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家长:
当前是儿童常见传染病多发季节,尤其是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水痘、流感、流行性腮腺炎、支原体肺炎和百日咳等常见传染病易在学前儿童中出现暴发。
为防止儿童常见传染病的发生,增强家长和孩子的防范传染病的意识与能力,真正落实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措施,确保幼儿正常的健康生活。我园要求各班级老师在园密切关注孩子的健康状况,加强晨午检,做好幼儿缺勤追踪记录,组织幼儿开展户外体育锻炼活动,班级教室经常开窗通风和消毒,一经发现有异常情况,立即采取防范措施。因此,请各位家长共同配合,做好以下工作:
1.每天早上入园前关注孩子的身体健康状况,特别是感冒发烧、咳嗽、头痛、乏力、出疹、嘴巴肿痛等现象,发现疑似病例应及时带孩子到医院就诊,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及时与班级老师联系,如确诊为儿童常见传染病,切不可隐瞒。
2.每天早上来园,主动有序排队接受入园晨检,伸出双手,张大嘴巴,有序检查,家长须站在孩子旁边并积极主动配合晨检教师,如实回应晨检教师询问关于孩子的问题,如有疑似儿童常见传染病的要配合晨检教师的叮嘱带孩子到公立医院就诊或居家隔离。
3.如发现疑似或确认为儿童常见传染病患者,则必须离园就医,病愈返园的条件是要有镇医院以上国家公立医院出具的“疾病证明书”诊断结果已治愈可入园入学并加盖医院公章方可正常入园,不得在私人诊所和民营医院出具证明,以确保其他幼儿的安全。
4.教育孩子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流动水洗手,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预防病从口入。
5.教育孩子喝开水,不吃生冷食物,不吃流动摊贩售卖的食品,不吃“三无”食品,剩饭剩菜要热透后再食用。
6.不要带孩子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或游乐场去游玩,避免接触有发热、出疹性疾病的儿童,减少被感染的机会。
7.多注意观察孩子身体状况的变化,一旦发现孩子有发热、出疹等情况,应尽早带到医院就诊,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居家治疗的儿童,不要接触其他儿童,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换气,勤晒衣被。
8.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剪指甲,避免与他人共用水杯、餐具、毛巾、牙刷等物品。
9.让儿童生活有规律,保持充分的睡眠,这对提高儿童自身的抵抗力相当重要。多喝水,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增加机体免疫能力。
10.合理安排好饮食,饮食上不宜太过辛辣,太过则助火气,也不宜过食油腻,应多食些富含优质蛋白、糖类及微量元素的食物,如瘦肉、禽蛋、奶类、新鲜蔬菜和水果等。
11.在家做好教育工作以及防止传染病常识的宣传。在家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多参加户外活动,增强抵抗疾病的能力。
常见的传染病现在一般都有疫苗,进行计划性免疫接种是预防各类传染病发生的主要环节,预防性疫苗是阻击传染病发生的最佳积极手段。儿童常见传染病虽然种类繁多,但只要我们重视预防工作,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就可以有效地阻断传染病的流行与传播。
儿童常见传染病预防知识如下:
(一)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
传播途径:
主要经消化道或呼吸道飞沫传播,亦可经接触病人皮肤、粘膜疱疹液而感染。
主要症状:
先出现发烧症状,手心、脚心出现斑丘疹和疱疹(疹子周围可发红),口腔粘膜出现疱疹和/或溃疡,疼痛明显。部分患者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
易感人群:
婴幼儿和儿童普遍多发, 3岁及3岁以下婴幼儿更容易得。成人感染后一般不发病,但会将病毒传播给孩子。
预防措施:
1.勤洗手、讲卫生。
2.勤通风,流行期间避免去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
3.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
(二)疱疹性咽峡炎
疱疹性咽峡炎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疾病。
