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印象
石 定
罗 马
三千多处古罗马遗址、教堂、广场、雕塑和喷泉,历史的人文沉淀遍布罗马每一个角落,不分季节地向来自世界各地的游人展现其魅力。漫步街头,恍若在古代与现实之间穿越,在露天的艺术殿堂里徜徉。随处可见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塑,千姿百态,栩栩如生。大街上车如流水,两旁的建筑风格凝重,一层多为商店,橱窗宽大明亮,商品琳琅。而与之交错连接的则是铺满鹅卵石的古老街巷,游人络绎不绝。骑着高头大马的英武骑警,一男一女并辔而行,缓缓地,听得见嗒嗒的马蹄声。一个崇拜文化艺术而又能够遥望历史的人,若是在罗马的每一处都驻足流连,不知要多少时日才能看够这座举世无双的绝美之城、永恒之都!
我们应邀而来,接待方只安排大致日程,提供有关资料、车辆驾驶和向导,任由我们选择参观景点。这体现出主人对客人的尊重,也印证了出国前朋友说的意大利人自由散淡,让我们如愿以偿。
城区的卡比托利欧山丘上,是按照米开朗琪罗用透视法设计而建造的市政广场。入口两侧硕大的雕塑,为双子座双神卡斯托和波拉克斯,游人只认是披着披风的武士和扬蹄骏马。广场中心有马可奥勒留皇帝骑马青铜像,是等比例复制品。这位古罗马著名的帝王哲学家,著有斯多葛派巨著《沉思录》。我读过梁实秋先生的译本:"属于身体的一切如溪流,属于灵魂的一切如梦如烟。生命是一个战场,是陌生人临时的寓所,声名之后很快被忘却",真是直击人心。向导说广场两边的博物馆主要展示罗马帝国的历史,藏品极为丰富,因为不在我们选择之列,我们没有进去。
市政广场入口处
看过伊莉莎白.泰勒主演的电影《埃及艳后》的人,会惊叹恺撒和安东尼时期罗马的辉煌,埃及女王访问罗马的入城仪式,其宏大场面令人叹为观止。而现在,在卡比托利欧广场市政厅后面,你可以俯瞰古罗马的遗址,遍是断垣残壁,凯旋门、神殿的廊柱、元老院、王公贵族宅邸的废墟,纵横交错的街道遗迹,以及远处隐约可见的古罗马斗兽场,一片穿越两千多年历史风云的苍茫与寂寥。
古罗马遗址(局部)
罗马市长在他的办公室会见我们。那座建筑外观古朴,里面却如宫殿般瑰丽。楼梯口站着两个戴头盔披铠甲手执长矛的魁梧卫士,用立正姿式把长矛倒向右侧,向我们表示敬礼。楼廊上摆放着鲜花和雕塑。市长在办公室前厅的大门口彬彬有礼地迎候我们。简短的寒暄之后,两个女士端着葡萄酒和点心进来,市长举杯向我们祝酒。我们每人拿半杯酒站着,一边礼节性地交谈一边小口啜饮,吃一点点心,然后握手告辞。
西班牙广场以十五世纪建造的巴洛克风格的137级阶梯而著名。阶梯成弧线形,从下而上以优美的线条连结,两边各有一排花台,盛开的鲜花迷人眼目。这里是电影《罗马假日》的取景地之一,被称为银幕天使的英国影星奥黛丽.赫本扮演的安妮公主曾坐花台上吃冰淇淋,与跟踪而来的穷记者乔在此“巧遇”,使这道阶梯名声大噪,众多游客也因此而来,不少人依样效仿。据说为了保护这段阶梯和环境,现在罗马市政府已明令不准人坐,也不准在那里吃冰淇淋,否则会受到惩罚。
《罗马假日》是美国派拉蒙影业公司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初拍摄的一部爱情喜剧片。美丽活泼的安妮公主深夜偷偷跑出大使馆后,和乔的相遇、相知、相爱及身份悬殊而劳燕分飞的情景,让无数观众感动,至今仍是精典。这部黑白影片主要取景地全在罗马。
出国前我查阅过一些有关意大利历史文化的资料,特意找来《罗马假日》的录相带,看了两遍。我们在罗马参观的景区,大部分是按影片中安妮公主和乔的行迹安排的:共和广场、特莱维喷泉、西班牙广场的阶梯、纳维纳广场、斗兽场、威尼斯广场、市政广场入口处、真理之口、台伯河上的圣天使桥和圣天使城堡、科隆纳广场等。在本篇叙述中,我择其重点,省去了共和广场、斗兽场和真理之口等处。科隆纳宫是罗马最大最华丽的私人宅邸之一,安妮公主回大使馆后在那里会见各国记者,结束后为了与乔作最后的告别,临时决定与前排每个记者握手,在与乔握手时深情相视,然后掉头含泪离去。我们没有时间去参观那座宫殿。
