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是弥足珍贵的美味😋,
外表看上去,往往越是平常无奇🧐,
勤劳智慧💪的中国人善于因地制宜,
将大自然🌱馈赠的一草一木发挥到极致👐,
而更多关于食物🍲的传承,恰恰是在最平凡的生活里。
关于生姜🫚的故事正在发生……👇
课程缘起
一天中午,孩子们正在安静用餐,突然......
那生姜到底能不能吃呢?
一番激烈地讨论吸引了更多的目光,于是,我们决定投票得结果。
最终,15位孩子认为生姜是可以吃的,10位孩子认为生姜是不可以吃的。
结果出来后,孩子们对于生姜的话题还是停不下来...
老师👩🏫小结:生姜🫚在我们的生活中是一种常见的食材,孩子们在午餐环节中常常会因为大块或小块的生姜进行议论。📖《纲要》中强调:幼儿园教育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幼儿的生活🙂↔️。所以老师及时捕捉到幼儿的疑问❓和兴趣点,从孩子们感兴趣的话题出发,我们的生姜探索之旅开始了。✈️
与姜相遇
我们遇到的问题🙋♀️:
菜里面的生姜都是一片一片的,那生姜🫚原来是什么样子呢?
🤔生姜生长在哪里?生姜可以做成什么美食呢?它有什么作用呢?孩子们带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拿着调查表📃回家跟爸爸妈妈一起讨论,到了幼儿园,又争先恐后的想要和大家一起分享,那我们就来看看孩子们调查出来的结果吧。
基于孩子们的兴趣和疑问🤔,他们带着问题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查找资料,了解了生姜相关的知识,一起完成了调查表📃。调查表的使用使我们能了解孩子们的已有经验和生发的新经验,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求知欲,不仅增添了浓浓的亲子感情,当小朋友跟大家分享的时候,孩子们更加自信😎的表达了收集的信息和想法。
初辨生姜
辨一辨
“看,这是我带来的生姜,有点戳手。”
“你看看我的,和你的颜色有点不一样啊。”
“我带来的和你差不多,颜色黄黄的。”
孩子们将自己带来的生姜做了对比,并知道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有两种:老姜和嫩姜;这两种生姜看起来不太一样,所以,孩子们又对老姜和嫩姜进行了仔细的观察,接下来我们来探索一下姜的奥秘吧。👇
看一看
颜色:老姜色深,嫩姜色浅;🫚
比较表皮纤维:老姜表面有丝丝纤维,嫩姜表面光滑;
闻一闻
气味:老姜气味冲,味道有些刺鼻;
尝一尝
味道:老姜浓辣,嫩姜味淡。
孩子通过看一看🧐、闻一闻🤓、摸一摸😌、尝一尝了解了生姜的颜色,形状、气味、切开之后的内部特征,通过亲手操作获得了关于生姜的直接经验。《指南》社会领域目标指出:3—4岁幼儿对群体活动有兴趣并能对感兴趣的事物能仔细观察,发现其明显特征、能用多种感官或动作去探索物体,关注动作所产生的结果。孩子们在对生姜有一定兴趣及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同伴讨论,从触觉、视觉、嗅觉等多种感官从各方面感知与同伴共同讨论出生姜的特点。
品老姜
“做菜为什么要放生姜呢?”🤔
“因为菜没有味道,放了生姜就有味道了。”😋
“因为生姜可以消灭肚子里病毒。”🦠
“生姜吃了可以让皮肤变白。”😊
“感冒的时候煮生姜水,感冒会好。”🥳
“那我们一起去问一下食堂阿姨吧。”
孩子们请教了食堂阿姨,知道了原来做菜时放入姜片是为了去腥味,这样我们的菜会更美味。
孩子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孩子们带着问题去亲身寻找答案。在交流的过程中,孩子们对生姜做的美食特别感兴趣,尤其是生姜红糖茶,所以我们决定追随孩子们的兴趣,一起动手制作起来。
红糖姜茶水
洗生姜:搓一搓,冲一冲。
