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缘起
集体活动时,一个不合时宜的响“屁”,引来全班幼儿的哄堂大笑,一双双嫌弃的眼神,为了化解这种尴尬,让幼儿科学认识“屁”突发小事件,帮助孩子们排解心中的困惑,助推孩子关于空气经验的提升,于是借着这个契机,我们进行了空气的探秘活动,并结合《神奇的空气》这个主题与孩子开展了探秘空气的STEM课程活动。
老师:你们觉得空气存在吗?我们在哪里感受过空气呢?
晨晨:空气是存在的,我们呼吸就需要空气。
小宇:空气在风里面。空气变成风,把树叶吹下来了。
航航:那你们觉得空气现在就在我们身边吗?
于是,一场探秘空气的旅程开始了,孩子们都对空气充满好奇。这是一个蕴含深度学习的探究活动。
教师思考:
大班的孩子能开展深度探究吗?结合班级孩子的发展水平与需要进行了分析:
大班孩子动手能力较强,他们充满好奇,对操作活动很感兴趣;同时,孩子们在动手制作的过程中,在知识建构、动手操作等多方面都会有所发展。
学习目标
科学: 了解空气的特点。
技术: 认识常见的制作风车及降落伞的工具,能够选择适宜的工具进行安全制作。
工程: 能够根据自己的想法选择材料动手制作风车及降落伞,并且在过程中进行调整与改进。
数学: 能够根据自己的想法选择相应数量的材料制作风车及降落伞。
项目流程设计
空气调查表
让空气现身
孩子们知道空气的存在之后,我们还设计了各种实验来验证空气的存在。
实验一
不湿的纸巾
准备一盆水放在桌子上,拿来了一个透明的玻璃杯,杯底放一张压紧的纸巾,把杯子倒扣进水盆里,观察其现象。
我的思考:
月月:纸巾为什么没有湿呢?
琪琪:好神奇啊,这是为什么呢?
瀚瀚:我发现杯子里有空气。
老师:空气不溶于水,所以纸巾在杯子里面不会湿。
总结:
杯子里除了纸巾外还充满了空气,当杯子垂直插入水中,由于杯子里压力的存在会阻止水进入杯中,纸巾也就不会被打湿。
实验二
抓空气
幼儿用塑料袋装空气。
实验三
吹气球
教师小结:
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
空气的流动形成了风,这对人体的散热、室内空气的更换、环境的改善有重要作用。空气还具有浮力,帮助小鸟和飞机在空中飞翔。
探索空气的作用
设计风车
设计热气球
流动的空气
空气的流动会产生什么?——风
制作的风车。
所需材料:彩纸、剪刀、扭扭棒、吸管、棉签、小木棍。
在进行风车制作的时候,孩子们遇到了困难:小羽拿着一张卡纸甩了甩,“这个可以,甩都不会破。”心心选了手工纸:“这个转得快。”几个孩子选好自己的纸张之后便拿起剪刀开始制作。晟媛先将卡纸对角折后开始剪,成功的将正方形纸张剪成四片而中间不断。但是在制作轴的环节上出现了困难,他们使用透明胶贴上去,风车转不起来了。
第二次我们尝试用扭扭棒,孩子把四个对角线按虚线剪完后,根据顺序一个孔一个孔的往轴上穿,风车完成后,孩子拿起风车尝试挥动,让风车转动起来。
教师的思考
第一次尝试制作风车失败,但孩子们感受到了不同纸张的不同特点,能有意识选择纸张。反思孩子们制作风车失败的原因,在于怎么把风车固定在吸管上,让风车能动起来,需要老师提供一定的辅助。多数孩子已经能在有制作步骤图的情况下,完成风车的制作,并且能自主探索如何让风车转起来。让接下来对风车转动现象的探索更加能引起孩子们的兴趣。
《指南》中“引导幼儿尝试动脑动手。”孩子们在制作风车的过程中遇到困难后,会尝试自主解决困难,在风车转起来的那一刻感受成功的喜悦之情。
转动的风车
教师小结:
小风车转动起来,说明空气具有流动性,流动的空气是有力量的。流动的空气就是风,风能让风车转动起来。
制作降落伞
通过前期的观察与讨论,孩子们知道了降落伞的结构。那么我们自己如何制作降落伞呢?什么材料可以做降落伞呢?孩子们在区域材料区里找一找,在教师的引导下,孩子们找到塑料袋、毛线、泡泡泥等材料,材料准备就绪,孩子们开始行动了。
初次制作
到底怎样才能制作成功?幼儿结合已有生活经验,通过自主观察和教师引导,发现降落伞的绳子长短不一,所以降落伞飞不起来, 各种问题接踵而至……
第二次制作
通过不断调整,发现这次降落伞终于制作成功!
李灵熙小朋友发现制作降落伞的材料要轻一点;降落伞飞行的时候要让空气进去;在这一环节中,幼儿通过自主讨论、尝试、最后进行试飞,发现泡泡泥的重量不能太轻,她发现这次降落伞终于制作成功!
放飞降落伞
小结:在这一部分中,孩子们通过各种探索活动从不同角度了解,感受空气的强大力量;在实验活动中,动手操作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STEM课程主题墙
教育源于生活,和孩子们一起走进《神奇的空气》的活动,看到了孩子们在活动中发现、观察、探索、验证,让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空气不再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而是成了游戏的好伙伴。大自然是最好的课堂,期待和孩子们一起探索更多大自然里神奇的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