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保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婷婷
创建于04-23
阅读 208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一、专业名称及代码 

    专业名称:幼儿保育

    专业代码:770101

    二、入学要求

    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历者。

    三、修业年限

    全日制学历教育,学制 3 年。

    四、职业面向

         五、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坚持立德树人,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水平,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创新意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较强的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掌握本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面向城乡各级各类幼儿园、托育机构、早教机构,培养从事幼儿园托育机构保育、教育、教学等工作的高素质保教技能人才,并为上一级高校输送合格的学生。

    (二)培养规格

    本专业毕业生应具有以下素养、知识和能力:

    素质

    1.坚定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深厚的爱国情感和中华民族自豪感。

    2.热爱幼儿保育事业,尊重和关爱儿童,具有正确的保教观、儿童观,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和文明礼仪,为人师表。

    3.崇尚宪法、遵法守纪、崇德向善、诚实守信、尊重生命、热爱劳动,履行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具有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参与意识。      

    4.富有爱心、耐心和细心,善于沟通与协作,身心健康,乐观开朗。具有健康的体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掌握基本运动知识和运动技能,养成良好的健身与卫生习惯,良好的行为习惯。

    5.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具有一定的审美判断、创意表现和人文素养,形成个人艺术文化修养。

    知识

    1.掌握必备的思想政治理论、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

    2.掌握学前儿童卫生保健的基础知识,理解幼儿保教工作的意义,具有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做好保育工作的能力; 能运用疾病预防、安全防护与救助的基本方法和技能,保护学前儿童健康发展。

    3.掌握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基础知识,了解幼儿心理发展各阶段的特点,知道幼儿学习的主要方式和特点,能初步观察与解释幼儿行为所表达的心理需求;信任幼儿,尊重个体差异,主动了解和满足有益于幼儿身心发展的不同需求。

    4.了解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基本知识,以及幼儿教育目标、策略和基本方法;熟悉幼儿园及托育机构保教活动的目标、任务、内容和要求; 具备幼儿园及托育机构教育活动与游戏的组织实施能力; 能与幼儿友好相处、交往、互动与合作,能调动家庭和社会的幼儿教育要素。

    5.掌握幼儿园及托育机构教育质量评价的基本方法与技能; 能够运用多种方式公平、全面地评价幼儿; 及时发现和赏识幼儿的进步,注重激发和保护幼儿的积极性、自信心。

    6.具备幼儿园及托育机构一日生活的组织与管理能力,能将教育合理渗透到幼儿生活的各环节中; 能够科学照料幼儿日常生活,及时处理幼儿的常见疾病与突发事故。

    7.掌握音乐基础知识和体验基本技能并融于实践活动之中,能理解人文内涵、创意表达、自信表演,并具备辅导幼儿学唱歌曲、辅助幼儿实践律动的能力。

    8.掌握键盘乐器演奏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正确演奏不同内容、风格的简单器乐作品,具有为幼儿歌曲编配简单伴奏的能力。

    9.掌握我国主要民族民间舞蹈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具备辅导幼儿形体训练、辅助幼儿舞蹈排练的能力。

    10.掌握绘画、图案、简笔画及手工制作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能够指导幼儿学习绘画; 能够恰当、熟练运用简笔画; 能选择适宜材料、运用正确的技法开展手工制作。

    11.掌握幼儿语言特点和教师常用幼儿教育语言技能,能用普通话及日常英语准确、清晰、亲切地进行口语表达。

    12.理解幼儿园教育环境创设的基本内容和方法,能设计制作墙饰,能够合理利用资源,为幼儿提供适宜的游戏材料; 能够创设有助于促进幼儿健康成长、学习、游戏的教育环境。

    13.初步掌握 0-3 岁婴幼儿抚育和教育的有关知识,掌握婴幼儿教养活动的方法与基本技能,能初步运用婴幼儿教养知识开展并指导家长进行早期教育。

    能力

    1.具备观察和了解幼儿的能力。

    2.具备一日生活组织和保育的能力。

    3.具备幼儿游戏活动的支持和引导的能力。

    4.具备设计和组织幼儿园各领域教育活动的能力。

    5.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能用标准的普通话与人交流。

    6.有良好的绘画与手工操作技能,具备良好的歌唱与实践、即兴伴奏、幼儿舞蹈表演与创编的能力。

    7.具备沟通和合作的能力。

    8.具备自主学习、反思与发展的能力。

        六、毕业要求

    1.思想品德评价合格;

    2.修满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且成绩合格;

    3.顶岗实习和社会实践考核合格;

    4.获得保育员(中级)证书;

       七、课程设置

    根据职业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的质量标准, 按照以人才培养对接用人需求、专业对接产业、课程对接岗位、教材对接技能的要求,分析幼儿保育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对应的能力、知识、素质要求,以培养就业竞争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为目标,构建理论实践一体化课程。