切生姜:切成片
水煮开了,孩子们一起制作生姜红糖水:加姜块儿和红糖。煮开后,炖一会儿生姜块儿在锅里跳舞呢,加入红糖之后,整个教室里面都充满了香香的味道,孩子们端着自己动手制作的红糖姜茶,激动不已,忍不住尝一口。
在生活中,小朋友吃的食物都是家人现成准备好的,他们对食物的材料和制作的过程是不了解的。通过制作品尝红糖姜茶这一系列实践活动,我们可以看到孩子们开心快乐的笑脸😄,在活动中孩子们很有成就感。孩子们参与到每个过程中,既丰富了他们的生活常识,也提高了生活经验,又发展了他们的动手能力,体验到自己成功制作美食的喜悦之情。
种植生姜
我们遇到的问题🙋:
“我们以后还可以用生姜再做更多好吃的东西。”🤓
“不行,这次已经快用完了。”😩
“那我让我爸爸妈妈买。”🤔
“我们上次种的土豆放在土里长出了很多小土豆,那我们也试试看生姜呢。”😜
“生姜也可以吗?能长出小生姜吗?哈哈哈。”🤩
“试试看吧。”😛
春天是播种希望的季节🌱,跟随孩子们的兴趣,他们分工合作,开始了生姜🫚的种植之旅...根据孩子们已有的调查经验讨论:
“土是最适合种生姜的。”
“我上次看到我家里的生姜放在厨房,什么都没有,但也长出了小芽。”
于是,说干就干,种植地里,孩子们拿起小铲子,除除草、松松土...种下了生姜。
以后来园的每一天都要去看看生姜宝宝并给它们浇水、除草,希望它们都能快快长大!
经过一段时间的细心呵护,孩子们对生姜的热情越发的高涨,即便是雨天,也阻挡不住孩子们呵护生姜的脚步。可是,旁边后栽的菜苗早已长出了长长的藤,孩子们种的生姜始终不见小芽芽。
好奇使然,她们悄悄地用手抠了抠泥土,想一探究竟,随即小朋友找来了小铲子,在小铲子的帮助下,她们很快看到了生姜的真面目。原来呀,生姜全都烂在了泥土里。
我们一起查阅资料发现,种生姜时,一般是保持温度在22–25℃,要进行保暖处理,这样就不会造成姜种的受凉,使姜种的发根受阻,同时,不能天天浇水,这样会导致生姜烂根。于是我们约定了等气温升高以后我们再进行种植。
终于盼来了温暖天气,我们找来了发了芽的生姜,这一次,孩子们决定将生姜种植在幼儿园的菜园儿里。
挖泥松土:用铲子挖一挖,嘿哟嘿哟......
土培:把姜放进土里,把泥土盖盖紧,浇浇水,土培的生姜种好咯!
在上一次种植失败的经验基础上,孩子们这次更加小心翼翼地呵护着生姜,没几天,生姜就从泥土里探出了精灵般的脑袋,这一次,孩子们成功了。
生姜的成长就像我们的一日生活一样,或许会遇到很多的阻碍和困难😩,但是我们不要害怕✊;我们应该像生姜一样,勇敢地冲破阻碍,这样才能克服困难🤛,获得成功。小小的一次种植活动,它为孩子提供了天天接触、长期观察、亲自管理、动手操作的机会,为了更好地发挥种植在日常生活中的教育功能,拓宽孩子视野,让孩子进一步亲近大自然,养成爱生活、爱劳动、爱观察的良好习惯。种植区就像是一本孩子亲近自然、融入自然的“活教材”,给孩子的成长提供了最佳的探索场地与机会,结合生命教育理念不断深入研究、挖掘,追寻“真实有趣”的种植内容。幼儿亲历种植活动,能让他们了解生姜的生长过程,懂得成长的不易,体验劳动的艰辛及收获的快乐。
🫚本次活动从生姜出发,结合劳动教育,幼儿一直在思考,让我们感受到了幼儿强烈的兴趣和好奇心。幼儿在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的过程中,不仅获得了关于姜的知识经验,同时还体验了劳动的快乐,学会了积极思考、主动解决问题,发展了初步的探究能力。教科院巴蜀幼儿园的劳动教育活动还在继续,一日生活皆教育,一日活动皆课程,我们会继续重视幼儿生活环节,鼓励幼儿做班级的小主人,做幼儿园的小主人,甚至做家庭和社会的小主人,共同体验劳动田园之美,培养幼儿的学习意识,为幼儿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素质基础。🪴
尚自然之师 向未来生长
图片:柠檬小一班
编辑:叶伟怡
审核:谢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