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沐春风,花香“研”途
一城小语文教研组听评课活动纪实

用户9776502
创建于04-24
阅读 554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四月宛如一阵清新的风,既不甜腻,也不灼热,温暖而纯净,绵软而轻柔。在这美好的四月里,为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教学水平的提高,实现在“双减”背景下,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4月24日早上第一节课,我校年轻漂亮的骨干教师樊康老师给全体语文老师展示了一节精彩的教研课一一《陶罐和铁罐》。

                        教师简介

          樊康,中共党员,本科学历,二级教师,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和班主任工作多年,教学经验丰富。教育理念:提灯引路,点燃希望之火;育梦成光,追寻美好未来。愿我的三尺讲台,可以圆孩子半程梦想,在童年的赛道上,陪他们尽情绽放。

               课前研标一一行之有效

        樊康老师在课前认真研读课标,对照课标中对寓言故事教学的要求与建议,精心的设计教学的各个环节。为了更好的落实单元语文要素,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她观看名师视频,学习借鉴教学方法,多次与同年级组老师探讨交流,反复修改教学环节。

             课堂展示一一精彩瞬间

        樊老师执教的《陶罐和铁罐》是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寓言故事,主要通过对话展开故事情节,推动故事的发展,塑造人物形象,说明处世道理。课堂伊始,樊老师出示陶罐和铁罐的图片,引导学生认识陶罐和铁罐,由此导入新课。课堂中樊老师主要采用了抓住对话,注重朗读,体会人物性格特点的教学方法。先让学生默读课文,说一说陶罐和铁罐之间发生的故事,再帮助学生梳理出故事的两个场景。接着,樊老师没有对文本进行细致的分析讲解,而是带领孩子们用自由读、小组读、带着表情读、男生女生读、分角色朗读多种方式读人物的对话,从读中体会两个罐子神态和语气的不同,了解它们不同的性格特点。最后设计了小表演活动,同学们把陶罐和铁罐的神态,动作表现得生动鲜活,让整个课堂充满活力!整节课在樊老师巧妙的引导下,学生们积极参与,共同营造了轻松活跃的学习氛围,大家在寓言的海洋里遨游,体会人物不同的性格,让我们看到寓言之趣与人文之美的完美融合。

              课后评课一一智慧碰撞

        课后语文教研组齐荣钊组长带领全体语文老师就本节课展开研讨交流。首先,樊老师就本节课进行说课反思。接着,连全民老师对樊老师的课进行点评,他认为本节课教学环节完整,条理清晰,基础落实扎实到位,体现了以学生为主的课堂理念,是一节扎实有效的课,同时,就课堂上的一些细节的处理也提出了一点儿宝贵的建议。最后,齐荣钊组长对此次教研活动进行了总结,同时他提出老师们组织课堂教学时不仅要语言精炼,而且要思考在教学中如何落实教学评的一致性。

            教学反思一一悟中有获

《陶罐和铁罐》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陶罐和铁罐》讲的是发生在陶罐和铁罐之间的有趣故事,全文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讲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第二部分主要讲许多年代过去后,人们发现了陶罐完好无损,铁罐却早已氧化。作者告诉人们“不能只看到自已的长处,而看不到自己的短处,也不能只看到别人的短处而看不到别人的长处”这样一个道理。这则寓言故事语言朴素却富有童趣。我本节课执教的是本课第一课时,将教学目标定为:

(1)认识“陶、罐”等11个生字,会写“骄、傲、懦、弱”等12个字,会写“国王、骄傲、懦弱”等16个词语。

(2)默读课文,说说陶罐和铁罐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

(3)结合课文中描写陶罐和铁罐的神态和语言的语句,了解陶罐和铁罐不同的性格特点,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了抓住对话、抓住神态描写、关注标点、注重朗读的方法,体会人物性格特点。故事中的陶罐和铁罐个性鲜明,铁罐傲慢无理,说话咄咄逼人,而陶罐谦虚容忍,态度温和友好,这从他们彼此的对话中显而易见。为了指导学生读好铁罐的这些话,我让学生画出描述铁罐说话时神态的词语。学生很快抓住了“傲慢“、“轻蔑”的神气、“恼怒“这些词语;在理解这些词语之后,学生再读句子,将铁罐的骄傲表现得淋漓尽致。并让学生演一演,加深对”人物”的理解。

教学的不足包括:

(1)对于朗读缺乏必要的指导,朗读流于表面,而没能达成深入的效果;其陶罐和铁罐的对话部分,是指导朗读的重点。理想的状态是学生能够表现出人物对话时的动作和神态,而且每次对话都有所区别。应该多给机会让个别学生进行演练,从而有目的的进行指导,逐渐提高要求,增加梯度。但是我给予学生的机会较少;

(2)没有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思考,如在探索“课文讲了陶罐和铁罐间的什么故事”时,教师没有发挥启发引导的作用;

(3)教学语言不够简洁,不够精准,很多环节说话罗嗦,耽误了时间。

总之,每一次公开课都是自我历练、不断提升的过程,取长补短、相得益彰!期待着自己的课堂教学,也能够在互相学习中有更加成熟的表现。

                            结   语

       每一次教研,都是一次成长!每一次教研,总会有新的收获!每一次教研,都是一次专业的提升!愿我们的教研之路如沐春风,花香沿途!

阅读 554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