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校史足迹,传承盘龙精神

米脂中学高二年级部
创建于04-23
阅读 2783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为了使高一年级同学进一步了解学校悠久历史,切身感受学校深厚的文化底蕴,学习老一辈米中人艰苦奋斗、严谨治学的优良品质,激发同学们更强烈的爱校荣校情怀以及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增强对米脂中学的热爱之情、自豪之感,米脂中学高一年级部举行了以“追寻校史足迹,传承盘龙精神”为主题的校史馆参观活动。

      米脂中学是一所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历史名校。1927年4月13日,在教育家杜斌丞先生倡导和支持下,米脂县立初级中学成立,后更名为三民第二中学校、陕西省立米脂中学、陕甘宁边区米脂中学、陕西省米脂中学。 

      米脂以“地有米脂水,沃壤宜粟,米汁淅之如脂”得名。千百年来,历尽沧桑。猎狩牧耕,迁徙往还,争战撕拼,驻军屯垦。历代英豪展雄图,八方移民创基业。秦公子扶苏、大将蒙恬,汉“龙城飞将”李广,唐代名臣郭子仪,宋代科学家沈括等文臣武将,党项族李继迁,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励精图治,上演了一幕幕历史大剧。

                             一

       20世纪20年代,革命的洪流波及米脂,在党的培育下涌现出郭洪涛、马明方、刘澜涛、艾楚南、张汉武等一大批革命先驱,传播马列主义,点燃革命火种,为反帝反封建,创建革命根据地立下汗马功劳。革命力量的凝聚正是在三民二中汇聚,由党员教师和学生推动了中共米脂组织力量的发展壮大。以及省立米中、边区米中培养出数以千计的革命干部分赴全国各地,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中坚。  

     1924年,米脂名流呼吁创建中学,经杜斌丞斡旋,在西安国民联军驻陕司令部备案,同意在米开办中学。1927年4月13日,米脂县立初级中学正式成立,杜立亭出任校长,摒弃儒学教育,实行男女同校,将民主科学观念引入校园,随后中共党团组织在校内秘密建立,马列主义等进步思想在学校广为流传。下半年,井岳秀将米脂县立初级中学改名为三民第二中学校,简称“三民二中”。其间,党员学生积极参加反帝反封建游行、组织农协会、打神像、驱逐保守教师,引起官绅极端恐惧和仇视,1929年7月,井岳秀以“赤化”罪名,关闭学校。

                           二

      三民二中停办十年,到1939年7 月,杜斌丞再次促成省立米脂中学复办。国民政府委任营尔斌为校长。省立米中刚成立,校内党组织就与国民党校方展开了争夺青年学生的斗争。营尔斌以拉拢、诱骗等手段,发展三青团员。中共绥德特委、县民运动积极宣传抗日主张,展开摩擦与反摩擦斗争。1940年2月,营尔斌逃往镇川。6月,通过各界人士选举,马济川当选校长,省立米中在米脂办学历史结束。初夏,省立米中迁往镇川继续办学。1946年10 月,镇川解放后,省立米中被边区米中接收。

       公立米中是边区米中的前身,1940年7月,特委派党员宋养初、高云屏等到校帮助工作。不久,绥德警备司令部派袁任远到米脂征询关于建立新中学的意见。米脂县公立中学,简称“公立米中”,成立董事会,聘请马济川为校长。1941年1月,公立米中在办学陷入困境时被边区政府教育厅接管,改称陕甘宁边区米脂中学,简称“边区米中”。边区教育厅下拨办学经费,马济川续任校长。到1942 年秋,学生增到近300人,开设高中班,成为边区唯一设立高中的中等学校。1943年10月,边区米中“整风”后,由一所普通中学转变为培养干部的学校。从1940—1945年抗战的5年中,边区米中先后调出学生520人,参加工作480人,堪称培养革命干部的摇篮。 

