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有阳光,美娇艳;
鱼有流水,戏水欢;
渠有活源,清如许;
人若学习,耳目清。
2024年4月18日至22日,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副校长徐慧萍带着5位语文组教师们来到美丽的西湖河畔,参加“千课万人”小学语文“好任务统领 多样态共生”新课堂实践研讨观摩会,一起吸收专家名课的精髓,共同奔赴冬日教育盛宴。
名师荟萃的课堂,这里只撷取其中几节满堂彩课例对本次学习之旅做一回望与梳理。
以前听过赵老师的《月光曲》,钦佩赵老师的思维方式和掌控学生和课堂的能力。这次赵昭老师的课也不负期待!整堂课每个教学设计点都十分新颖,让孩子在不断质疑中学会思考。首先通过一组食物相克的图片,不仅导入了课题,让学生学会思考,真实的面对自己的无知,还链接了最后对科学应该秉持怀疑的态度的总结,前后呼应,设计巧妙!其次就是在问号后是真理,那问号前是什么?这个问题,通过对“司空见惯”这个词语的理解,体会科学需要质疑的精神,敢于说出自己的疑问!从对三个事例的现象,疑问,结论的词语分类,体会科学研究需要的精神,和打破规则的勇气!从理解词语“见微知著”中体会科学发现也许存在错误,科学发现是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具有锲而不舍精神的人。最后的科学家的发现视频,感情得到升华,激发孩子对科学研究的理解,培养了学生的对于科学研究的态度!总之,赵昭老师的课想这篇科普文一样,真实客观,通俗易懂,生动有趣!(陈文思)
孙双金《田忌赛马》观摩课(五年级)孙老师通过“孙膑为什么要让田忌这样安排马的出场顺序?”的问题,让学生一起交流学习,感受奇人孙膑用出奇制胜的方法从门客成长为军师,理解到他的眼力奇、时机奇、办法奇、效果奇,体会智谋的博大精深,从田忌赛马拓展到历史上还有许多运用谋略取得胜利的故事,启发学生思考,拓宽知识面。孙老师还提出语文老师要学会语言运用、概括提炼,让学生会思维,感受文本的精髓,抓住语文的灵魂,抓住关键,抓住画龙点睛的睛,看到故事背后的内涵,不仅仅停留在文章本身,提高思维能力,提升文化自信。每一个文本都有其独特的密码,语文教学就是要找到文本的钥匙,发现文本的密码。(徐依婷)
薛法根老师的《芦花鞋》一课,可以说是一次深入人心的语文教学。他以独特的视角和精湛的教学技巧,为学生们呈现了一个充满情感与深度的课堂。他通过运用“小标题串联法”,采用教—学—评的方式帮助学生们梳理文章内容,读懂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学生在一次次更改小标题中也读懂了课文,把握长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实在是妙!此外,薛老师还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他借助细节的“前后关联”,引导孩子如何做批注,采用教—学—评的方式习得方法。通过引导学生感受苦难中的快乐成长,让学生们明白苦难是人生一笔宝贵的财富。这种教育方式不仅让学生们获得了知识,更让他们在心灵上得到了滋养。(张双英)
王林波老师的《自相矛盾》一堂课,围绕好任务,在教学过程中,多样态共生。教学过程围绕“链接已知,简述寓言故事大意;创设情境,读中再现叫卖场景;合理推测,还原人物思维过程;深度思辨,不断提升思维能力”等四个学习任务和相关的活动,分别达成本课的语言文字学习和应用目标,并借助于语言文字的学习引导学生不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教学重点突出,围绕“矛”与“盾”展开,逻辑清晰,思维能力培养螺旋上升。学习方式方式多样态。在教学中,既有学生的自主学习也有小组合作,学生在自主、合作学习中加深认识和理解;既有生生互动也有师生互动,不断围绕教学目标进行互动。在教学中,结合学生的学习经验对文本进行学习,比如学生四岁时读的白话文的自相矛盾和现在五年级读的文言文的自相矛盾进行对比,巧妙地在白话文和文言文中间搭起了一座桥,使得学生原有的白话文经验很好地渗透到文言文的学习中,学生语言文字的学习和运用互相促进。在教学中,王老师既有传统教育媒介的使用,也有现代教育技术的无缝衔接,传统与现代相得益彰。问题多样态。在教学中,王老师不断用开放式问题引导,关注学生学习经历,通过师生有效互动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思维多样态。在教学中,王老师随时关注学生学习方法的引领,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评价多样态。对学生表现进行及时评价,以评价促进学生学习。
研讨会期间,我们珍惜与王崧周、赵昭、薛法根、赵志祥、孙双金等全国著名特级教师面对面学习机会,带着一颗虔诚的心,走进他们的课堂与讲座,近距离感受新课标背景下,名师们的教学理念、智慧与艺术,一场场精彩的现场教学,名师大咖所展现的教育视野,语文素养与文化底蕴,让我们为之折服。春风化雨,总是那么悄无声息,却总能滋润心间,我们也在细思慢品中,饱食着一场丰盛的教学盛宴,唤醒自己的又一次主动生长。
新课标背景下的教学新样态:大概念、大单元、项目化等统领下的语文课堂实践活动,闪耀着思想的光芒,凝结着探路者的课程建设智慧。这些精彩的课例与讲座是对课改积极的关照和回应。作为学习者的我们更要勇于实践,让每一次的培训都记录成长的印记,指引着我们的教育视野走向更开阔的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