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缘起
面食是小朋友们在一日生活中比较常见的食物,每一次吃面条、面包、包子时,小朋友们都能吃得津津有味。在一次午餐时间,班里的部分小朋友们发现分餐处摆放了香喷喷的炸酱面,谢依琳说到“哇!今天吃面条,我最爱吃面条了!”引来了许多小朋友也一起观看,刘语熙说:“我也爱吃面条!”小朋友们纷纷讨论了起来。李书跃:“面条是用什么做的?”李坤林:“我看到我奶奶做面条,面条是用面粉做的。”程安歆:“对,面粉加水就可以做了。”
遇见面粉
王皓源:“面粉摸起来软软的。”
李书跃:“它是绵绵的。”
毛嘉桦:“它是松散的。”
雷伊一:“面粉摸起来干干的。”
寻面之旅
走进超市,找一找我们身边的面粉。
陶行知先生指出:到处是生活,即到处是教育,整个的社会是生活的场所,亦即教育之场所。孩子们走进了超市,在寻找面粉的同时,既开拓了幼儿的视野,又增强幼儿的社会实践能力,还丰富了幼儿的生活经验。
面粉初体验
认识面粉之后,我们开始挑战揉面团啦!
孩子们兴奋地围坐在桌子旁,迫不及待地开始了他们的和面之旅。刚开始,有的小朋友一下子加了很多水,结果面团变得稀稀拉拉,还粘在手上;有的小朋友则过于谨慎,只加了一点点水,没有形成面团。
通过第一次探索后讨论,大家总结经验,找到和面团成功的解决方法:太黏了,要加面粉,太干了,要加水。
有了失败的经验后,孩子们知道了面粉变成面团的方法。和面这一劳动,在过程当中幼儿需要的手、脑、眼共同合作,探究面粉的吸水性,并从劳动的激发他们的探索的兴趣。
面粉变形记
面团放久后变硬了,那有什么方法可以让面团放久点不会变硬呢?带着这样的问题,我们接着探索下去吧。
原来加入酵母后,面团会膨胀变大,保持柔软。
一起来比一比不加酵母和加入酵母的面团有什么不一样。
摸一摸,加入酵母发酵的面团软软的。没有加酵母的面团比较硬。
闻一闻,加入酵母后发酵的面团有一股酸酸的味道,里面还有许多孔。没有加酵母的面团有一股面味,里面是实心的。
幼儿园里吃过哪些发酵的面食?
“馒头。”
“包子。”
“花卷。”
“馅饼。”
我们自己来制作一次花样馒头吧!
“做馒头有点像平时我们做面塑手工。”
“面黏手,可以加一点干面粉。”
不同造型的花样馒头
美味的花样馒头终于出锅啦!
品尝一下自己的劳动成果,吃起来软软的,有一股香香的味道。
李小晗:“那一团没有加酵母的面团蒸出来是透明的,硬硬的。”
馒头中含有淀粉,遇到碘伏会变蓝。
面粉还能做哪些美食呢,大家继续在家中探索。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中科学领域指出:“在探究中认识周围事物和现象。”通过《面的发酵》这个活动,孩子们了解“发酵现象”是我们身边的一种常见的科学现象,它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数不清的美食,让我们感受到舌尖上的美妙。孩子们了解了酵母的特性和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认识发酵的条件和过程。随后,幼儿现场观察、比较发酵的面团和没有发酵的面团的不同特点,并在教师的支持和指导下用发酵的面团自己动手制作馒头、品尝馒头,体验了发酵这一科学现象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乐趣。
制作面食活动中,幼儿与家长共同参与家庭劳动,通过多种感官了解面粉的多种变化,感受到生活中神奇的科学现象无处不在。在过程中幼儿学会坚持,体验到劳动的不易,更加珍惜劳动成果。
面粉的前世
“面粉是怎么来的?”
“面粉是小麦做的。”
“面粉是把小麦打碎了。”
通过阅读绘本《小麦,你从哪里来》、《小麦的神奇之旅》,了解到小麦的生长周期和面粉的生产过程。
为了进一步了解面粉的生产和农耕文化,我们充分挖掘本土资源,走进阳泉市圪台村劳动教育实践基地,体验不一样的乡村文化。
参观农耕文化体验馆
展馆讲解员围绕农具初识、农技学习,让孩子们了解自然、体验乐趣,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孩子们认识了各式各样古老的农耕农具:犁、耙、盖、耧、石磨、古碾子等。通过观看视频学习了播种到收割的农耕过程。
在这一件件古老的农具展示中,孩子们体会到了我们先辈千百年来的文明与智慧。在活动拥抱自然,感恩自然,珍惜劳动成果,体验收获喜悦。
在这里,孩子们亲自体验用石磨把小麦变成面粉的神奇过程。
重重的石碾需要团队合作
研学活动结束后,孩子们用画笔记录此次美好的旅程。
爱惜粮食在行动
“小麦变成我们吃的面粉需要做哪些事情?”
“需要先选种子,土地松土,然后种在土里。”
“要给它浇水施肥,帮它锄草,不能让草吸收它的养分。”
“麦子长好以后要收割,脱出一粒一粒的小麦来,最后磨成粉。”
光盘行动从我做起
在了解了面粉的生产过程后,小朋友们知道了粮食得之不易,进餐的时候都能认真的把饭吃完,还能互相监督,实行 “光盘”行动。
小麦种植记
为了更深刻认识小麦,孩子们继续进行种植小麦的活动,实际观察小麦的生长过程。孩子们在托盘中加水,将小麦草种子撒进盘中,浸泡8小时,隔天取出均匀地铺在网格盘上,或者埋在土里,小麦就种好啦!
愿每一粒播种的希望,都不会被辜负。
反思感悟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支持幼儿在接触自然、生活事物和现象中积累有益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在此次《一“面”之缘》劳动教育主题活动中,孩子对感兴趣的面粉能够持续观察,同时对观察到的面粉能提出自己的疑问和猜想,运用观察、感知、探索、实验、记录等方式获得直接经验。通过咨询身边的人、查阅资料、调查等学习方式,满足自己的求知欲。我们见证了孩子切实可见的成长,走进了不熟悉的面粉,了解它的特征,知道小麦变面粉的过程以及面粉和我们生活的联系。
劳动教育作为品德教育的途径之一,教师根据幼儿兴趣挖掘以面粉为主题的劳动教育主题活动,幼儿在制作美食和种植活动等劳动实践中亲身体验,积累直接经验,进而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劳动过程中幼儿在自然而然的师幼互动、同伴互动、亲子互动中得到正面的反馈,并由此树立积极的劳动观念,形成良好的劳动态度,获得美好的感受。
在开展的过程中,教师作为孩子获得新经验的支持者,通过追问让幼儿层层深入去探索和了解面粉之旅,同时也作为孩子获取新兴趣的合作者和引导者,建立面粉与生活的联系,满足他们的兴趣需要,充分尊重孩子学习与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此次为期一个月的《一“面”之缘》劳动主题活动快要告一段落。但小麦的秘密还有很多,孩子们悉心照顾的麦苗在生根发芽,所以我们的探索还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