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书韵,佳作共赏——五指山市毛阳中心学校2024年春季学期教师共读《教师成长力》分享(第六期)

虫虫猫
创建于04-24
阅读 665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本期共读内容《教师成长力》89~99页,第二章 :阅读滋养生命灵气。

主要内容:

1.在啃读经典中获得智慧 

2.暑假正是读书天

3.读书是“吃饭”不是“吃药”

领读者:王谨培

分享者:曾叶、符玉娟、吴有妹、李莹莹、李海燕

共读形式:线上

共读平台:腾讯会议

时间:2024年4月23日   

            19:30—20:30

分享者:李海燕

分享内容:第二章 阅读滋养生命灵气

阅读这本书89-99页的内容,对于阅读而言,要赋予什么样的方式最为有效。郝晓东老师推荐了经典书籍是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他是一个教育实践家,具有30年的一线教育经历,对教师的选择与理解,更深刻,做为一名老师,读书能使人视野开阔,日常教育中出现教师过激的行为,解决的方法并非针对学生而得到解决,所以这本经典书籍是值得我们借鉴学习的,或许能有更好的解决方式。  

       想想,平时的工作不仅忙碌而繁琐,在手机控的时代,偶有零碎阅读或心灵鸡汤类的文章,这些碎片化的阅读还是取代不了具有深度书籍阅读。为了解决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我比较喜欢带着问题而阅读,曾经为读一本书而整个学期重复翻看相关内容。经典书籍和专业类书籍,它不仅要求我们全身心地投入,还要一定时间进行阅读。我看书就比较慢,遇到不明白的词句,会不断回看,大大影响我看书的效率,然而郝晓东老师建议的研读方式,让我有所领悟,确实,阅读有勾画、批注、摘抄、写心得兴许会让阅读变得更有深度,达到真正内化。相反,短时阅读难让我们做到有深度理解,可在暑期进行有规划啃读,我们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经典作品,还能培养我们的专注力和耐心,这对我们的个人成长和未来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作为教师,我们要时刻准备着,准备日常的课,准备充实自身内需,准备着做一个有格局视野开阔的人,唯有通过长时间阅读,日常的积淀,最终让自己成为内生力强大的人。

       最后,读书是“吃饭”而不是“吃药”这章节内容中,是让我们用正确的眼光和方式去看待阅读,就如这次发起的共读一本书,就是一个很好的推动读书的方式,虽然我们看不到后期的有用,还是无用,不需要有太多利益链接,最主要还是自身的热爱所致,阅读能发挥多大价值,我不知道,但始终相信,只有坚持阅读,才能改变现有的知识状态。用郝晓东老师的话说:最好的宣传不是脱离自身而他人游说“读书好”,而是让自己因读书而优秀,因读书而专业,因读书而幸福,当别人向你探寻原因时,你说这是读书的作用。

分享者:符玉娟

分享内容:第二章第7节有感

郝老师在这一章节中给我们推荐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并给予高度评价。他认为这本书完全可以当作中小学一线教师的必读书。因为苏霍姆林斯基如一位循循善诱的长者,用饱含激情又富有诗意的语言和生动活泼的案例把育人观、知识观、课程观、教学观一一描述出来,仿佛一道闪电,照亮了他的内心。说来惭愧,对一线教师指导性这么好的书竟没看过太可惜了。以下是本章节的摘抄:苏霍姆林斯基作为一个教育实践家,基本上思考了基础教育领域涉及的各类重大问题,所以,每一个教师很容易在其中发现自己原本感兴趣的东西,从而强化自己思想的倾向性。关于教师的作用,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确实要善于在每一个学生面前,甚至是最平庸的、在智力发展上最有困难的学生面前,为他打开精神发展的领域,使他能在这个领域里达到顶点,显示自己,宣告大写的‘我’的存在,从人的自尊感的泉源中汲取力量,感到自己并不低人一等,而是一个精神丰富的人。”关于如何培养儿童的学习积极性,他一语中的:“如果你想做到使儿童愿意好好学习,使他竭力以此给母亲和父亲带来欢乐,那你就要爱护、培植和发展他身上的劳动自豪感。这就是说,要让儿童看见和体验到他在学习上的成就。最后借用郝老师的话总结“人生是一个短暂的过程,选择了当教师,就应努力在这一职业中找到安身立命之所在。通过阅读,保持一个大的格局和视野,持续不断地滋养生命,积累学术的厚度,永葆年轻时的好奇和勤奋,让自觉的内生力强大起来,这是教师阅读最终的真谛所在。”

分享者:吴有妹

分享内容:,第七、八、九节阅读心得

这段时间读了《教师成长力》这本书,有了不少的收获,就拿这次阅读第二章《阅读滋养生命灵气》的“在啃读经典中获得智慧”、“暑假正是读书天”“读书是'吃饭',不是'吃药'”这三个小节时,我对阅读又有了新的体会。

