。
蚕宝宝的到来引发了孩子们的热烈讨论。
教师思考:
初次与蚕宝宝见面,孩子们对蚕宝宝的身体结构特别感兴趣,并且通过近距离了解观察蚕宝宝,让孩子对蚕宝宝有初步的认知。
三、绘本故事分享
《蚕虫的一生》
![](https://epss-volc.jianpian.info/biz/9874fa62e7384b66b8f6c66e66158ff9.png)
那关于“蚕宝宝”孩子们到底知道些什么?还想知道些什么呢?基于孩子的好奇需求和孩子的一些已有经验,于是我们分享了绘本故事,孩子们带着问题,了解蚕的生长小知识。
泽泽:“它变成一个东西飞走了。”
玥玥:“它变成了一只有翅膀的虫子。”
嘉怡说:“它变成了一只漂亮的天使,它长着翅膀。”
沁茹:“它变成了天使。”
梓晨:“我发现了它变成了一只蝴蝶。”
锦辰:“它没有变成蝴蝶,他的头是白色的,身体也是白色的。”
原来,蚕宝宝是软软的,蚕的身体结构由好多部分组成,分别是:头部、胸部、腹部、气孔、胸足、尾脚以及尾足。蚕宝宝喜欢吃桑叶,不喜欢水。
四、我们要怎样照顾蚕虫宝宝?
2024年4月10日
![](https://epss-volc.jianpian.info/biz/9874fa62e7384b66b8f6c66e66158ff9.png)
为了让蚕虫宝宝快快长大,变成一只漂亮的小蚕蛾,我们该如何照顾它们?
欣苒说:“我们要给蚕虫宝宝喂桑叶。”
泽泽:“蚕虫宝宝吃饱了,才会长大。”
锦辰:蚕虫宝柏吃了东西就会拉粑粑。
媛媛:它每天都会拉粑粑,我们要清理它的家,清理它的粑粑。还要清理干了的叶子,蚕宝宝不喜欢吃不新鲜的叶子。
玥玥:桑叶就是在桑树林,那里好多,每天去摘。
梓晨:蚕虫宝宝喜欢吃新鲜的桑叶,我们要每天去摘桑叶。
沁茹:我们要照顾蚕虫宝宝,要给它吃树叶,长大了蚕虫宝宝要喝水,不能用手摸
慢慢地我们都在学着照顾它们。每天我们都要及时清理粪便,保证它能在干净卫生的地方成长,每天我们都要换桑叶,希望它能吃的饱饱的,蚕宝宝也一直不断的长大。
教师思考:
通过观察和采摘,孩子们对桑叶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知道桑叶是蚕宝宝的主要食物,它的形状像爱心。通过亲身体验照顾蚕宝宝,可以看出幼儿对蚕的认识在不断地探索和发现中提升,孩子们在照顾中萌发了强烈的爱与责任感,也提高了对大自然和生命的关怀,他们在发现、观察、质疑、探索等一系列过程中获得了宝贵的经验 。
五、蚕虫宝宝变长了
2024年4月15日
![](https://epss-volc.jianpian.info/biz/9874fa62e7384b66b8f6c66e66158ff9.png)
孩子们精心饲养蚕宝宝,轮流给蚕宝宝清理便便,蚕宝宝一天天在长大,变得又软又白又胖。
孩子们的发现:
天心:“我今天起床之后观察了蚕虫宝宝,蚕虫宝宝从小小的样子变成长长的样子。”
玥玥:“蚕虫宝宝变大了,有好长了,它的嘴巴在吃树叶,会拉出黑色小小的臭臭。”
娜娜:“蚕虫宝宝长大了,变好长了,蚕虫宝宝最喜欢吃树叶了,它吃了很多的树叶,长很大了。”
梓晨:蚕虫宝宝变大了,有好长了,它的嘴巴在吃树叶,会拉出黑色小小的臭臭。
嘉怡:蚕宝宝要吃树叶,蚕宝宝长大了,变长了一点点,因为吃了好多树叶才会长大。
蚕宝宝蜕皮一次就长大一龄,一生中大概要经过4-5次蜕皮。从蚁蚕到第一次蜕皮为第一龄;眠起后进入第二龄;再次蜕皮后进入第三龄;第三次蜕皮后进入第四龄,第四次蜕皮又称大眠。大眠后就进入第五龄。五龄幼虫慢慢结成一个茧。而蚕在茧中进行最后一次脱皮,成为蛹。
六、蚕虫宝宝死掉了
2024年4月16日
![](https://epss-volc.jianpian.info/biz/9874fa62e7384b66b8f6c66e66158ff9.png)
孩子们每天来幼儿园第一件事情便是看看我们的蚕宝宝。可是这天早上,细心的孩子们发现有些蚕宝宝变了颜色而且一动也不动了。蚕宝宝怎么了呢?