在西班牙广场边的几家书店和报亭,我们看了一些旅游图片和地图,听店主说这里曾是济慈、拜伦和雪莱常来的场所,附近有许多名人遗迹。我们便去相邻的几条街巷寻找歌德、司湯达、巴尔扎克、肖邦、李斯特的旧居。有的只在门口墙上钉着铜牌标记,有的则布置成原貌,看起来都很古老。风笛的乐音响起,流浪艺人在街头翩翩起舞,我们和观众一起为他们鼓掌。
西班牙广场入口处
《罗马假日》剧照
发源于亚平宁山西坡的台伯河,流经罗马市区,被称为罗马的母亲河。河上有两座著名的桥,一座以意大利统一后的第一任国王维托里奥埃马努埃二世命名,是一座三孔石拱平桥,用大理石铺砌,可以通车。我们下车去观赏桥上象征意大利独立统一和自由的四座群雕,每一组都雕艺精湛,动感大气,极富艺术魅力。桥头四座基座上的四个天使青铜像,矗立在风云漫卷的天空下,各展英姿,阅尽人间沧桑。另一座桥叫圣天使桥,是古罗马时期兴建的五孔石拱桥,只能步行,连接圣天使城堡和市中心。桥两旁护栏上有十二尊天使的雕像,每一尊都手执一种耶稣受难的刑具,形态各异,精美绝伦。
维托里奥埃玛努埃
二世桥上的群雕之一
群雕之二
天使青铜像之一
圣天使桥
圣彼得大教堂
罗马有700多座教堂和修道院。国中之国的梵蒂冈,离圣天使桥不远,意为"先知之城",是世界天主教的中心,罗马教皇的教廷。广场两翼以柱廊环绕,形成对称的椭圆形,被称为上帝的钥匙孔。广场上的圣彼得大教堂,不仅是天主教举行最隆重仪式的圣殿,更是瑰丽无双的艺术殿堂,其外部建筑的庄严宏伟,内部结构的高大华丽,以及众多精美的雕塑和绘画,直让人看得天上人间,荡气回肠。大教堂正门右侧,走廊入口处,有米开朗琪罗的成名之作《圣殇》。基督蒙难时已33岁,雕塑上圣母玛利亚却仍是青春妙龄、容貌端庄的少女,右手托着横躺在两膝间的死去的耶稣虚弱而裸露的躯体,左手微微摊开,垂首凝目,满面是无尽的怜爱与悲怆。不合理吗?米开朗琪罗的解释是:"圣母是纯洁和崇高的化身,故青春永驻。"这是大师寄托的深厚的人间情怀。
米开朗基罗雕塑《圣殇》
在比邻的西斯廷礼拜堂,仰望穹顶上的《创世记》和祭台后方的《最后的审判》,米开朗基罗这两幅描述人类命运的壁画巨制,惊世骇俗,不知是生命的礼赞还是凡尘悲歌,令人身心震颤。
《创世纪》局部之创造亚当
《最后的审判》
梵蒂冈广场游人甚众,有很多鸽子,有的飞来飞去,在高高的廊柱上栖息。一个挎着口袋的中年男人,友好地把一把把细碎的玉米递给我们。我们接过来用手摊着,立刻有鸽子飞落掌上和肩上。我给了那人两千里拉(当时的意大利货币),他追着讨要,被翻译拦住了。他笑着向我做了一个飞吻,又忙着去纠缠别的游客。我问翻译,是吉普赛人吗?翻译说不是,吉普赛人住在郊外的营地,活动范围受到限制,不允许随意进城,更不准到梵蒂冈。翻译曾在意大利留学,了解一些情况。
意大利人宠爱鸽子,不让驱赶和随意捕杀。很多建筑物,包括临街的阳台上、公园的树上,都有为鸽子做的窝。鸽子对人简直有恃无恐。我们有一次在自由大道遇上阻车,就是前面车辆因两只鸽子在路上闲逛,司机下车去弯着腰轻轻拍手它们也不理睬,直到警察赶来把它们请走。被阻的车辆排成三条直线,安静地一眼望不到头……据说现在意大利政府已严令禁止游客喂鸽子,梵蒂冈广场也很少见鸽子了。鸽子由专人喂食,而且食物要能避孕,繁殖过多出现很多问题。
罗马没有现代化的高楼大厦,所有的建筑都古朴厚重,很多街巷的墙面装饰已现斑驳。白天的城市显得古老而气势磅礴,夜晚则灯火辉煌,别有一番温馨绚丽的艺术情调,尤其是那些喷泉雕像,被色彩朦胧的灯光映衬得更加生动妩媚,梦幻般的迷人。
到罗马的第二天傍晚,中国住意大利大使吴明廉同志在一家中餐馆宴请我们,陪同的除了文化参赞还有一位姓陈的医师,温州人,擅长针灸,是罗马市长的保健医生。他向我们介绍罗马人对中医针灸的崇拜,还说一小盒虎标万金油在罗马可以买三千里拉,约两美元。我开玩笑说我下次来罗马也当倒爷,吴大使笑道,那你只有下海!
