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课程起源
课程目标
课程实施
有趣的扎染
课程起源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提出"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和优秀,激发幼儿爱祖国的情感,萌发幼儿初步的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趣。"扎染在我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是众多民间艺术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因此,在幼儿园开展扎染活动,不仅有利于提升幼儿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更是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
课程目标
1、了解扎染的历史文化,知染是中国民间传统文化工艺。
2、学习扎染的步骤和技能技巧,使用多种方式、材料表现扎染的艺术魅力。
3、初步尝试扎染,感受扎染的多样性、艺术性、独特性使用扎染布料进行创意手工作品,体验制作的乐趣。
课程实施
初遇扎染
——什么是扎染
扎染又称扎颂、绞面、夹缬和染缬,是中国民间传统而独特的染色工。
是一种在布艺或者服饰在染色时把部分织物通过扎、捆、缝、夹、孔等方式使不能着色而形成一定图案花纹的染色方法。
是中国传统的手工染色技术之一,扎染的团纹样变化多端,具有令人惊叹的艺术魅力。
初遇扎染
——扎染五部曲
初遇扎染
——扎染技法
捆扎法
捆扎法是将织物按照预先的设想,或揪起一点,或顺成长条,或做各种折叠处理后,用棉线或麻绳等进行捆绑或者扎结的方法。
缝针法
缝针法是在染色前,先把设计好的图案(如:花型、叶型、动物形状)绘制在织物上,再用缝针的方法均匀缝直后拉紧从而形成特定形状的一种方法。
折叠法
折叠法扎染中应用最广泛的技法,是对织物进行规则或者不规则,对称或者不对称的折叠,从而形成图案纹理的一种方法。
夹扎法
夹扎法是利用方形、圆形、三角形、五角星等形状的木板、竹片、竹棍将折叠好的织物夹住,然后用绳子捆紧形成扎染的一种方法。(我们使用的是木板)
孩子们有了前期经验的积累,对扎染兴趣越来越浓厚,带着好奇心和探索欲开启了他们心心念念的扎染活动。
有趣的扎染
扎染体验
肖:这皮筋也太难扎了吧。
铭:老师,皮筋怎么绑。
吝:老师,帮我绑一下。
杨:女孩子才会扎皮筋。
可:可以看视频跟着学。
汤:妈妈也会扎皮筋。
扎染展示
扎染的布可以做什么呢?
——可以装饰教室。
——可以做衣服、裤子。
——可以做蝴蝶结。
——可以给娃娃做裙子。…
——可以穿我们扎染的作裙子走模特秀。
教师思考:
经过互相学习、探索、操作,不会的孩子基本可以掌握扎皮筋的方法,从毫无经验到逐渐熟练,这个过程对孩子们来说是一种新奇的学习,有的孩子学会了很自豪将自己的经验分享给伙伴们。
孩子的社会性主要是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通过观察和模仿潜移默化地发展起来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人际交往这一方面提出以下目标:有问题愿意向别人请教、有高兴的或有趣的事愿意与大家分享。我们老师应多为孩子提供自由交往和游戏的机会,鼓励他们自主选择、自由结伴开展活动。
回顾总结
从初识扎染﹣﹣走进扎染﹣﹣体验扎染的探究过程中,孩子们的发现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尝试运用多种感官对发现的问题进行观察、探索。通过观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讨论﹣﹣搜集资料﹣-解决问题这样过程,对中国传统文化扎染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在这样探索的过程中,孩子们也累积了许多有用的学习方法。环境生成课程,课程来源于生活,培养幼儿初步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让幼儿感受中国传统民间文化的魅力,激发幼儿民族的自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