                            三

       抗日战争胜利后,边区米中办学宗旨由原来为抗日战争服务转为为解放战争服务。边区米中承担解放全中国,“提高现任干部与培养未来干部”的双重任务,坚持“干部教育第一”原则,以保证及时地为地方和部队输送急需人才。1946年,国民党发动内战,学校宣传队在街头宣传,假期赴镇川、鱼河、横山等新解放区巡回演出《血泪仇》等10多个剧目,进行土改和革命形势教育。1947年3月,胡宗南进犯边区,米中全校有学生547人。由于形势紧张,4月初,200多名师生踏上转移办学之路。东渡黄河在山西省临县太平村,度过两个月艰难困苦岁月。10月,米中师生西渡黄河返回佳县,在与绥师教职工一起开展“三查”后,大部分师生被调出工作。月底,全校师生仅剩40多人。11月初,米中与绥师合并为绥米中学,张汉武任副校长主持工作。1948年7月,边区政府恢复米脂中学,任命马润之为校长。9月1日开学后,校名仍称边区米脂中学,隶属边区教育厅管理。1940—1949年,边区米中(含公立米中)历经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两个历史阶段,一批又一批才华横溢的教师调出或调入,学校先后招收初、高中37个班,招收学生2600多名,为革命培养和输送2000余名干部。如,省、部(军)级李森桂、左琨、马谦卿、崔国权、高本宗等。还有不少边区米中学生,为挽救民族危亡和建立新中国献出生命,而多数学生在革命斗争中锻炼成长,成为建设新中国的专门人才。

                            四

       新中国成立后,米中隶属关系及校名几经变更。由一所为民族战争,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培养干部的学校,逐步转变为正规的完全中学。1950年5月,边区米中更名陕西省立米脂中学,改由省政府教育厅管理,被列为陕西省重点中学之一。1951年5月,省政府将米中校名改为陕西省米脂中学,隶属不变,由绥德专署代管。1959年8月,校名改为米脂县盘龙山中学,由省、地下放县级管理,从过去县级事业单位改为科级事业单位。“文化大革命”后,又将校名恢复为陕西省米脂中学,由地(市)、县交替管理。1961年,米脂银城中学、米脂师范、镇川中学高中部、乌镇中学高中班相继并入米中,有教学班35个,学生1800名,教职工200多人,成为全省最大中学之一。1983—1984年,沙家店、桃镇、龙镇、石沟4所中学高中班全部并入米中高中部,使米中再次成为全县唯一的一所完全中学。1985—1989年,米中连续5年高考升学率居全区第一,荣获五连冠。1987年8月,建校60周年校庆活动期间。在省、地老干部、老校友呼吁下,9月,米中上划榆林地区教育局直管,学校恢复为县级事业单位。

       2003年8月,市政府把米中交给县政府后,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米中的办学工作。调整领导班子,确定“一年理顺教学工作,二年改变办学环境,三年建成省级标准化高中”的目标。2006年,通过省教育厅评估验收,被命名为陕西省标准化高中。2015年,高考一本上线率位居全市第二。米中建校95年来,硕果累累。据不完全统计,为新民主主义革命输送2000多名革命干部,培养出初、高中毕业生7万余名,为全国各地高等院校输送大学生8000多名。走出校门,走向全国各地,为祖国建设、为人民事业贡献聪明才智。

       特别是近年来,基础设施和信息化建设不断提升,推行年级部管理模式,扁平化运作,所有资源向教学一线倾斜,挖掘内生动力,调动教师教学积极性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重金聘请6名特级教师任教,想方设法、创造条件鼓励年轻教师参加全国各级各类教学培训,以科研引领,多元活动,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培养出省级名师1人,省学科带头人2人,省、市级教学能手20余人,逐步形成了一支高质量的名优教师梯队,为米脂中学的长远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撑。高考成绩逐年提升。2022年,高考一本上线人数314人,上线率41.8%,二本上线人数585人,上线率84%,任务了上级下达的完成,位居全市公立学校第三名。

      深挖红色经典,弘扬老一辈革命精神,目的是教育下一代,继承革命传统,永葆革命本色,光大盘龙精神,赓续红色血脉,以饱满热情,拼搏精神,使米中教育更上层楼,让教学质量日益提升。今后米脂中学的发展前景将会更加美好,这所具有光荣传统的历史名校,一定会谱写出更加辉煌的教育新篇章。

活动剪影

阅读 2783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