    1.本课程结构不包括军训、入学教育和毕业教育,军训、入学教育和毕业教育由学校根据自身情况明确。

    2.本专业三年总学时为3808学时,其中公共课约1278学时,占45.80%;专业课约1512学时,占54.20%;理论课时1254学时,占32.29%,实践课时2554学时,占67.71%。学校可以根据自身实际上下浮动,但要达到基本的教学要求。

    3.公共课和专业基本能力课为必修课。

    4.岗位核心能力课程为限选课,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只选择保育核算岗位课程、早教师课程,如果只选择两个岗位课程,学校应根据自身情况相应增加岗位核心能力课程和拓展课程教学学时,如果同时选择两个或两个以上岗位课程,则要相应减少岗位核心能力课程和拓展课程教学学时,适当降低项目训练难度。

    5.拓展能力课程为任选课和限定课,学校要根据实际情况、学生就业岗位、学生的学力和兴趣,合理选择开设相关拓展课程,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所选课程和每门课程的学时不作统一要求,但总学时应控制在108。

    八、学时安排

    本专业三年总学时为3808学时,其中公共课约1278学时,占45.80%;专业课约1512学时,占54.20%;理论课时1254学时,占32.29%,实践课时2554学时,占67.71%。学校可以根据自身实际上下浮动,但要达到基本的教学要求。

    九、教学进程总体安排

    根据幼儿保育课程体系整体规划,本专业三年计划课时3872课时,教学进程总体安排见表 3。

         十、实施保障

    (一)师资队伍

    1.教学团队总体要求

    以幼儿保育专业在校学生 100 人规模为基数,在校生与该专业的专任教师之比不高于 20:1(不含公共课),本专业专任教师人数应为 12-18 人。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原则, 通过教师赴企业实践锻炼、行业资格认证培训、聘用企业行业技术专家等方式,制定教学团队建设规划并付诸实施。将专任教师下企业实践学习纳入专任教师培养计划,应鼓励专任教师下企业实践学习,还应从企业聘请保育专家和技术能手担任兼职教师,强化职业教育特色。

    2.专职教师数量与要求

    (1)专业带头人素质

    专业带头人具有本科以上学历,中学高级以上职称,有一定的幼儿园、托育教学工作经历,应掌握最新学前教育和幼儿托育发展动态。能带领教学团队进行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实训实习条件建设和教学科研项目实施;主持过校级及以上科研课题或教改项目,能指导骨干教师或青年教师开展教改工作;能开展技术服务和社会服务,与行业企业共同制定本专业岗位标准和专业教学标准,开发专业核心课程,制定和有效实施人才培养方案;探索与企业深度合作,成为学校和企业工学结合实践的引导者;在当地中职学校本专业领域具有一定的知名度。

    (2)骨干教师素质

    骨干教师具有本科以上学位、高级或中级以上职称,具有相应的学前教育系列职称。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先进的教学经验和职业教育理念,能进行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实训实习条件建设和教学科研项目实施;具有幼儿保育专业理论和实践经验,能承担保育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具有专业课程的开发能力,能结合保育工作实际和教学需要,提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方案;具有指导学生参加各级保育技能大赛和职业院校技能竞赛的能力。本专业应有 2 名以上市级骨干教师。

    (3)专业课教师素质

    专业课教师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到企业实践学习 1 年以上,熟悉保育岗位的工作职责和工作流程,具备岗位所需的知识和能力,有较高的岗位技能水平,并能结合该职业岗位领域对应的核心课程开展课程建设。

    专业教师每两年必须有两个月企业实践或社会实践,每五年必须参加一次国家级或自治区级培训,每年必须参加一次校外教育教学研究活动。

    3.兼职教师聘任与管理

    兼职教师应热心职业教育事业,责任心强,善于沟通。其聘任条件是:幼儿园或托育机构的骨干教师,从事保育专业工作两年以上;具有一定的教学能力,通过专业教学能力测试。本专业的兼职教师应有3人左右,考虑到兼职教师的不稳定性,在兼职教师库中还应适当加大兼职教师数量的储备。

    (二)教学设施

    本专业应配备校内实训实习室和校外实训基地。

    1、校内实训实习室

    校内实训实习室应包括岗位技能实训室和综合技能实训中心,能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的要求。实训条件应满足学生技能实训的要求。本专业已有的校内实训实习的实训室及主要工具、设施设备和工位数量如下表所示。