主要症状:
潜伏期3~10天。多以突发高热开始,24~48h可达高峰,升至39~41℃,伴头痛、咽部不适、肌痛等,婴幼儿常有呕吐、拒食,甚而发生高热惊厥;
易感人群:
多见于3~10岁儿童,好发于夏秋季。同一患者可多次发生不同型别病毒引起。
预防措施:
1.经常开窗通风;早晨、饭后及睡觉前漱口、刷牙。
2.进行饮食调养。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宜,再辅助一些清爽去火、柔嫩多汁的食品摄入。
3.保持肠胃通畅。平时多饮淡盐开水,吃易消化的食物,保持肠胃通畅。
4.及时就医。一旦发现应尽快就医,千万不要“拖”。
(三)感冒发热
主要表现:
咽喉痛、鼻塞和流鼻涕、流眼泪、打喷嚏、轻度发热、头痛和咽痛,很少出现发高热和全身酸痛的症状,发病周期短。
主要防治:
(1)要注意随温度变化选择衣物,注意保暖;
(2)增加户外活动,增强体质,提高抵抗力;
(3)多饮水、多吃水果,适当补充维生素C;
(4)注意通风,居家每天开窗通风半小时到一个小时;
(5)尽量避免幼儿出入公共场所;
(6)要注意幼儿个人卫生,要勤洗手。
(四)水痘
水痘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水痘患者多为1-14岁的孩子。在幼儿园和小学最容易发生和流行。虽然水痘属于急性传染病,但通常比较温和,不会引起严重的并发症。
传播途径:
水痘主要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染,接触被病毒污染的尘土、衣服、用具等也可能被传染。
主要症状:
水痘病毒感染人体后,经过大约2周的潜伏期,患者可出现头痛、全身不适、发热、食欲下降等前期症状,继而出现有特征性的红色斑疹,后变为丘疹、再发展为水疱、常伴有瘙痒,1-2天后开始干枯结痂,持续一周左右痂皮脱落。皮疹躯干部最多,头面部次之,四肢较少,手掌、足底更少。
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常见于2-10岁的儿童,一次发病可终身获得较高的免疫力。
预防措施:
1.接种水痘疫苗是最有效、最经济的预防措施。
2.流行期间小孩子不去人多的公共场所。
3.经常开窗通风等也很重要。
(五)上呼吸道感染
幼儿上火是引发上呼吸道感染的导火索,这是因为咽喉部干燥,抵抗力下降。若受到鼻病毒等感染,就会发生上感,出现发热、打喷嚏、流鼻涕、鼻塞、咳嗽等症状。
预防措施:
根据天气变化增减衣服,多到户外活动。发生上呼吸道感染不要滥用抗生素,让幼儿休息好,多喝白开水,饮食以素淡流质为宜。
(六)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地方俗称猴儿胞,秋冬和春季高发。病毒藏在唾液中,主要通过飞沫传播,也可通过直接接触、唾液污染.食具和玩具等途径传播。一般潜伏期为12到22天,传染期为腮腺肿大前24小时到消肿3天。在学校或托儿所等儿童集中的场所易造成流行,感染后可获得免疫,大多预后良好。
1.流行性腮腺炎的症状
大多数起病较急,临床特征以腮腺肿胀最明显,其他有发热、畏寒、头痛、咽痛、食欲不振、全身不适等症状。患者先觉一侧耳下腮腺肿大、疼痛,咀嚼时加重,2—3天后,另一侧腮腺肿痛,肿块以耳垂为中心,边缘界限不清,表面发热,手压时有弹性感和压痛,4—5 天逐渐消退。流行性腮腺炎也可侵犯颌下腺、舌下腺、睾丸、卵巢及中枢神经系统等,引起化脓性炎症病变,易并发出现生殖器官炎症、脑膜炎、心肌炎、肾炎、胰腺炎等。
2.得了腮腺炎怎么办
出现腮腺炎症状后,患者要尽快隔离,到腮腺消肿后一周,以免传染给他人;卧床休息,限制活动量;多喝开水,用淡盐水漱口,保持口腔清洁;要吃流质和软食等易消化的营养物质,不要吃酸、辣、甜味过浓及千硬食物。得了腮腺炎需要进.行抗病毒治疗,如使用病毒唑,也可用抗菌素和磺胺类药物对症治疗。一般经过7到10天,大部分患者可以恢复健康。
3.儿童腮腺炎主要预防措施:
(1)保持良好的个人及环境卫生。
(2)勤洗手,使用肥皂或洗手液并用流动水洗手,不用污浊的毛巾擦手。双手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如打喷嚏后)应立即洗手。
(3)打喷嚏或咳嗽时应用手帕或纸巾掩住口鼻,避免飞沫污染他人。患者在家或外出时佩戴口罩,以免传染他人。
(4)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休息,避免过度疲劳。
(5)每天开窗通风对流数次,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6)尽量不到人多拥挤、空气污浊的场所;不得已必须去时,最好戴口罩。
(7)在流行季节前接种腮腺疫苗也可减少感染的机会或减轻症状。
(七)百日咳
