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攀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家长成长课堂】帮助孩子克服嫉妒心理

创建于2024-04-23 阅读336

亲爱的家长朋友们:

       邢台市信都区李村学区中心幼儿园第六期线上家长课堂正式开讲。

一、本次的主题

二、案例分析

       案例中龙龙的一系列行为是嫉妒的表现。很多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常常会有嫉妒心理,特别是那些好胜心较强的孩子。家长看到孩子有不满、怨恨、嘲笑他人等行为表现时,需要先了解孩子产生嫉妒的原因,再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帮助孩子从不良情绪中走出来。

三、原因


1、孩子的自卑心理

       

      自卑心理是个体产生嫉妒的原因之一。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德勒( A . Adler )曾提出自卑与补偿理论,认为有自卑心理的人会觉得自己在某些方面不如他人,从而产生失衡心理。所以,个体会尝试使用多种方式并付诸努力来弥补这种失衡。当努力无济于事时,就会产生嫉妒心理。案例中的龙龙在和军军、乐乐作比较时,可能由于产生了自卑心理,就采用搞破坏、打小报告的方式表达不满情绪,以达到内心的平衡。


2、孩子缺乏人际交往技能

       

       有的孩子由于性格孤僻,没有掌握基本的人际交往技能,就很难与同龄人友好相处。每当看到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游戏时,孩子很想参加,但又不知道怎么加入,或者即使加入了也得不到其他小朋友的接纳,不能从活动中感受到快乐。因此,孩子会产生孤独和怨恨心理,之后就有可能演变为拒绝参加小朋友的共同活动;但是,当孩子看到其他小朋友一起玩游戏时,又会产生嫉妒心理。


3、孩子好胜心强

       

       一般来说,好胜心可以激发人的成功欲。如果孩子的好胜心过强,家长又不注意引导,当其好胜心达到一定程度时,就可能发展为嫉妒。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孩子都会有好胜心,如凡事都要争第一、处处表现自己等。孩子争强好胜本身不是坏事,但要掌握好度。当孩子在各方面都容不得别人比自己好时,就容易产生嫉妒心理。


4、家长对孩子溺爱、娇惯或忽视孩 子的情感需求

       

      在一些家庭中,孩子从小备受溺爱,家人事事都顺着孩子,会尽力满足孩子的所有要求。这种长期的溺爱和娇惯更加强化了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使孩子缺乏分享意识。当家长对其他孩子表现出热情和亲切时,孩子就会认为自己专属的情感被分享了,从而产生嫉妒。还有一些家长平时忙于工作,对孩子的关心不够,难以满足孩子的情感需求,久而久之,这会使孩子产生不健康的心理,由此引发嫉妒、抑郁等一系列不良情绪。


5、家长的嫉妒心强

        

       家长的言行举止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有些家长的嫉妒心强,经常在孩子面前嫉妒同事或亲朋好友,不能给孩子营造一个乐观、积极向上的家庭氛围,孩子也会逐渐从家长那里受到一些不良的心理暗示,从而产生嫉妒心理。

四、了解孩子

      下面这些内容可以用来了解孩子的嫉妒情况,家长可以对照这些内容观察孩子的行为,符合孩子行为的选"是", 不符合的选"否"。每题选"是"计1分,选"否"计0分。得越高,说明孩子的嫉妒心越强,需要家长的帮助;得分越低,说明孩子的情况良好。

五、建议


1、对孩子的教育态度要一致

      

       嫉妒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的一种消极情感,大部分孩子都会经历这种情感体验,即使成年以后也不时会被嫉妒心理所困扰。因此,对于孩子出现的嫉妒心理和行为表现,家庭成员既不能放任不管,也不应斥责打骂,而要采取积极的态度,认真寻找孩子产生嫉妒的原因,再采取适宜的方法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引导,使孩子逐渐克服嫉妒心理。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家庭成员对孩子的教育态度要一致,如果不一致,就会影响家庭教育的效果。比如,有的家庭在教育孩子方面,父母批评孩子,爷爷奶奶却过来保护孩子,甚至指责和埋怨孩子的父母,这样就很不利于孩子克服嫉妒心理。


2、帮助孩子克服自卑心理

       

       有些孩子的嫉妒源于自卑,所以家长应给予孩子积极、恰当的评价,帮助孩子分析自身的长处与短处,引导孩子学会扬长避短,增强自身能力,树立自信心,这些都是家长帮助孩子克服自卑心理的有效策略。家长可以向孩子讲道理:既要发现他人的长处,也要看到和肯定自己的长处,比如,其他人动手能力强,擅长折纸,但是孩子讲故事很生动,还会弹钢琴。家长要帮助孩子理解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要学会接纳和欣赏自己,不嫉妒别人。对于有自卑心理的孩子,家长应根据孩子自卑的原因给予其具体的帮助,比如,家长通过观察发现孩子由于折纸能力较差,导致他嫉妒其他小朋友后,就应在做解释工作的同时,每天抽出一定的时间帮助孩子提高折纸能力。经过一段时间的反复练习,孩子的折纸能力得到提高,自信心会增强,嫉妒也会随之减少。


3、冷静处理孩子的嫉妒行为

       

       家长在夸奖和赞美其他小朋友时,也应照顾自己孩子的情绪,让孩子内心得到满足,进而从嫉妒的情绪中走出来,比如,家长在表扬其他小朋友搭的城堡又高又稳固时,也要学会夸奖自己孩子搭的停车场真宽敞,能停好多车。当孩子表现出很强的嫉妒心时,家长可以设法转移孩子的注意力,鼓励孩子参加游戏活动,这样孩子的心情会逐渐平复。如果孩子因为嫉妒而毁坏他人的作品时,家长应保持冷静,不责怪或批评孩子。家长可以引导孩子说出这样做的原因,多听听孩子的心声和想法,然后家长根据孩子的心理进行有针对性的处理,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行为,懂得以欣赏和赞美的眼光来看待他人的优点和成绩。


4、给予孩子充足的信任和安全感

       

       幼儿期是孩子成长的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家长应经常陪伴孩子,和孩子一起学习、游戏、运动等,给予孩子充足的信任和安全感,这样孩子的内心是安全的、稳定的。孩子能感受到自己被接纳和认可,从而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中的人和事。


5、平等对待家中的每个孩子

      

       孩子的嫉妒不仅表现在同伴之间,还表现在兄弟姐妹之间。尤其是随着国家生育政策的放开,有的家庭中会有两三个孩子。当孩子感觉到家长对自己的爱被兄弟姐妹分享时,或者家长差别对待自己和兄弟姐妹时,孩子就会产生不安全感,从而引发一系列嫉妒行为。所以,家长应平等对待家中的每个孩子,让他们感觉到家长的爱是平等的。


6、积极引导,而非消极劝说

       

       如果孩子总是嫉妒他人,家长应积极引导孩子,运用语言的艺术疏导孩子的不良情绪,比如,当孩子嫉妒其他小朋友有很多漂亮衣服时,家长可以告诉孩子:"你虽然没有那么多漂亮衣服,但是爸爸妈妈都很爱你。你每天穿得干干净净,老师和小朋友也都非常喜欢你。"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目前所拥有的就是最好的,从而减少嫉妒和埋怨。

阅读 336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