       2.校外实训基地

    校外实训基地主要承担学生认知实习、保育实习、教育见习与顶岗实习。幼儿保育教育专业的校外实训基地,应选择具有良好的办学条件和师资队伍的公办或社会力量举办的优秀幼儿园、早期教育机构,托育中心,能反映学前教育的先进理念,办学有特色。作为以教学实践及学生顶岗实习为主的实训基地,应能够提供真实的岗位训练环境,按照校企合作共同制订的实习计划,保证接纳学生进入幼儿园班级,并在教师指导下完成见习、观摩、实践、实习任务。校外基地配备应做到每8名学生有一个教学班作为实习点。本专业已建立的校外实训基地有旗第一幼儿园、旗第二幼儿园、旗第三幼儿园等。

    (三)教学资源

    本着开放性、自主性、创新性的原则,整合专业优质教学资源,引进和开发企业行业的资源,建设一个有行业企业共同参与、科学规范、使用方便快捷的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体系。

    专业教学资源建设应围绕网络课程、素材库、教师公共备课资源库、实践教学资源库、教学支持环境、双证制资源库等模块进行资源库的建设。通过开发和引进,建设课程的网络教学课程和素材库,建设虚拟或仿真实训项目,设计或购置系列教学软件。通过建立专业特色资源库及配套的专业门户网站,丰富、扩展专业教学资源库的资源内容,增加资源的深度和广度。

    专业教学资源库包括专业标准库、专业网络课程库、专业多媒体课件库、案例库、专业试题库、试卷库、专业图片库、专业视频动画库、特色资源库、学生作品库、信息文献库、图片库、视频库、各类文件库等内容。通过教学资源库,学生能实现主动式、协作式、自主型学习。

    (四)教学方法

    1.课程教学方法

    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上遵循“学为主体、导为主线、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并重”的原则,重视在校学习与职场工作的一致性, 将学生置于主体地位,让学生在仿真或真实的学习环境中完成保育各岗位工作任务,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思考与实践,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全面提高,为此本专业课程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情境教学法、角色扮演法、项目教学法等进行教学。

    情境教学法,指在仿真化的专业教室中,让学生犹如置身于幼儿园及托幼中心。教学所用的各类教学资料与设备,全部按照保育岗位实际工作所配备。学生在模拟情境中学习保育所需的知识、技能和能力。

    任务驱动法,通过唱、听、练、创、演各种官能体验进行艺术感知,促进学生对知识和技能认知与掌握,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升。

    角色扮演法,是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来体验,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操作方法。如在学游戏歌曲中让学生扮演自己喜欢的角色。

    项目教学法,是指以项目为主线,以教师为引导,以学生为主体,即在老师的指导下,将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交由学生自己处理,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项目实施及最终评价,都由学生自己负责。设置“项目”可包含多门课程的知识.

    2.顶岗实习与社会实践指导方法

    顶岗实习与社会实践实行实训单位和学校双导师指导制度, 原则上一名校内指导教师指导 20-30 名学生。顶岗实习与社会实践的指导方式可以根据基地实习或分散式实习两种不同的方式, 采取“全程式指导”或“巡回式指导”方式进行实习指导。

    3.信息化教学手段运用

    重视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在专业课程教学中的作用,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开展教学。

    多媒体教学,指专业课程校内教学活动均在音乐实训室或多媒体教室进行,所有实训室与多媒体教室都与网络连接,实现教学的开放性和教学资源获取的广泛性。

    网络教学,指构建职教新干线、名师空间课堂等个人空间, 包含课程授课计划、电子教案、教学课件、习题、案例、实训指导、参考书目等教学资源。立项建设一批校级精品资源共享课, 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为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交流提供一个远程教育平台。

    (五)教学评价

    1.对专业教学质量的评价

    建立专业教学质量评价制度,按照教育行政部门的总体要求, 把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作为评价专业教学质量的核心指标;针对专业特点,制定专业教学质量评价方案和评价细则,广泛吸收行业、企业特别是用人单位参与评价,逐步建立第三方评价专业教学质量机制;要把课程评价作为专业教学质量评价的重要内容,建立健全人才培养方案动态调整机制,推动课程体系不断更新和完善。

    按照教育行政部门的总体要求,把企业满意率、学生满意率、对口就业率等作为评价专业教学质量的核心指标,专业教学质量评价结果要在全校范围内公开。

    2.对教师的评价

    建立健全教师教育教学评价制度,把师德师风、专业教学、企业顶岗实践、教育教学研究与社会服务作为评价的核心指标, 要采取学生评教、教师互评、企业评价、学校和专业评价等多种方式,不断完善教师教育教学质量评价内容和方式。把教育教学评价结果作为教师年度考核、绩效考核和专业技术职务晋升的重要依据。

