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幼儿健康,从预防接种开始——成华区双林幼儿园

漫天星星的注视
创建于2024-04-25
阅读 866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2024年4月25日是第38个

“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

今年的宣传主题是

共同行动·接种疫苗·为全生命周期护航旨让公众更好地理解接种疫苗的重要性了解疫苗接种在控制传染病

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中的重要作用

让我们一起来了解预防接种吧!

什么是预防接种?

儿童为什么要接种疫苗?

预防接种的重要性

不同年龄需要接种哪些疫苗?

接种疫苗有哪些注意事项?

什么是预防接种

    预防接种就是人为地将经减毒或是灭活等工艺处理的少量细菌或病毒及其代谢产物接种给人,使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或是细胞免疫反应,从而产生针对该种病原体的抵抗能力。

为什么要接种疫苗

疫苗,被公认为是预防传染性疾病的极其重要、有效的工具。       

    婴儿出生后,虽可以从母亲体内获得一定的抵抗传染病的抗体。但随着孩子月龄增长,其体内的母体抗体效力会逐渐减弱、消失,绝大多数儿童按免疫程序接种疫苗后,儿童群体可形成牢固的免疫屏障。预防接种是最有效、最经济、最便捷的保护儿童健康的手段。

接种疫苗的重要性

    1.为孩子建立保护屏障:疫苗接种可有效预防各种疾病,是降低孩子患病风险最有效的方式之一。      

     2.接种情况记录在案:预防接种证是儿童接种的凭证,如因故、外出、寄居外地,可凭接种证在居住地门诊继续接种。       

    3.入学查验:按照国家的要求,儿童进入幼儿园、中小学校都需查验接种证。      

     4.出入境、外国留学:很多国家对外国留学生有疫苗接种要求,家长应保管好接种证,以备孩子入学,出入境等查验。

疫苗的分类

我国疫苗分免费和自费两种:

 计划内疫苗(第一类疫苗):目前第一类疫苗以儿童常规免疫疫苗为主,包括乙肝疫苗、卡介苗、脊灰减毒活疫苗、百白破疫苗、白破疫苗、麻疹疫苗、麻腮风疫苗、甲肝疫苗、A群流脑疫苗、A+C群流脑疫苗和乙脑疫苗等,此外还包括对重点人群接种的出血热疫苗和应急接种的炭疽疫苗、钩体疫苗。

计划外疫苗(第二类疫苗):公民自费且自愿接种的其他疫苗。

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儿童免疫程序表

接种疫苗的注意事项

接种疫苗前       

    ①带好接种本:带上孩子的接种证,以便医生登记接种信息。      

     ②注意清洁:打疫苗前给宝宝洗澡,换上干净的衣服,尽量穿有袖子的衣服,防止接种部位细菌感染,尤其是夏天。       

    ③主动告知孩子的病史及健康状况:注意孩子近几天有无发热、腹泻、咳嗽、惊厥等症状;主动告知医生宝宝有没有禁忌症和过敏史;告诉医生宝宝上次打预防针出现了哪些反应,如发烧、打针部位有肿块、起皮疹等。

接种疫苗后       

    ①接种后在接种点观察30分钟,无异常反应再离开。       

    ②口服类疫苗服药前、后半小时内不要进食任何温、热食物或饮品。     

    ③接种后多注意喝水,不要剧烈运动。       

    ④接种部位24小时保持干燥和清洁

什么情况下儿童不宜接种疫苗

    儿童具有以下情况之一均不宜接种或暂时不能进行接种:

    1.接种部位有严重皮炎、牛皮癣、湿疹以及化脓性皮肤病的儿童,应在治愈后在再接种。

    2.体温超过37.5℃的发热儿童。因为发热可能是流感、麻疹、脑炎、肝炎等急性传染病的早期症状,此时接种会加重病情。所以,应病愈后再接种。

    3.有严重心脏病、肝脏病、肾脏病、结核病的儿童,不宜接种。

    4.神经系统疾病,如癫痫、大脑发育不全等,也不宜接种。

    5.重度营养不良、严重佝偻病、先天性免疫缺陷的儿童,不宜接种。

6.过敏体质及患哮喘、荨麻疹的儿童不宜接种。

接种疫苗后一定不会得病吗?

    预防接种的原理是将已死亡或衰弱的特定病毒或细菌注射入体内,使身体认得他们并激活防卫系统,从而产生出专门的抗体和免疫细胞,来对抗未来这些病毒或细菌可能引起的疾病。总体来说,通过接种疫苗可以使绝大多数受种者不患接种疫苗所针对的疾病。大多数疫苗的保护率在85%-95%,由于个体差异,也有可能免疫不成功

预防病毒感染,由我做起

让我们坚守每一道防线

让病毒无从入侵

阅读 866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