孩子们听闻这个消息都拥上去观察,于是孩子们对蚕宝宝死亡的原因展开了讨论,进行推论探究。
木木:““有可能是我们喂蚕宝宝时捏的太用力了,要轻一点,上次我就看见有小朋友很用力的拿。”
昕晨:“我发现有一只蚕虫宝宝死了,是不是吃了不干净的树叶,它变成了黑色,但是还有白色的蚕虫宝宝。”
媛媛:“我今天看了蚕虫宝宝,它死了变成了黑色,是不是被人弄死了,蚕虫宝宝吃了好多树叶,就会长好大。”
嘉怡:“蚕虫宝宝好可怜, 它死了变成了黑色,我们要照顾好它。”
俊凯:“我起床之后喝完水观察了,发现有一只蚕虫宝宝死了。死了的蚕虫宝宝变成了黑色,没有生命,肯定是其他小朋友把蚕虫宝宝抓死了。”
梓晨:我发现蚕虫宝宝死了,被人弄坏了,蚕虫宝宝变黑了,但是还有好多白色的。
沁茹:我今天看了蚕虫宝宝,有一只蚕虫宝宝被人弄死了,就变成了黑色,还有蚕虫宝宝掉了皮,蚕虫宝宝吃了好多树叶,吃了好多树叶就会长好大。
这一次的“意外”令孩子们始料未及,面对“朝夕相处”的蚕宝宝突然死亡,孩子们非常难过。针对孩子提出的原因,我们又调整了照顾蚕宝宝的方法。用科学、正确的方法继续照顾蚕宝宝,蚕宝宝们长得越来越可爱。
教师思考:
活动中,幼儿大胆的猜测“蚕的死因 ”幼儿积极主动表达自己的猜想,不断发散思维,在探索蚕的过程中深入思考、深度学习。我惊叹小朋友们的细致入微、推理能力和分析能力,探寻蚕宝宝的死亡过程。小朋友们总结经验,每天更加细心地照顾蚕宝宝。孩子们在养蚕的实践中,也感受到了照顾蚕宝宝的不易,懂得生命的脆弱。看着小生命的诞生、成长和死亡,孩子们更加理解生命的意义。
七、蚕虫宝宝蜕皮了
2024年4月19日
![](https://epss-volc.jianpian.info/biz/9874fa62e7384b66b8f6c66e66158ff9.png)
接下来的一周里,总能看到孩子们拿着放大镜观察蚕宝宝,就像一个个小小的科学家在探索着生命里的奥秘。一天,我们在照顾蚕宝宝的时候,发现了里面有一个薄薄的,像大米粒一样的东西,小朋友们都有了疑问这是什么?