    3.对学生的评价

    (1)评价主体

    以教师评价为主,广泛吸收就业单位、合作企业、保育主管部门、社会、家长参与学生质量评价,建立多方共同参与评价的开放式综合评价制度。

    (2)评价方法

    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奖励性评价相结合,单项评价与综合评价相结合,总结性评价与发展性评价相结合的多种评价方式。评价应体现评价标准、评价主体、评价方式、评价过程的多元多维化,采用教师评价、学生评价、家长评价、行业人士评价、智能评价等多元多维结合评价结合,过程性、结果性如顶岗操作、职业技能大赛、文明风采、文艺汇演、职业资格鉴定等评价、评定方式。要把学习态度、课堂体验、单项项目完成情况作为学生质量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

    (1) 评价内容

    对学生的学业考核评价内容应兼顾认知、技能、情感等方面, 加强对教学过程的质量监控,改革教学评价的标准和方法。

    ①思想品德与职业素养

    依据教育部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学校制定的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制定思想品德评价方案与细则;依据行业规范与岗位要求,制定职业素养评价方案与细则,把职业素养评价贯穿到教育教学全过程。

    ②专业知识与技能

    按照保育行业的规范化要求,对照保育职业标准,依据课程标准,针对专业教学特点,制定专业知识与技能评价细则。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与专业技能竞赛,从竞赛与社会实践的过程中接受行业与社会的评价。

    ③科学文化知识与人文素养

    依据教育部颁布的课程教学大纲、自治区教育厅颁布的公共课教学指导纲要,制定公共课教学质量评价细则。积极探索人文素质综合测试的内容和方法。

    (六)质量管理

    1.完善措施,建立教学资源保障体系

    保障体系主要有制度保障、经费保障、教学资源保障和教师队伍保障。为了加强本专业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在教学资源保障方面,应建立符合标准的专业教材、大纲、案例、课件、题库。要实施国家示范性职业学校数字化资源共建共享计划,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加强学校与行业企业合作,充分发挥、利用行业企业资源优势。

    2.突出重点,建立教学质量过程管理体系

    建立以提高教育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把教育资源配置和学校工作重点集中到优化教学环节、提高教育质量上来。教师的教学方式应从偏重知识教育和应试教学方式向注重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和启发式、参与式教学转变,合理控制教学难度,建立教学质量过程管理制度、中职学校学业水平考试和技能抽查制度,培养学生良好的自觉学习的习惯,促进学生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共同发展。

    3.加强监督,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监控包括监督、控制和调节,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学校要调动各部门参与监督的积极性,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力争在招生、日常教学管理、考试、实训、就业等重点领域及关键环节取得实效,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对期中期末考试考核的内容和形式进行改革,改革传统的单一的卷面考核方式,形成符合职业能力培养要求的全面的专业考核体系和评价机制。必修课课堂教学部分的考核方式以笔试为主,并且试题中要有 60%以上实务操作题目。课内实训成绩以平时成绩的方式计入期末总评成绩。对实践性较强的部分课程,则采取以实践性考核方式为主的考核方式,即期末每门课程随课程结束进行考查考核,评定成绩,着重实际动手、动口和操作能力。建立健全对学生综合多元的评价机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学生顶岗实习期间,深入各实习企业进行实习过程监控,对实习教学过程实施总体考核与评价,并对各类问题进行处理。

    4.校企共建,加强顶岗实习管理

    完善校企合作机制建设,以“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为指导思想,建立科学的人才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逐步完善以教务科和教学督导科为核心、企业行业参与的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体系。加强第三学年学生顶岗实习管理,专门安排教师到企业指导管理学生实习工作,加强企业对人才质量信息的收集与反馈,建立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及时纠正培养过程中的偏差,实现对专业教学质量的全过程、全方位管理,确保专业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十一、实施建议

    (一)突出德育目标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完善职业教育、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前提下,坚持德育为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加强职业素养和人文素养的培养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提升职业素养,努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严谨细致、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

    同时,保育工作是服务幼儿的工作,必须具备较好的人文素质,要求有较好的口头表达能力、与人沟通和合作能力。因此,人文素质教学要服务于专业教学,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应该贯穿于专业教育教学全过程。

    (三)根据自治区区域经济发展要求,进行动态调整遵循因材施教原则

    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应根据区域经济产业升级新要求,进行动态调整,包括课程开设顺序、周课时安排、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和要求等,学校可根据行业产业经济的发展,专业培养目标的调整进行动态调整。

    (四)课岗赛融合,突出实践性教学

    教学中应注重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训练,将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强化案例和业务流程教学,让学生边学边练,突出技能培养目标,提高教学效果。要根据教学任务的需要设计相应的技能训练活动。教师必须重视实践经验的学习,重视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尽可能运用现代化、多样化手段实施理论教学和实践指导。

    (五)结合专业特点,开展社团活动

    学校成立幼儿保育、婴幼儿照护、音乐、舞蹈、钢琴等社团,开展相关训练活动或竞赛活动,学生自愿报名参加,每周固定时间训练,有教师专门指导。根据学生的训练时间和训练成效,给予适当的学分。

阅读 208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