我习惯早起慢跑,出门时曙光初绽,一切都静悄悄的。地中海吹来的风略带海洋气息,笔直的林荫道在路灯下异常寂静,灯光和树影里的雕像高大肃穆,抑或有些睡梦中的阴忧?
特莱维喷泉是罗马最著名的喷泉,在西班牙广场南面三条街道的交叉口,十八世纪中期建成,是世界上最大的巴洛克式喷泉。主体雕塑是中心的海神尼普顿,他的左右各有一尊女神,背景为巍峨的宫殿门廊。站在海贝中间巨人般的尼普顿,神态桀骜不驯,藐视众生。他的脚下有两匹骏马,被两个人身鱼尾的勇士朝两个方向牵引,象征两条平静与汹涌的河流,左边一匹极骜不服,右边的则随和温顺。背景墙顶上,有四位各执神器的女神,象征春夏秋冬四季。泉水从雕塑和层叠的礁石间向四面涌出而又汇于一池,中间形成一个瀑布。艺术家对每个形象的刻画都独具匠心,细致而生动,和清澈的泉水交相辉映,整个画面气势恢宏,呈现一片摄人魂魄的艺术景象。这座喷泉又名"许愿池",据说背转身通过心脏从左肩向水池中投进一枚硬币,可以许三个愿,其中一个是"再回罗马",心诚必有应验。在《罗马假日》中,安妮公主就是在这座喷泉旁边的理发店请理发师把她的头发剪短后,在路边买了一支冰淇淋,去西班牙广场阶梯的花台上坐下的。无数游人也因此纷至沓来,尤其是年轻人,默默许下只有自己知道的心愿,然后将硬币投入池中。阳光下的水池一片闪亮,不知隔几天会清理出多少硬币去做慈善。
特莱维喷泉(许愿池)
纳维纳广场位于罗马市中心。这里曾是古罗马一座可容纳3万观众的竞技场废墟,15世纪成为集市,后改造成广场,以独特的历史和巴洛克风格而闻名。广场中心最引人注目的是巴洛克大师贝尔尼尼的杰作四河喷泉,建于1651年。这座喷泉的中央是一座高高耸立的方尖碑,基座的大理石上有四尊雕像,下面则是水池。四尊硕壮而形神独特的人体雕像象征四大洲的四条河流,即欧洲的多瑙河、非洲的尼罗河、美洲的拉普拉特河与亚洲的恒河。方尖碑顶端是一只衔着橄榄枝的鸽子,寓意世界和平。泉水自高而下,顺着锯齿形的假山流入水池,增加了整座雕塑的动感。这座喷泉被称为贝尔尼尼的的颠峰之作,其构思与寓意可谓匠心独具,吸引了很多观众。
广场上还有另外两座喷泉,北面是海神喷泉,南面是摩尔人喷泉。海神喷泉中间的雕像是勇猛健壮的海神尼普顿大战章鱼,四周陪伴丘比特的是丰满美丽的海中仙女涅瑞伊得斯;顽皮可爱的丘比特试图驯服桀骜不驯的海马,造型都极具动感。摩尔人喷泉的雕塑也颇有特色,但我不喜欢那些人面兽身的怪异雕像。
广场周边的建筑也多为巴洛克风格,包括教堂和宫殿。四周遍布的咖啡馆和餐馆,门前都有露天桌椅。我们找了一家有中文菜单的餐馆用午餐,坐在露天餐桌边吃海鲜意面,喝阿尔卑斯柠檬茶,看广场上让人眼花缭乱的风景,也很是惬意。
四河喷泉局部
海神喷泉局部
七丘之上,城徽为"母狼乳婴"的罗马,帝国的辉煌存在于历史,造就这永恒之城的,是渗透人文精神的艺术。
为我们讲解的是一位历史学教授,一个彬彬有礼的老太太,见面就微笑着轻轻握一下手,说:"我喜欢中国,虽然我没有去过。为你们讲解是我的荣幸"。接着说,我们开始吧。她的讲解很详细,对我们去的每一处景观都娓娓道来,有如讲述一部灿烂的罗马艺术文化史。可惜我们没有时间多作停留,怕错过更多的景观,所以听得少,看得多。翻译也跟不上她的节奏。她觉察后笑了笑说,对不起,我尽量简明。
在威尼斯广场,一群游人正仰望矗立蓝天下的、白色大理石建造的维克多·艾曼纽尔二世巨大的纪念堂,有几个衣背上印着国旗。教授小声对我们说:"美国人,他们只能仰望”。然后扬起头,开始讲述那座建筑的历史。那是意大利国家独立和统一的象征,称之为"祖国祭坛",各国元首和政府首脑到意大利访问,都要去那里向无名英雄们敬献花圈……参观结束时告别,老太太用汉语说再见,微笑着挥手离去,留给我们一个气质高贵的老人的背影,让我们肃然起敬。不仅因为她精彩的讲解,还因为她有意大利人的自豪,以及她对美国的幽默。
祖国祭坛
我们在小街露天咖啡座喝咖啡,向服务生问圣母大教堂的来历,小伙子回头看看老板,小声说了起来,与教授讲的差不多。老板在旁边微笑。在意大利访问的十多天里,我们接触过一些类似这小伙子的本地人,他们对自己城市的历史与文化艺术遗产的熟悉与珍爱,让我们感慨什么叫一个国家的文化自信!