![](https://epss-volc.jianpian.info/biz/9874fa62e7384b66b8f6c66e66158ff9.png)
关于发现蚕虫蜕皮的讨论:
俊凯:“今天我发现教室里面的蚕虫宝宝蜕皮了,是因为有人动了它,就会蜕皮,蚕虫宝宝越来越大,也会蜕皮,蚕虫宝宝长大必须蜕皮。”
媛媛:“蚕虫宝宝蜕皮了,蚕虫宝宝要换新的皮,要换一个黄金的皮,因为长大了,所以蚕虫宝宝要蜕皮,过一下就会长出新的皮来。”
梓晨:我看到小蚕虫蜕皮了,蜕皮的时候蚕虫不动了,蚕虫宝宝会长出新的皮,因为长大了。
承承:我发现蚕虫宝宝蜕皮了,我看到蚕虫宝宝从头蜕皮到尾巴这里,长大的蚕虫宝宝就会蜕皮。
教师思考:
可以看出幼儿对蚕的认识在不断地探索和发现中提升,让幼儿更积极主动的投入其中。在后续的活动中,幼儿对蚕的情感也越来越深厚,在照顾中萌发了强烈的爱与责任感,也提高了对大自然和生命的关怀,他们在发现、观察、质疑、探索等一系列过程中获得了宝贵的经验 。
八、蚕虫结茧了
2024年4月25日
![](https://epss-volc.jianpian.info/biz/9874fa62e7384b66b8f6c66e66158ff9.png)
蚕宝宝经过宝贝们半个多月的用心养护,迎来了新的阶段。
俊凯:我观察的蚕虫已经长好大了,还有一点胖,我发现蚕虫的脚有不同颜色,有黄色,还有白色的脚。我还发现有一只蚕虫宝宝建了一个房子,是白色的房子。蚕虫会自己吐丝把自己包起来,还会把自己的脚变成其他颜色。
嘉怡:现在的蚕虫宝宝是大大的,还有小小的,我发现有一只蚕虫的脚是黄色,还有的蚕虫是白色的。
梓晨:我们今天给蚕虫摘了好多叶子,我发现蚕虫的脚有不同的颜色,有黄色和白色。
关于发现蚕虫结茧的讨论:
嘉怡:“蚕虫宝宝吐丝了,它的丝是白色的,他用丝给自己弄了一个房子,他就住在房子里。”
子君:“蚕虫宝宝的丝是从它的嘴巴里吐出来,丝是一圈一圈的绕在一起,变成一个圆圆的东西,好像一个蛋。”
睿谦:“蚕虫在它的房子里吐丝,它吐了好多,就把丝围成一个圆圈,它把自己藏在里面。”
科普小知识
我们一起了解到,蚕吐丝是一种自我排毒的方式,吐丝结茧也是为了躲避天敌,进化为蚕蛾。蚕吐出来的,并不是丝线,而是丝液。丝液从蚕体内出来后,与空气接触才变成丝的。
![](https://epss-volc.jianpian.info/biz/4f75aebb6e6344d2a77761982c1b0205.png)
![](https://epss-volc.jianpian.info/biz/d7a394cc30bb4f7f8504c1e04f261e2e.png)
过了两天,孩子们发现盒子里又有了五个蚕茧,孩子们说这么多蚕虫,小小的盒子不能建这么多小房子,该怎么办呢?
这时曾俊凯提出,我们可以给蚕虫分家,让他们把房子造到别的地方。这样也不会挤了。于是孩子们一致决定给蚕宝宝——“分家”
梓晨:“蚕宝宝很脆弱,我们要轻轻的哦!”
木木:“这个新的家真不错,好啦!蚕虫宝宝搬家成功了!”
课程来源于生活。本次养蚕活动是一个爱的过程,不仅是爱蚕宝宝,更是一种爱生命,爱自然的探究与体验。在养蚕的日子里,孩子们细心照顾着班里的每一只蚕宝宝,有些意外、有些惊喜,慢慢感受到生命的存在,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不仅仅感知了蚕宝宝的生长过程,还感受到生命的奇妙,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们的爱心和责任心,孩子们对生活中事物的观察还未结束,期待他们能收获更多的经验与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