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明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大钟寺里听钟声

创建于04-23 阅读243

如今上微信、看抖音已成时髦。从那里看到一款叫“旅途随身听”的产品。买一张卡,在手机上装个小程序,就可听全球50+国家、800+城市、 6000+景点的智能导览与讲解。出行之前做功课,到了景点定位后可随走随听手机里的讲解,孩子可足不出户学习游览全球景区历史故事。立刻下单买下,赶紧去试试。先到离家最近的大钟寺吧。多少年没去了。

大钟寺原名觉生寺,始建于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雍正帝从小学佛、信佛,读佛经、交僧人,还与活佛论说佛法。他很欣赏佛家的一句话:“以无觉之觉,觉不生之生,所谓觉生也”。这句话的意思是:一切众生原本就处于无生之中,之所以有生有灭都是因为妄见妄觉,于是才有了无止境的、在生死中流转。通过了修行得到圆满觉悟者,体会到了虚空,也明白了虚空的性质恒远,就进入了虚空的境界,不再有妄见妄觉(“以无觉之觉”),从而不生不灭,也就超脱了、不再在生死中流转。( “觉不生之生”)。雍正亲自选址建寺,并引这句话的意思命名该寺为觉生寺。

从建成到清帝退位,觉生寺一直都是清廷皇家寺庙。

之所以后来叫大钟寺,还有一个故事。雍正十一年,内务府向雍正奏报万寿寺一位精通风水的主事洪文澜认为万寿寺的那口永乐大钟风水不好,得放到觉生寺才行。于是雍正帝下令把万寿寺的永乐大钟移到觉生寺,不过直到乾隆八年(1743年)永乐大钟才完整搬家到觉生寺,自清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起,觉生寺成为历代皇帝御驾亲临与寺中僧侣一起敲钟、为天旱祈雨时的场所。因永乐大钟常鸣,觉生寺被老百姓俗称为“大钟寺”,觉生寺一名反倒被人忘掉了。

民国以后,大钟寺不再是皇家寺庙,除了原本的佛事活动,这里也成为了庙会的举办地,大钟寺每年农历正月初一至十五开庙半月,是北京城的八大传统庙会之一,应时食品、儿童玩具、日用器皿、大小农具都会在这里售卖,各种曲艺杂耍艺人也在这里设场演唱。1985年这里被开辟为古钟博物馆,但是正月里依然会举办庙会活动。

进门时领了老人免费门票,听着寺里播放的钟声,一路走进这座古寺。

大钟寺坐北朝南,前后五进院落,由南向北依次为影壁(现已无存)、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后殿、藏经楼、大钟楼与东西翼楼。此外,还有钟鼓楼和院落东西两侧的配殿。


山门位于觉生寺最南面,面阔三间,进深五檩,歇山顶筒瓦屋面,明间石券门上卧匾书“敕建觉生寺”。山门前左右各有一石狮子。

进去后的第一进院的正殿就是天王殿,面阔三间,进深五檩,硬山顶。目前没有开放参观。

钟楼、鼓楼分列两侧,建筑形制相同。

第二进院的正殿是大雄宝殿。大雄宝殿面阔五间,硬山顶。殿前月台三面出陛,垂带踏跺五级。

里面陈列着一套完整的曾侯乙编钟仿制品,原件现收藏于武汉东湖之滨的湖北省博物馆。曾侯乙编钟是战国早期曾国国君的一套大型礼乐重器,国家一级文物,1978年在湖北随县(今随州)擂鼓墩曾侯乙墓出土。曾侯乙编钟钟架长748厘米,高265厘米,全套编钟共六十五件,分三层八组悬挂在呈曲尺形的铜木结构钟架上,最大钟通高152.3厘米,重203.6千克。它用浑铸、分铸法铸成,采用了铜焊、铸镶、错金等工艺技术,以及圆雕、浮雕、阴刻、髹漆彩绘等装饰技法。每件钟均能奏出呈三度音阶的双音,全套钟十二个半音齐备,可以旋宫转调。音列是现今通行的C大调,能演奏五声、六声或七声音阶乐曲。战国曾侯乙编钟的出土改写了世界音乐史,是我国迄今发现数量最多、保存最好、音律最全、气势最宏伟的一套编钟。