到达罗马的第三天是中秋节,傍晚时分从底阿乌里的皇家园林哈德良别墅回到下榻的酒店,我们在花园里有雕像和喷泉的草坪上晚餐。院墙边披着落日余晖的法国梧桐,被飒爽的秋风摇动一树金黄,墙外不知什么地方传来悠扬的风笛声。餐厅里的烛光渐次明亮,天空暗蓝而高远,我们都不想说话,等着月亮升起……
哈德良别墅
在特莱维喷泉,我背转身许愿,往水池中投了一枚硬币。
《昨日重现》《罗马假日》
巴勒莫
巴勒莫是西西里的的首府,我对巴勒莫的记忆,至今还停留在三十年前那个夜晚。
出席在风光如画的海滨小镇切法卢举行的蒙泰罗国际文学奖颁奖典礼后,该文学奖的创办人兰蒂尼先生在巴勒莫宴请各国作家代表团。简短致词并举杯祝酒之后,兰蒂尼先生特意和我们坐在一张餐桌,很友好地说着他对中国的印象。我们交谈,互相敬酒。二十多个国家的作家分聚十多张餐桌,小声地说话,碰杯。鲜花、洁白的台布、华灯下柔和的烛光,一个小型乐队在门廊的花台边演奏意大利名曲,整个宴会厅显得温馨而和谐。
但是我们发觉有些不对,在我们近旁有一张餐桌只坐着两个人,互相也不说话,沉默着低头用餐。我们问兰蒂尼先生那两人是谁,他很平静地说是苏联作家代表团,年纪大的是苏联作家联盟副主席,另一位是青年诗人。我们很快反应过来,明白了他们为什么受到冷落,为什么沉默。因为在他们到达巴勒莫之前,苏联已经解体。他们在外漂泊多日,没有祖国。
我们没有征求兰蒂尼先生的意见,毅然邀请苏联的两位作家和我们坐在一起,用曾经学过的俄语单词称他们"达瓦里西"(同志),举杯说"乌拉!",接着用中文和他们一起轻声唱《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只唱了一段,他们已泪流满面,一阵哽咽,拥抱我们。几乎全场都惊愕而哑然,乐队还在演奏,兰蒂尼先生也不说话。宴会后握手告别,不知他们去了何处。
第二天上午,兰蒂尼先生到酒店看望我们,送我们每人一盒礼物,说是西西里最好的葡萄酒,对昨晚的事只字不提。
巴勒莫是那两位苏联作家心中的伤痛,也让我们记忆深刻,没有祖国的人是悲哀的,无论他在什么地方流浪。
巴勒莫的经典地标是位于市中心的普雷托利亚喷泉,这座巨大的喷泉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杰作,中心为三层水盘柱形雕塑,由四座有阶梯的桥梁与广场相连,周围精心安置着二十多座奥林匹亚众神的雕像,河神、仙女、精灵等,几乎都是裸体,形神兼备而精美绝伦,但被附近教堂的教民称为“羞耻之泉”。
普雷托利亚喷泉
喷泉雕塑
起源于中世纪的黑手党,二战时曾协助盟军在西西里登陆。据说至今西西里还有一个无处不在的影子政权,但是若问当地人,包括孩子,都说西西里没有黑手党。
其实巴勒莫正在审判黑手党,司法大楼周围到处是荷枪实弹的武装警察。司机说司法的意义是正义,大楼则叫非正义大楼。我们都不知道他说的是什么意思。
西西里有着地中海最迷人的风光,还有一部经典影片,莫妮卡·贝鲁奇主演的《西西里的美丽传说》,美丽而忧伤。
佛罗伦萨
佛罗伦萨在意大利语中意为"百花之城",我国现代著名诗人徐志摩首译为"翡冷翠"。
在流经市区的阿尔诺河对岸,沿着一条柏树夹道的大路盘旋而上,到达米开朗琪罗广场,可以望尽整个山谷及坐落其中的佛罗伦萨全景。满眼是参差错落的红色屋顶、鳞次栉比的建筑、纵横密集的街区,一片梦幻般绵延的绚丽。最醒目的是圣母百花大教堂红色的圆顶,那座教堂是佛罗伦萨的地标。
米开朗琪罗广场中央有大卫雕像的复制品,连基座高5.5米。因为是青铜的,有些斑驳,我们只随意看了看。后来去乌菲齐美术馆,见广场上威基欧大厦门前阶梯上有一尊同样高大的大理石复制的“大卫”,想到美术馆里面有很多艺术大师的杰作,离闭馆只有一个多小时,肯定看不过来,就不想进去。但心有不舍,还是去扫描了一趟。
