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日报社小记者发展中心承办·新星小学·研学旅行】四年级4班·感受科技魅力·探访省博文化

聊报小记者富庆老师T
创建于2024-04-25
阅读 1472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有人说,博物馆的时间是切片,也是引线。是静止的湖,也是惊涛的海。

那么,科技馆,就是让过去照向未来。

这是一场鉴往知来,向史而新的旅程。

4月25日,东昌府区新星小学四年级学生经学校组织、由聊城日报社小记者发展中心承办,在山东省科技馆、山东博物馆开展了一次生动的科技教育、历史教育研学旅行。 

此次研学旅行由东昌府区新星小学领导带队、各班班主任陪同,并由聊城日报社小记者发展中心为各班配备了专业研学老师、教官,还有来自聊城市传染病医院儿科医生全程随队。

启动仪式

新星小学副校长高志海为此次研学活动致辞。

授旗仪式上,新星小学杨云霞主任接过并挥舞研学旗帜。

研学导师团队,是孩子们学习道路上的灯塔,或引领前行、或答疑解惑;来自聊城市传染病医院的医生,守护孩子们的健康;研学教官团队保障研学中每个孩子的安全。

同学们喊出铮铮誓言:优秀少年、勇往直前!

山东省科技馆

山东省科技馆展览教育区总面积4万余平方米,主要包括常设展厅、儿童展厅、山东科技发展成就展厅、室内外公共空间、智慧科技馆、科普影视区、专题展厅等区域,共布设800余件展品。

达尔文进化论的核心内容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山东博物馆

常设展览

按图索骥,寻找十大镇馆之宝。

从一个文物,追溯到那段历史。研学导师的每一句讲述,都带有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带领学生触摸历史的脉搏,聆听文物背后的故事。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信、文化自信。

郑燮双松图轴(清)

红陶兽形壶(大汶口文化)

蛋壳黑陶杯(龙山文化)

亚醜钺(商)

颂簋(周)

鲁国大玉璧(战国)

甲骨文

汉墓壁画

山东龙——穿越白垩纪

在“山东龙:穿越白垩纪”展厅,共展出标本模型约157件,全面展出了山东从最早到最新发现的13种恐龙种类。

如在山东莱阳发现的中国最早命名的鸭嘴龙类谭氏龙,山东蒙阴(现新泰)发现的中国最早命名的第一类蜥脚类恐龙师氏盘阴龙等。最受大家关注的巨型山东龙标本,体长14米,高8米,其中60%以上是由真正的化石组成的。

山东白垩纪地层中保存的恐龙骨骼、恐龙蛋和恐龙足迹化石,数量丰富,属种多样。白垩纪的山东,是恐龙生活的乐园,恐龙家族中各个类群的成员都曾在这里繁衍生活,堪称恐龙帝国中“迷失的白垩纪世界”。其中有中国最早命名的蜥脚类恐龙——师氏盘足龙;早白垩世的标准化石——鹦鹉嘴龙;体型最大的鸭嘴龙类——巨型山东龙和有着“新中国第一龙”美誉的棘鼻青岛龙等。

非洲动物大迁徙

非洲野生动物大迁徙以大型实景的方式生动再现了非洲野生动物大迁徙这一生物界的壮丽史诗,让观众感受到非洲大陆的狂野之美,聆听自然谱写的生命赞歌。

美好的研学旅程结束了。本次研学活动由聊城日报社小记者发展中心承办,各项预案准备充分,研学课程安排科学得当,班主任、带队老师、安全员、司机师傅不辞辛苦,始终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为每位同学安全文明研学“保驾护航”,确保了整个行程的安全有序。

研学过程中,同学们玩学结合,积极参与,认真记录,文明礼貌,纪律严明,表现出东昌府区新星小学学子良好的精神风貌,受到一致好评。通过这次研学旅行,进一步拓宽了学生视野,促进了书本知识和生活经验的深度融合,增强了同学们的探究意识、团队意识、合作意识与分享意识,提升了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综合素质。

阅读 1472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