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大唐美景

悟大唐文化

襄阳市襄州区实验小学
创建于2024-04-24
阅读 1777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一一六年级梦回大唐研学旅行

      最美人间四月天,正是出游好时节。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安全研学,并力求在研学实践的过程中,陶冶情操,增长见识,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襄州区实验小学的政教室领导召开了研学筹备会,细心安排,精心筹划,可见一斑!

      瞧,为了让我们体验到研学实践活动的快乐与创造,学校制定了详尽的课程方案。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在这多姿多彩的桃红柳绿的季节里,我们迎来了期盼已久的唐城研学实践活动。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们踌躇满志,出发啦!

      跨越千里,为了寻找未曾谋面的你。踏着青青草色,背着甸甸行囊,透过滴滴晶莹,跨过绵绵公路,和着阵阵暖风,唐城,我们来了!

      一眼望尽繁花城,恍然若梦回盛唐。凯旋楼前,我们举行了开营仪式。仪式上的我们,耳边聆听着书记的教导,站在这古城墙内,仿佛成为了那个时代的一部分。

       凯旋楼是一幢类似于纪念碑的建筑,集合了楼与塔的建筑特点,很是别致。“凯旋”二字代表胜利归来之意。大唐历朝历代,每当重大战役胜利后,凯旋而归的军队都要在此楼前向皇帝举行献俘仪式!

       唐人涂鸦:在汉字中“涂鸦”一词,最先起源于唐朝。涂鸦不仅为环境增加了不少的气氛,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快乐。随着艺术的发展,涂鸦文化已经从室内走出了室外,那么就让我们提起画笔,描绘出属于自己的独特艺术吧!

       看,我们在朱雀廊独具特色的创造力!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朱雀廊模仿的是唐朝时的朱雀大街,即“天街”。朱雀廊是一条笔直的大街,也是唐朝文武百官办公的地方,为东文西武的格局,文官在东朱雀廊,武官在西朱雀廊。

      舞师表演:两名演员身着华丽的戏服,手持长棍舞动着一头栩栩如生的狮子。那狮子时而腾空而起,时而翻滚跌宕,仿佛有着无穷的力量,我们纷纷为之喝彩!

       巍巍五岳,唯龙是尊。千古华夏,推獅为雄。舞狮自古以来就是驱邪避害招财纳福的吉祥瑞物,每逢重大活动中都会有喜庆吉祥的舞狮助兴,锣鼓喧嚣响彻天,狮王翩迁来争妍。

       唐城景区位于襄阳唐城影视基地中部,为城楼、宫殿、街市、宅邸、寺院、水系六大片区,建有凯旋楼、明德门、朱雀廊、东西市、青龙寺、 皇宫、花萼相辉楼、胡玉楼、高力士宅、涧南别业等建筑群。

    “东市”和“西市”是唐代长安城的经济活动中心,也是当时全国工商业贸易中心,还是中外各国进行经济交流活动的重要场所,“买东西”一词中的“东西”最初指代唐长安城两大集市“东市”和“西市”。

     东市和西市各在朱雀大街两侧相同的位置,左右对称,各处在皇城外的东南方和西南方,占地面积大致相等。东、西两市搭建起了唐长安城的商业格局。

      “市内货财二百二十行,四面立邸,四方珍奇,皆所积集……”这是史书中对唐长安城东市繁荣景象的记载。

     文献中记载东市内不仅有笔行、酒肆、铁行、肉行、雕版印刷行等还有赁驴人、买胡琴者、杂戏、琵琶名手、货锦绣财帛者…

     《猫妖传》: 盛唐国力强大,“极乐之宴”上,精美的宫灯映照着杨贵妃倾世容颜,酒池上漂浮着鲜花,烛红摇曳、钟鼓馔玉、金碧辉煌。

     变成仙鹤的少年,纸化成的猛虎,盛唐的梦与奇幻总是让人充满遐想。喧闹的长安街,幽深的庭院,空灵的水榭,无不都是时代环境的表现。

     电影中满足了人民对于盛世所有美好幻想与迷恋的场景,一帧一帧的画面,冲击眼球也颠覆想象。

    唐城为《妖猫传》而生,电影中散发着自然气息的亭台楼阁、花木布景全都是唐城自有真实的景观,不加特效,古韵自成。

明德门:

    明德门是隋唐长安城正南门,也为五门洞,是建制等级最高的城门之一。明德门始建于隋开皇 二年(公元582年),唐永徽五年(公元654年)重建,唐末毁于战火。

朱雀门:

      朱雀门是唐长安城皇城的正南门,因四象中的朱雀代表南方而得名。皇帝常在这里举行庆典活动。现代考古证明,朱雀门共五个门道,是古代都城城门的最高等级。

    朱雀门外,就是长安城著名的朱雀大街。

看,朱雀大街上留下我们快乐的合影!!

00:10

    中午是快乐的干饭时刻,补充能量再出发!

    在东市体验传统的竞技项目一一射箭。我们拿起弓,把箭放在弦上,两只手指夹住箭的末尾,用力向后拉,瞄准靶心,手一松,箭飞了出去……

      精彩纷呈的猴戏表演,惹得我们掌声不断!!

唐乐舞:

    唐乐舞气势磅礴,场面壮观,集诗、词歌、赋于吹奏弹唱;融钟、鼓、琴、瑟于轻歌曼舞。乐曲高亢悠扬,动作舒展流畅,服饰华丽多紫,堪称历代歌舞之最。唐乐舞的兴盛正是盛唐时期歌舞升平,国泰民安的完美写照。

踏歌行:

    唐代诗人刘禹锡在其作品《踏歌行》中,用优美的辞藻描述出民间踏歌的乐景:“春江月出大堤平,堤上女郎连袂行。唱尽新词看不见,红霞影树鹧鸪鸣。桃蹊柳陌好经过,灯下妆成月下歌。为是襄王故宫地,至今犹自细腰多”.......

   闭营仪式:认真填写任务单的我们是唐城最靓的仔!

阅读 1777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