乌菲齐美术馆楼上两条长廊,两边有45个展厅,陈列着十三世纪至十六世纪佛罗伦萨各画派名家的代表作品,包括波提利特《维纳斯的诞生》,达·芬奇的《抱着白鼬的女人》和《圣示》。走廊上有不少罗马时期的雕塑和石棺,真让人眼花缭乱,不知所措。讲解员说不少藏品是二战时盟军轰炸,当地居民冒着生命险救并保存下来,战后送回的。这些文物展品旁边都有一个小铜牌,刻着抢救者的名字。仔细看果然如此。这种对国家文物强烈的珍惜和保护意识,令人钦佩。
不经意间被管理员提醒,说先生,对不起,时间到了。我们于是出来,又去广场上看“大卫”。这座意为"被爱的"、散发着无穷魅力、最负盛名的年轻男性的人体雕像,如巨人般雄伟。肌肉发达,体格匀称,面容英俊而刚毅,炯炯有神的双眼凝视着前方,永远保持迎接战斗而信心坚定的姿态。其完美的形态、内在生命的张力、旺盛而勃发的英姿神韵,让来自世界各地的游人怦然心动,为之着迷,不少人久久地注目,不肯离去。晚霞在天空徘徊……
据说米开朗琪罗的大卫,是唯一让艺术巨匠达·芬奇也羡慕得眼红的男人。
威基欧大厦转角处,有座大理石圆盘上的海王神喷泉。高大威猛的海神,面朝不远的大卫怒目而视,好像十分嫉妒,因为很多人不看他而去看那个同样高大但年轻英俊、展现青春活力的裸男。
乌菲齐美术馆门前
1501年秋天,26岁的米开朗琪罗开始创作“大卫”,至1504年完成,呕心沥血,获得巨大的成功。在艺术史上,“大卫”是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思想的具体体现,它对人体的赞美,展示人们已从中世纪桎梏中解脱出来,充分认识到人在改造世界中的巨大力量。这是思想解放运动在艺术上得到表达的象征,是一个时代雕塑作品的最高境界,巅峰之作。
在佛罗伦萨美术学院华美的展厅里,我们看见了真正的“大卫”,比欧基威大厦前那座复制品更为传神。
大卫雕像
建于十五世纪的圣母百花大教堂,长约150米,高114米,巨大圆形穹顶直径45米,神话一般的宏伟壮丽,是仅次于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和伦敦圣保罗大教堂的世界第三大教堂。庞大坚固的哥特式建筑,仍保持着古罗马的古典而和谐的风格。其穹顶在建造过程中没有借助于拱架,而是将石块和砖一块接一块地作鱼骨式、如人字形交接吻合排列成许多向心圈层,层次越高直径越小,最后成为无支撑的大圆顶,真不可思议。教堂内有很多艺术珍品,其中一座"把耶稣从十字架上放下来"、名为《怜悯》的雕像,原是年近八十的米开朗琪罗为自己的陵墓所用的。作品中戴风帽的尼口得莫就是米开朗琪罗的自雕像,右边圣母玛利亚的面孔由于悲痛
而几乎不成形,中间耶稣下垂的遗体,由圣母和尼口得莫勉强支撑着。米开朗琪罗不满意大理石的质量,想把它毁掉,后来决定放弃,成为未完成的作品。耶稣左边的玛德莲娜,是由另一位艺术家雕塑而成。
米开朗基罗雕塑《怜悯》
佛罗伦萨市区保持着古罗马时期的格局,多为中世纪建筑,有四十多座博物馆和美术馆。阳光下的蓝天白云,色彩鲜艳的墙壁,深绿色百叶窗,深红色屋顶,是这座城市的色彩基调。作为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发源地,这里曾聚集众多的名人:但丁、薄伽丘、彼得拉克、伽利略、拉斐尔、米开朗琪罗、达·芬奇、乔托等等。正是有这些卓越的艺术家创造的大量闪耀着文艺复兴时代光芒的诗歌、建筑、绘画和雕塑,佛罗伦萨才成为欧洲艺术文化和思想的中心。
我们去参观但丁故居,向一个十来岁的小女孩问路。小女孩说,这很近。你们喜欢贝阿特丽切吗,她是但丁的爱人。转过身就是圣玛特丽格路,小女孩挥挥手笑道,贝阿特丽切住在天堂。我们很惊讶,难道这孩子已经读过《神曲》?