第三进院的正殿是大雄宝殿后殿,也叫观音殿,面阔五间,进深七檩,硬山顶。

殿前的院子里牡丹花开得正盛。

殿里面展示着各种类型的古钟。有朝钟、坛庙钟和报时的更钟。

其中最有名的是康熙朝钟。上面铸的龙纹精美非凡。

还展示了一些古代的铃。铃主要作为宗教的乐器与法器。在一些建筑上还起到装饰的作用。

观音阁里面应供奉观音呀,原来为了给古钟陈展,观音回避到大屏的后边了。

院内两侧有东西配殿。东配殿展示了从夏朝以来的各朝古代钟铃。从高16厘米的莲花小钟,到高1米有余的大型古钟,年代不一,造型各异。

这口乾隆铜钟肩部一周装饰有莲瓣纹,钟体铸有《金刚般若波罗蜜经》,铭文字体匀称工整,行列有序,铸工精湛。

第四进院北侧是藏经楼,面阔七间,进深七檩,二层,前后出廊,硬山顶调大脊,筒瓦屋面。院内东西配殿各五间,北侧有东西旁房各七间。藏经阁过去主要是讲述佛经和法义的地方。现在主要用来展示寺庙里的古钟。但今天也没开放。

在藏经阁两侧有东西配殿,在东配殿里展示着来自欧洲和亚洲各地的钟铃文物。

其中近年引进的荷兰钟琴可以演奏出悠扬的乐曲。为欧洲钟琴在国内首次亮相。

寺的最后一进院就是大钟楼了,楼高20米,矗立在青石台基的月台之上,汉白玉栏板望柱,前出双垂带七级台阶。大钟楼东西两侧各有翼楼一座。整个钟楼上圆下方,象征天圆地方。其上卧匾书“华严觉海”。

楼内悬挂着著名的永乐大钟。大钟通高6.75米,重46.5吨,是中国现存最大的青铜钟,大钟内外铸满了经文,分汉梵两种文字,共计23万多字。楼内设旋梯可供上下。青石台基上砌有八角形散音池,池深0.7米,直径4米,池口距钟口1米,钟响时,有很好的共鸣作用。轻击大钟时,方圆百余里均可听到纯厚、古雅的钟声,余音可持续3分钟之久。现在每年12月31日晚上都会被敲响。

永乐大钟是明成祖朱棣下令铸造的。当年永乐大钟铸成后,送至景山后街的汉经厂(即嵩祝寺),在那里陈列并由僧侣们每日诵经撞钟。明万历年间,将永乐大钟移至位于西直门外长河边的万寿寺。当时迁移大钟之事曾轰动京城,引发百姓围观的盛景。因为没有吊车、汽车等现代运输工具,十里长街全靠沿途凿井用水泼成冰道,再用木杠、人力、马拉,经过几个月才运到万寿寺内。明清以来,因永乐大钟悬挂京城西郊成为旧京时五大镇物之一的西方镇物,成为百姓家喻户晓的吉祥宝物。

寺的东侧建了一个九亭钟园,园中有九座钟亭,三十二间钟廊,悬挂着40余口来自宋、元、明、清不同年代的古钟。比如曾挂在北京钟楼上的永乐铁更钟、湖广安陆府铁钟、宁夏改铸铜禁钟、封川县铁钟、肇庆铁钟、四川黔江铜钟等。还有现代的香港回归警世钟、澳门回归纪念钟、北京建城3040年纪念钟等。这些钟为人们讲述着历史的往日今生。


在九亭园钟廊墙壁上,有不少与钟相关的古诗,象唐代诗人张继《枫桥夜泊》中的“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和杜审言《夏日过郑七山斋》中的“洛阳钟鼓至,车马系迟回”的诗句,以及宋朝诗人胡宿《天街晓望》中的“长乐才闻一叩钟,百官初谒未央宫。”的诗句。往事如烟,但恢弘的钟声伴着诗,带着祈祷与祝福,仍旧回荡在人们的心中……

 







 

阅读 243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