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石妙想🪨(二)

十夜メ羡羡
阅读 1143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一起走进石头的世界,探索石头的奥秘。一场《奇石妙想》主题活动就此开启了……

寻石记


“老师你快看啊,花坛里有很多白色的石头,多得都数不过来了”

“我在大树下面发现了好多石头,尖尖的,摸起来有点扎扎的 ”

“沙土里也有石头,石头是埋在里面的”

“在草丛里有石头,三角形的”

“老师,这个石头好大啊,上面还写着字” 

“我在角落里发现的石头,它像火车头”

“老师你看石头上有洞洞,孩子们的小脑袋纷纷凑上去”

“这个石头是黄色的” 

“老师,我的石头像不像一个小爱心”


“我的石头像兔子” 

“我看到的石头像火车头”

“我捡到的石头像爱心”

“老师,这个石头像不像恐龙”

老师的思考:

    兴趣是幼儿自觉学习和发展的动力,是幼儿探索、创造的源泉,没有兴趣,幼儿产生不了好奇心,更谈不上主动探索学习了。《纲要》科学领域提出的第一个目标就是 “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孩子们愿意主动走进大自然,他需要运用多种感官去观察、 触摸新事物,这样他才能有自己的体验和反应,才能从中发现问题,追根求源,引发思考,激起探究欲望。我们在活动中努力营造有利于幼儿创新能力培 养的氛围,抓住发生在幼儿身边的每个能激起他们思考、 想象以及感兴趣的事、物、情景,激发幼儿内在的创造愿望,让他们陶醉在充满乐趣的探索活动中。

探石记  :我找到的石头

“这是我在禧园发现的石头,它可以当桌子”

“我妈妈带我去西安博物馆看到旧石器时代的人们把石头当球,石斧,石头可以切割实物和击碎物品,石头还可以制作石箭。石头可以做喷泉。”

“我在酒店里见过石头”

“我们小区的大门有个大石头,上面还写着字”

老师的思考:孩子们在大自然中观察石头,探索石头,萌发对大自然的热爱。在完成调查表以多渠道了解石头,积累前期经验,对石头有更强的探索与寻石之旅,让孩子在轻松自由的环境中寻找观察表达并学习发现问题,这个过程是孩子主动学习获得经验的过程,他们在真实的环境中主动构建关于熟透的知识,保护孩子好奇心,利用以自然和实际生活中的契机引导幼儿在寻找过程中主动关注和探索这些石头,发现其中的奥秘。

观察石头


在户外寻找石头时,七宝发现了一块石头,上面是被黄色的东西包裹着,抠了抠发现里面的石头是灰黑色的, 那怎么样可以让石头洗干净便于我们观察呢,于是,一场自发的石头洗刷刷活动开始了!

洗干净石头🪨

观察石头

洗完后将石头晒干,孩子们开始观察,通过摸一摸、比一比、看一看、敲一敲等方法感知石头的大小、软硬、颜色、质感等特征

“跟我的手指一样粗的石头”

“我手掌可以把石头握起来。”

“看,这个石头好小呀。”

“圆圆的石头和太阳一样。”

“长长的石头像柱子。”

“三角形的石头像三明治一样”

孩子用手去摸,用眼睛去看,用鼻子闻一闻,用耳朵听一听,积极调动各个感官发现有的石头上有不同颜色的条纹;有的石头摸起来滑滑的、有的石头摸起来很粗糙;它们的颜色也不同,有白白的、有灰灰的还有棕色的,有的石头是土味,有的是海水味道,甚至是桃子味道,面包的味道,有的石头敲出来的声音是脆的,有的声音粗。

        这个时候遇到问题孩子们在搬石头箱子时因为太重而搬不动,怎么办呢?怎么样才能便于我们寻找石头而且好搬呢?

       “老师,我们把他们分类吧。”郭子恒小朋友高兴地说“真是个好主意啊,那怎么分类呢?”“可以按大小”“颜色”“老师可以按照形状”“还有花纹”孩子纷纷讨论起来。

       其实孩子通过原有经验对石头进行分类,探索出方法有:大小分类、颜色分类、软硬分类、纹路等。

关于石头的“十万个为什么”

绘画:石头从哪里来的

对于孩子提出的问题,我们没有着急告诉孩子答案,而是倾听他们的想法,接下来让我们一起看看孩子怎样用自己的语言告诉我们的。

“石头是从外太空来的”

“石头是从大海冲刷来的”

“是从火山喷发出来的”

“是从山上滚下来的”

“石头是从沙漠,河流那里来的”

 下期再见👋🏻

碎片时光——土培

00:28
阅读 1143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