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向交流探索,共话幼小衔接
——阿旗一幼与天山实验小学幼小衔接联合教研

天山第三小学
创建于04-24
阅读 3326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为深入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有效衔接,减缓衔接坡度,探讨促进幼小科学衔接的有效方法,2024年4月24日下午,我园教师相约走进天山实验小学,聚焦“双向交流探索,共话幼小衔接”话题,开展联合教研活动,共谋衔接之法,共探教育之路。

前期准备,蓄势待发

      开学初,大班组老师们经过多次教研,结合幼小衔接的四项准备:身心准备、生活准备、社会准备、学习准备,集思广益、畅所欲言,从幼儿、教师、家长等方面,对本学期幼小衔接的推进计划进行探讨与交流,明确目标,以便更好地开展相关活动。

    教育部印发的《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要全面推进幼儿园和小学实施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教育, 减缓衔接坡度,帮助儿童顺利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针对其中的具体内容,大班组教师进行了细致学习,积极探索幼儿园和小学的双向衔接,为《指南》的全面贯彻落实创造条件。

观摩现场,感受文化

小学课堂零距离

    首先,老师们观摩小学教学模式,近距离触摸有温度的课堂。实验小学的孟显会和秦晓君老师为我们展示了数学活动《按规律排序》和《认识人民币》,真实的低年级课堂教学。老师精心设计的各学科教学活动令幼儿园的老师们刷新了以往的认知。将游戏融入课堂,运用有效、适宜的教学方法,主动发现、自主探究,课堂互动考虑到全体、关注到个体......生动有活力的教学模式、孩子们规范的课堂常规不仅让我们更清晰地了解了小学的教育特点和小学生学习、发展的状态,也引发了老师们在课程衔接方面的深入思考。

自主课间活动多

聚焦问题,经验分享

    关于幼小衔接,每个人心中都会有不同的理解,那幼小衔接到底是什么?如何做好幼小衔接系列活动?小学老师们针对教师和家长在教育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以及关注的焦点进行了解答,倡导科学衔接的教育理念。

【焦点问题1】

幼儿在幼儿园向小学生活过渡期间,需要着重培养哪些能力和习惯?

独立生活能力:

 1.知道并记住自己的家庭住址和父母姓名、电话,知道学校的校名、班名,认识从家到学校的路线。 

2.能整理好自己的物品,每天按课程表自己整理书包。 

3.会做扫地、擦桌子等力所能及的事情,学习做值日生。 

4.遇到困难时能积极想办法,会寻求别人的帮助,并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要求。 

良好的学习习惯 :

1.科学帮助幼儿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为学习打好基础。

2.引导幼儿明确行为要求,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培养幼儿的自主思考习惯以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4.利用各种方式培养幼儿良好的倾听和表达习惯。

【焦点问题2】

上小学之前很多家长都是焦虑的,外面也出现了很多的幼小衔接班,这个“幼小衔接班”到底该不该上?

     1.走出误区。 很多人认为幼小衔接就是把一年级的内容提前都给学了,到了一年级就衔接上了。但如果持有这样的观点,那孩子的优势最多能持续一年,到了二年级就失效了。

     2.能力衔接。幼小衔接衔接的是能力,而不是知识。比如最基本的学习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3.良好的生活习惯。根据自己的需求喝水、穿脱衣服、如厕,不需要老师提醒等。

      幼小街接课程被很多人认为是一种更有针对性、更有效果的教育方式,能够帮助孩子更早地适应小学教育,但是否让孩子参加幼小衔接班,这个问题必须回到孩子本身,需要根据家长和孩子的具体情況来判断。

【焦点问题3】

小学的一日生活和幼儿园的一日生活有哪些不同?

      1.环境的差异。幼儿园集体教学时更多地选择围坐式或者小组合作式开展,班级老师参与幼儿的一日活动组织。而在小学,主要以班级授课形式为主,教室的桌椅呈秧田式排放,老师下课后离开教室,孩子们自主安排休息时间,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2.育人模式的差异。幼儿园以游戏为主,注重将教学内容渗透到游戏中。而小学的每一门学科都是独立的课程,每节课大概40分钟左右。

交流总结话衔接

    科学的幼小衔接是一项需要多方参与、共同努力、长期坚持的工作。本次研讨交流活动是一次幼小教育理念的碰撞,也是一次幼小衔接实践的融合。让我们更加明晰幼小衔接的方向,能更好地沿着儿童生命的轨迹,坚守儿童立场、倾听儿童、相伴成长,通过科学衔接,幼小协同,使我们的幼小衔接教育工作迈上新台阶。

阅读 3326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