但丁故居是一栋岁月斑驳的石砖砌的三层楼房,墙面有一尊但丁胸像。这位出生在巴迪亚佛伦萨教堂阴影下的文学巨匠,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先驱,神情凝重地注视着人间。恩格斯说过:"封建的中世纪的终结和现代资本主义纪元的开端,是以一位大人物为标志的,这位人物就是意大利的但丁,他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
但丁故居
但丁故居的第一层布置成但丁幼年和青年时期的生活情景,第二层收藏他流亡时的有关材料,第三层则展示他去世后获得的荣誉,特别展出他著作的各种译本,包括《神曲》的多种中译本。在故居的另一个展室,引人注目的藏品是但丁的手稿,这些泛黄的册子密封在玻璃柜里,因年代久远已经卷边……从旧居出来,我再次仰望墙上的但丁,觉得这位伟大的诗人,仿佛在沉思着审视他《神曲》里的炼狱:在凡间迷失的本性经过炼狱净化之后,人的灵魂可以到达至美至圣的天堂。
在圣十字教堂大门左侧,矗立着用白色大理石塑造的但丁雕像,他眉头紧锁,眼窝深陷,锐利的眼神望着远方,仿佛把一生的坎坷都聚集在无言的凝望中。
但丁雕像
晚餐后我们去散步,灯光迷离的威基欧广场上行人闲散,年轻人拥抱接吻,敞廊里有人弹奏吉他。几个街头艺术家用画笔调着颜料在石板路面画画,很专注地旁若无人,明知第二天他们的作品将被行人和车辆抹去,仍兴致不减。其中一个在临摹拉斐尔的《披纱巾的少女》,旁边放着印制的原作。完成这幅画可能会让他忙到黎明,夜色如梦……
最早知道佛罗伦萨,是中学时读伏契尼的《牛虻》。这部描写意大利青年革命者为祖国和人民的解放历尽苦难、艰苦战斗、英勇牺牲的小说,其中发生在佛罗伦萨的哀婉和悲壮的情节,至今仍牵动心肠。沿阿尔诺河边漫步,我想起为了纪念亚瑟,琼玛的父亲在竖立的十字架上刻着这样的铭文:"所有的波涛巨浪全部向我袭来。"望着佛罗伦萨的半城灯火,和远处亚平宁朦胧的山脉,一片迷惑的安宁。
我从意大利带回来的纪念品,是一座大理石的大卫胸像,一本中文版的佛罗伦萨画册,名为《艺术之都翡冷翠》,和一张佛罗伦萨地图,我们依靠它去我们想去的地方。
科莫湖畔
在意大利北部边境,阿尔卑斯山南麓,有一个地方叫科莫,是著名的避暑胜地。那里有一座古老而宁静的小城,一处狭长的、山光水色一碧万顷、景色十分迷人的冰川湖泊。乘车沿湖转一圈,大约60公里。湖岸多花岗岩峭壁,有许多华丽的别墅。村庄散落在苍翠的山坡上,树林掩映着星星点点的黄墙红瓦,遥望有如童话世界、人间仙境。湖边停靠着不少豪华的白色游艇和落下风帆、桅杆林立的小船。码头附近绿荫袭郁的草坪上,矗立着一座用钢铁铸成的欧洲抵抗运动纪念碑,碑上刻着为正义与和平浴血战斗、英勇牺牲的烈士的名字,下面放着十多束鲜花,几个年轻人伏在草坪上看书,远处湖面有海鸥飞翔。
纪念碑上还刻着一些死难者的遗言,他们中有被纳粹处死的抵抗者、作家、工人、学生:
“我热爱生活,但为了别人的 生活,我愿意去死。”
"我像一片落叶,又回归到土地,使大地更肥沃。"
一个十四岁的男孩,在集中营墙上写着:"我在哭,我向所有的人说再见"……
给我们开车的司机是当地人,讲了一段历史:1945年4月27日,墨索里尼混在德国车队里,沿科莫湖向北窜逃,想逾过阿尔卑斯山去中立国瑞士避难。车队遭到抵抗运功的袭击,墨索里尼装成德国士兵躲在车厢里,游击队的政委把他拉下车来,说:“你被捕了”。墨索里尼迷糊一会儿,说:“先生,我什么都不干了”。次日,政委宣布自由兵团总司令部的命令,以意大利人民的名义,对墨索里尼执行枪决。
司机说那个政委就是他的父亲,他因为抓住墨索里尼而获得一枚自由勋章,但他的两个弟弟都在战争中牺牲了。他父亲后来在罗马的二战纪念馆工作,现已退休,八十多岁还在积极参加自由战士联盟的活动。
墨索里尼的尸体被运到米兰的罗雷托广场,和他一起被示众的是他的同样被处决的情妇,整个意大利都赌咒他们。
在罗马时,我们看见墨索里尼和他情妇居住过的阳台,问附近一个坐在门口和小孩子逗趣的老人,为什么要保存这位法西斯独裁者的旧居。老人表情严肃,比着手势说了一阵。翻译小声道,他很啰嗦,归纳起来就是"为了不忘记历史"。
无论苦难还是欢乐,对以正义、博爱和人道为主题的爱国主义与英雄主义的礼赞,使战争与和平始终成为人类历史中最具重量的史诗。罗曼·罗兰说过:"把世界拥抱在整个怀抱之中,战利品太沉重了!"
