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学科融合教学
聚焦学生核心素养
——杏花岭区解放路小学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教研活动

阅读 527

跨学科主题学习被称为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三个主要特征之一,它是因何提出的、对实际的教学又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明确指出:各门课程用不少于10%的课时设计跨学科主题学习。

     为稳步推进杏花岭区首批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各项重点工作。杏花岭区解放路小学校积极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教研活动。

     教研室平静主任首先就《杏花岭区推进首批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实施方案》进行了解读,引领全体教师领会文件精神,意在后续的工作中能有效促进学校各学科、各学段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共享教育资源,分享教育经验。

     接下来针对跨学科主题学习与老师们进行了深度学习。

     从跨学科课程的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灵活性四个特征入手,深度领会到学生面临的问题本就是综合化的,不能用单一学科去解决。突出学科思想和探究方式的学习,加强知行合一、学思结合,倡导“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学科视域要开放、真实情景要开放、学习过程要开放、学习结果要开放。跨学科主题学习是学校具体规划、教师具体实施、学生具体完成的学校自主活动体系。

     2022年新修订的课程标准指出:“积极开展大单元教学、跨学科主题学习、研究性学习和深度学习”。教与学方式变革,课堂教学重点难点的研究和实践,积极探索大单元、大主题、大任务、真问题、真情境的教学设计,将是老师们需要重点关注、研究的问题和课题。

   

   “真问题、真情境”、“做中学”、将“解题”转变为“解决实际问题”等,将会成为基础教育持续性的课改主旋律、主基调、主思路、主措施。强调学科实践,注重“做中学”,加强知识学习与学生经验、现实生活、社会实践之间的联系,增强学生认识真实世界,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将会成为中小学基础教育教学的新的任务,需要老师们去研究和探索,并付出具体的实施,尝试“跨学科融合”课程的教学活动。

教师展风采  课堂来展示

刚结束的教学研讨活动中,青年教师巧妙地设计了一系列富有创意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新知识。几位教师不谋而合的教学设计本就是跨学科融合教学的大胆尝试。

一个个语文实践任务的实施,层层递进,攻破重点和难点,让学生听、说、读、写、思全方位得到落实,提高了学生的核心素养。

数学、科任老师的一次次活动中,精心创设学习情境,设计自主探究活动,引导孩子们抓住重点,提炼信息,动手操作,引导学生们通过思考、讨论,在参与互动中完成各个环节,实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角色转变。

   “跨学科融合”将会成为2024年课改的关键词。

     尤其是实践类活动跨学科融合会相对偏多,比如小学科学(初中物理、化学、生物),将融合语文、数学、英语、美术、音乐、体育、信息技术、思政等众多学科。


教研明方向  潜心再出发

     李丽萍副校长针对本次教研活动中的互动和呈现进行了精彩点评,让所有教师受益匪浅。

    李校长提到,跨学科主题学习,是基于学科主动跨界。跨学科最终还是要回到学科本身的,要加深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理解,才有能力进行更高水平的跨学科的学习。因此,学科教师应该成为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发起者、引导者和辅助者。

“教”以潜心,“研”以致远,在新课程理念、新课标要求的背景下,我们会在教研之路上砥砺前行、大胆创新,深化课程主题意义、落实学科核心素养,为教育赋能。教无涯,研无尽,研前有准备,研中有碰撞,研后有思考,教育之花会愈发灿烂!

图片:宋文杰   于  浩   史  可

供稿:平  静

审核:李丽萍

终审:武卫军

阅读 527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