        在“在啃读经典中获得智慧”中,作者介绍了《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以及这本书的作者苏霍姆林斯基。他在文中写到:《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仿佛开了一扇窗,让我终于尝到教育的芬芳;苏霍姆林斯基如一位循循善诱的长者,用饱含激情又富有诗意的语言和生动活泼的案例把育人观、知识观、课程观、教学观一一描述出来,仿佛一道闪电,照亮着我的心。可以说这本书让作者领悟了阅读的方法和领会了苏霍姆林斯基“爱心”“阅读”“集体教育”等的核心思想,也为他今后的教育生涯起到了一个指引和激励的作用。因此,经典作品往往蕴含着深邃的思想和丰富的内涵,每一次阅读都会有新的发现和收获。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中,我们常常感到焦虑、迷茫,这时阅读经典作品往往能够为我们提供心灵的慰藉和指引。

      “暑假正是读书时”里告诉我们,教师暑假里要劳逸结合,在休闲的时候可以读一读书,把阅读当成一种休闲的事来做,作者也告诉了我们方法,如:深度啃读;主题阅读;专人阅读三种。以前我是一个一读书就犯困的人,这可能是还没碰到一本能让我感兴趣的好书,或许是因为每次一读完就忘了的原因,这多少让我对读书有了一种倦怠。现在我多少能读到一两本书了。因为就像作者所说的读书是“吃饭”不是“吃药”,还如《教师成长力》里的“专业阅读的六个选择”里说的“感兴趣的不一定是有需求的,有需求的不一定是感兴趣的,专业阅读应该按照需求而不是兴趣来选择书籍。”让我知道,读书是自身思想、能力的营养源,只有不停的通过读书给自己补给营养,才能不让自己处于枯竭之地。

       总之,在未来的阅读生活中,我将以更加开放和包容的心态来对待读书。我会尝试阅读不同类型的书籍,探索更多的知识和领域。我相信,在这样的阅读过程中,我不仅能够获取知识,还能够享受到阅读的乐趣,让自己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分享者:李莹莹

分享内容:阅读经典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啃读经典获得智慧

首先,认识到了阅读经典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啃读经典获得智慧。在第二章中,作者提到了许多关于教育理念、教学方法等方面的经典著作,如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李镇西的《爱心与教育》等。这些书籍不仅提供了丰富的教育经验和理论指导,还能够帮助我们拓宽视野,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作为一名青年教师,这正是我需要的,所以自己也会抽空阅读这些经典书籍。

        其次,在阅读的过程中,读到了一些关于阅读的方式方法,会自然而然地与自己阅读的方式方法进行对比,思考后认为自己在阅读中需要注意三个问题:1.只为兴趣而读。平时读书的随意性比较大,许多书读着读着提不起兴趣了,没读完便又扔到一边了;2.沉潜啃读少。读了一些书,只是读,读一遍后便懒得再碰,满足于肤浅地“知道”.3.专业性阅读少。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实践问题有许多,但是没有科学地、系统地去研究解决,只是屏借自己的一知半解或是固化的经验来解决。

        最后,阅读的重要性我们都了然于胸,但是坚持阅读,坚持经典书籍阅读却不容易做到。我们应该重新理解阅读,把读书当成一种乐趣一种专业发展,而不是一种任务,只要坚持下去,就一定能够从书中获取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分享者:曾叶

分享内容:持之以恒是阅读的关键

啃读经典是一种获取智慧的最佳途径。在《教师成长力》中,作者引用了众多经典作品和著名学者的观点,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教师成长的本质和途径。这些经典作品蕴含着丰富的智慧,通过阅读和体会,我们可以汲取到其中的精华,让我们的思想更加开阔,智慧更加丰富。

例如九章算术讲述的古人多种多样具有巧思的解题方法,辗转相除法,更相减损术等,在思路和方法上都让人眼前一亮,同时也感叹于古人的智慧和钻研的精神。

在阅读《教师成长力》的过程中,我意识到读书应该像“吃饭”而非“吃药”。这里的“吃饭”代表着持续不断地阅读、积累、反思,让自己成长为一个更优秀的教师;而“吃药”则代表着急功近利,只是为了应付某种需要而读书。

持之以恒是阅读的关键,只有在持续不断地学习和思考中,我们才能真正获得智慧的养分。读书不是单纯为了增加知识量,而是为了提高自身的修养和素质,让自己成为一个内涵丰富、品德高尚的教师。只有坚持不懈地“吃饭”,我们才能真正体会到阅读的力量所在。

如果把精神成长和躯体成长做个比较的话,躯体的成长更多的是受遗传和基因的影响,个体的精神成长却不完全依靠基因和遗传,而与后天阅读息息相关。没有阅读就不可能有个体心灵的成长,不可能有个体精神的完整发育。通过阅读,我们不一定变得更加富有,但我们一定可以变得更加智慧。当我还是一个孩子时,我吃过很多食物,现在已经不记得吃过什么了,但可以肯定的是,它们中的一部分已经长成了我的骨头和血肉,已成为身体的一部分。读书亦是如此,细枝末节虽然不记得了,但是谈吐间都会暴露出来。

没有一艘非凡的战舰,能像一册书籍,把我们带到浩瀚的天地。也没有一匹神奇的坐骑,能像一页诗扉,带我们领略人世的真谛。读书,是一次通透的心灵体悟,是一种魅力无穷的美的享受,是一次次人生旅途的加油站。

监制:王晓燕

审核:蒋金丹

编辑:曾叶

阅读 665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