我们乘缆车登上阿尔卑斯山半腰,看见一个巨大的橡木桶,往上是一座用铁链把小广场围起来的白色墙体的教堂,教皇曾在此主持过一次弥撒。旁边有一座钟楼。在拿破仑曾经驻扎过的营地的遗址,苍茫眼底的是瑞士和德国森林茂密、透迤连绵的群山及隐现的谷地,让人遥想当年那一代枭雄征战欧洲叱咤风云的情景。
阿尔卑斯山很静,更远处是它屹立于云烟之上、庄严肃穆的雪峰。科莫湖也很静,碧蓝的湖水倒映着天光云影,温柔而优雅地拍打着湖岸。湖边广场上用鲜花点缀的露天咖啡馆,一排白色小圆桌旁边坐着游人,悠闲地喝着咖啡。我们也找空位坐下来,教堂的钟声响起,蓝天掠过一群白鸽。
科莫湖畔
比 萨
上中学时学力学,知道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曾在比萨斜塔做自由落体实验。将两个重量不同的铝球从相同高度同时丢下,结果两个铅球几乎同时着地,如果完全排除空气的阻力,两个不同的物体会下落得同样快,由此发现自由落体定律,推翻了亚里士多德认为落体的速度与其质量成正比的观点。
离开科莫后,我们去看比萨斜塔。
在比萨城北面的奇迹广场,一大片绿茵茵的草坪上,散布着一组外墙均为乳白色大理石砌成的宗教建筑,大教堂、洗礼堂、钟楼和墓园,一色的罗马风格。斜塔在大教堂后面,是独立的圆形钟楼,比萨的地标。
这座钟楼从地基到塔顶高58.36米,加上顶楼一共八层,墙体宽度4.09米,塔顶宽2.48米,总重量14453吨,倾斜角度为3.99度,偏离地基外沿2.5米。钟楼入口右侧墙上的碑铭,意为"此钟楼奠基于公元1173年8月"。巨大圆形设计的比萨钟楼本已向世人展现了它的独特风格,历经近千年风雨斜而不倒,则更使其成为世界奇迹。
比萨人尽管对斜塔的倾斜担忧,但更多的是为自己的家乡有这座可与世界任何著名建筑媲美的斜塔而自豪,他们坚信斜塔像比萨人一样健壮结实,绝不会倒下。这是解说员对我们说的,小伙子是比萨大学的学生,主动为我们尽义务。
他告诉我们,十四世纪以来,专家们一直为比萨斜塔为何倾斜不倒争论不休。进入20世纪,随着用各种先进设备对斜塔越来越精确的测量,和对地基土层深入的勘测,以及对历史档案的研究,一些事实逐渐被证明:比萨斜塔最初的设计是垂直的,但在建造初期就开始偏离正确位置,而并不是故意设计成倾斜。
仰望蓝天白云下的比萨斜塔,我问伽利略当年做自由落体实验的情况,小伙子说历史上存在着两种意见,支持和反对。他见我没有听懂,就补充说这可能有些误会,我不希望是传说,但比萨大学没有关于这个实验的记载。笑了笑又说,假如我早出生四百年,我可以直接去问我的老师伽利略。还说你们也许会被邀请去斜塔内参观,在塔顶一览比萨城的美丽风光,但现在斜塔正在维修,我向你们深表歉意。
翻译说这小伙子真逗。
确实有意思。小伙子对我说,先生,中国的长城世界闻名,您有长城的模型吗?我用比萨斜塔同您交换,虽然小一点,但很精致。我说这不可能,长城太伟大了,我们邀请你亲自去看看。他说,这是我的愿望,我得更加努力工作,赚够去北京的钱。我对他说,我们在北京等你。
在人类文明史上,以人文主义为旗帜,发源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后来成为一场反映新兴资产阶级要求的欧洲思想文化运动,揭开了近代欧洲历史的序幕,群星璀璨。出生在比萨,被称为近代力学之父,近代实验科学奠基人之一的伽利略,即是文艺复兴时期艺术与科学革命的先驱。这个伟大的数学家、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同时也是虔诚的天主教徒。他深信科学的任务是探索自然规律,教会则管理人的灵魂,应该互不侵犯。当宗教裁判所以反对圣经教义而判他终身监禁时,他没有反抗。三百多年后,梵蒂冈教皇宣布撤销他的一切罪名,等于承认天主教与自然科学互相尊重。这是伽利略身后为人类做出的又一重大贡献。
因为比萨的奇迹广场包含了几座典型的宗教建筑,各自拥有不同的宗教作用,共同组成了一个中世纪基督教建筑的典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收入世界遗产名录。