“百日咳”是由“百日咳”杆菌引起的小儿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上以阵发痉挛性咳嗽为主要特征,由于该病一时难以治愈,病程可长达100天,故有“百日咳”之称。“百日咳”好发于秋冬春季,主要通过飞沫传播,传染性极强,3岁以下的婴幼儿比较常见。由于咳嗽时间较长,所以对孩子的健康影响很大,需要家长们小心护理。“百日咳”是自限性疾病,只要没有并发症,一般都能自行痊愈,而且愈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一般不会再复发。
1.传染源
患者是本病唯一的传染源。自潜伏期末至病后6周均有传染性,以发病第一周传染性最强。
2.传播途径
百日咳患者、隐性感染者和带菌者均为本病的传染源。主要是由呼吸道飞沫传播,咳嗽、说话、打喷嚏时分泌物散布在空气中形成气溶胶,通过吸入传染。
3.易感者
人群普遍易感,但幼儿发病率最高。
4.预防接种
预防接种是预防“百日咳”的最好方法。父母可在宝宝出生3个月后,每隔4周给宝宝注射一针百白破(白喉、百日咳、破伤风)三联疫苗,连续3次。“百日咳”流行期间,满月的婴儿也可接受注射疫苗。一年后首次进行强化注射,4~6岁再进行第二次强化注射,做到全程预防接种,以增强宝宝的抗病能力。
5.控制传染源
“百日咳”传染性较强,因此需要尽早隔离患者以预防“百日咳”的流行。凡确诊的患儿,可从发病之日起隔离至病后40天,或隔离至痉咳后30天,防止扩大蔓延。接触患儿的人也应密切观察至少3周,若有症状应及时进行治疗。要注意环境卫生,经常开窗通风以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流通。
6.特别提醒
有些父母错误地认为,“百日咳”要咳一百天,一百天后就会自愈,即使治疗也不会有什么效果,因而采取放任不管的态度。其实,“百日咳”如果及早发现、及时治疗和护理得当,完全可以缩短病程。但如果放任不管,轻则会咳嗽两三个月,导致面目浮肿、脸色青暗,重者还会导致营养不良,以及并发肺炎、脑炎等疾病,甚至导致死亡。
7.居家护理措施
(1)多给患儿喝温水,多休息有助于病症治疗。
(2)患儿居室要保持空气新鲜,但又要防止感受风寒,衣被勤洗晒,保持清洁。发病后,患儿要注意休息,保证睡眠,对夜间咳嗽影响睡眠的患儿,可酌情给予药。
(3)注意饮食调节,要保证每天热量、液体量、维生素等营养素的供给。做到少量多餐,随时补充,选择细、软、营养丰富易于消化吸收,宜吞咽的半流质食物或软食。不宜吃生痰和上火的食物,如:各种各样加工的甜点零食糖果饮料和奶制品及荤菜荤汤和油腻的食物。
(4)要及时隔离4—6周。在家中最好让患儿单独居住一个房间或一个角落;防止不良刺激,如风、烟、劳累、精神紧张等。
(八)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常发生于冬春季,发病后1~7天均有传染性,病初2~3天传染性最强。
传播途径:
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
主要症状:
发热、头痛、流涕、咽痛、干咳,全身肌肉、关节酸痛不适等。
预防措施:
1.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可显著降低接种者罹患流感和发生重症的风险。
2.保持良好的呼吸道卫生习惯,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遮住口鼻。
3.避免近距离接触流感症状患者,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休息。
(九)甲型流感
甲型流感简称甲流,它是由甲型流感病毒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甲型流感病毒的传染性很强,主要通过打喷嚏、咳嗽这样一些呼吸道的飞沫传染。
传播途径:
主要是飞沫传播以及空气传播。
主要症状:
早期主要表现为人体发冷发热,同时伴随有鼻塞、头痛、咳嗽、流鼻涕等多种症状,而严重的甲型流感则表现为心跳加快、呼吸困难、恶心呕吐,严重时可能还会出现休克的情况。
预防措施:
1.尽量不要去人多的地方。
2.出门最好戴口罩,在回家后要及时清洗双手,及时换衣服,在家里一定要开窗通风,并且做好消毒。
1.春季儿童常见传染病虽然种类繁多,但只要我们做好预防工作:预防接种、科学穿衣、开窗通风、戴口罩、勤洗手、坚持锻炼、平衡营养、保证睡眠等,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就能有效阻断病菌,保护幼儿的健康。
2.孩子出现疑似情况后,请第一时间将情况如实告诉老师,如若确诊为传染病,需按要求在家隔离,痊愈后带痊愈证明并由保健教师检查后方可入园。
3.请各位家长认真配合我园做好传染病预防工作,日常对孩子进行健康教育,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一审一校:古安书
二审二校:张 秀
三审三校:黄成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