在奇迹广场转了一圈,小伙子推荐我们去一家比萨店午餐。我说这应该是最正宗的比萨。他笑,说可能又是一个误会,比萨饼并不是比萨人发明的,但这家的味道确实不错。
比萨斜塔
米 兰
米兰拥有全世界半数以上时装著名品牌,是华伦天奴、古奇、普拉达、阿尼玛、杜嘉班纳等顶级服装的大本营,世界四大时尚之都之一,与巴黎、伦敦、柏林同为欧洲经济中心。
蒙特拿破仑大道上的时装店世界闻名,虽然不需购物,去这条大街看看,美丽的建筑和浓厚的时尚气息也让我们深受感染。
但米兰同时是著名的世界历史文化名城,意大利文艺复的重镇,歌剧圣地。
用白色大理石雕刻的米兰大教堂,高耸云霄。上半部分是哥特式塔楼,下半部分是巴洛克风格。独特的造型设计,繁复而华美的外观,尖拱、壁柱、雕花窗棂,如林的大小塔尖,外部3000多座雕塑,意象纷呈,加上内部共有6000多雕塑,每一座雕塑都出自《圣经》,堪称绝唱。或乘电梯,或徒步919级阶梯登上屋顶,可以欣赏138个塔尖上的大理石雕像。最高塔尖顶端是高4.2米的镀金的圣母玛利亚,神态虔诚而安详,张开双手仰望苍穹,好像在祈盼上帝的圣示……拿破仑曾在这座无与伦比的教堂加冕,达·芬奇为其冥思苦索,马克·吐温则赞叹为"用大理石写成的诗歌"。
米兰大教堂不远是维多利亚二世拱廊,那里出售多不胜数的时尚奢侈精品,是购物者的天堂,但不是我们想去的地方。
米兰大教堂
连接米兰大教堂和维多利亚二世拱廊的斯卡拉广场中央,有达·芬奇的雕像。这位巨人站在圆形草坪鲜花簇拥的坚固高大的基座上,身穿长袍,右手握书,左手微微抬起,面容凝重,低着头仿佛在沉思,双目深邃而睿智。他脚下的基座上,是他的四位弟子的塑像,为他守护。草坪周围有长条石凳,供人们坐下来瞻仰这位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大师。我们选择最佳位置,在那里坐了半个多钟头。
斯卡拉大剧院代表世界歌剧的巅峰,被誉为"歌剧之麦加",首演过300多部歌剧,包括《图兰朵》、《蝴蝶夫人》,是音乐家们梦寐以求的表演舞台。白天大剧院免费参观。观众大厅用白、银、金三色装饰,呈巨大的马蹄形,有五层包厢和一个楼廊。整个剧场雕梁画栋,金碧辉煌,可容纳3000多观众,其精美与宏大堪称一绝。演出要从傍晚开始,可惜我们听不懂歌剧。
达·芬奇为圣玛利亚修道院餐厅所画的湿壁画《最后的晚餐》,如今还在原处。修道院大厅是全封闭的,完全与外界隔绝,参观者要经过三道玻璃门才能到入口处。每一道门都必须在前一道门关闭后才开启。在餐厅古朴厚重的大门开启后,便进入空旷、静谧、昏暗的大厅,存有这幅湿壁画的墙在防紫外线灯光照射下显现,画面上耶稣与十二门徒共进最后一次晚餐,忧郁而平静地对分坐两边的他们说,你们之中有一个人要出卖我。门徒们的紧张、怀疑、剖白、愤怒等神态,以及眼神、手势和行为,都被刻画得惟妙惟肖,细致入微。慌乱的犹大,手肘碰倒盐瓶,身体后仰,满脸的惊恐。与这幅画相对的另一面墙也绘有壁画,耶稣被钉上十字架。工作人员将这两幅画讲解十五分钟,这也是允许参观者在大厅停留的时间。参观需要至少提前一个月预约,每个时段都有人数限制。我们例外,但程序一样严格。所有措施都是对属于世界历史文化遗产的这幅名画的保护,还有对达·芬奇永远的崇敬。
后来据说梵蒂冈披露,他们的研究人员发现了达·芬奇密码,在《最后的晚餐》中,耶稣身后晚霞映衬的明亮的窗户上。
最后的晚餐
秋日午后的阳光依然宁静。我想达·芬奇的另一幅名画,恬静端庄的少女蒙娜丽莎,必定远在巴黎卢浮宫向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神秘地微笑。
蒙拉丽莎
米兰有众多的夜总会和舞厅,年轻人晚上在那里从不消停,现代都市的繁华与浓郁厚重的历史文化艺术交相辉映,是米兰区别于世界其他大都市的最大特色。
因为在罗马和佛罗伦萨多停留了两天,原定去威尼斯的日程只好取消,我们在有着巨大钢制拱顶的米兰中央火车站乘国际列车去德国法兰克福,从那里直飞北京。
2014年9月作
2024年5月编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